05.15 “嬰幼兒健康管理”第1期:新生兒的健康指標

“嬰幼兒健康管理”第1期:新生兒的健康指標

  新生命的誕生,在帶給家庭歡樂的同時,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而寶寶平安降生,作為父母,此時最關心的就是寶寶是否健康。那麼,要怎麼判斷新生寶寶的身體狀況呢?

  第一:體重。體重是反映新生寶寶發育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說,足月出生的寶寶正常體重範圍是在2.5-4千克之間,所以,如果出生體重小於2.5千克,就稱為低體重兒;大於4千克,則稱為巨大兒。

  另外,新生寶寶在出生後的2-5天,由於新媽媽的泌乳能力和新生兒的吸吮能力都不高,因此會出現體重減輕的現象。這是一種生理性體重下降,下降幅度最多可以達到出生時體重的10%,但大多都可以在出生後10天內恢復,所以,一般都不需要特殊處理。

  但是,如果新生兒體重減輕過多或恢復過慢,又或者同時伴有吐奶,拉稀便等異常表現,則應當及時進行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第二:身長。身長是反映新生寶寶骨骼發育水平的重要指標,通常與種族,遺傳,孕期營養等因素密切相關,但平均身長大約為50釐米。

  第三:頭圍。新生寶寶出生時的頭圍會相對較大,一般可以達到33-34釐米。因此,如果新生兒頭圍較小,就要注意新生兒是否腦部發育不良;如果是頭圍過大,則應當及時檢查,排除腦積水的可能。

  第四:頭部。新生寶寶的頭頂有一個叫做“前囟門”的長菱形凹陷,用手輕輕觸摸會感覺很軟,並且有跳動感,一般在寶寶1-1.5歲時會慢慢閉合。所以,如果新媽媽發現新生寶寶前囟門過大或過小,早閉或遲閉,都應當及時向醫生諮詢,因為這都是不正常的。

  第五:皮膚。新生寶寶的皮膚非常薄,而且顏色發紅,皺褶很多,有的甚至還沾著灰白色的胎脂或覆蓋一層軟軟的絨毛。同時,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會出現脫皮現象,可以發生在全身的各個部位,以四肢,耳後較為明顯。一般來說,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這就屬於正常現象,新媽媽不用特意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新生寶寶在脫皮的同時還伴有紅腫或水皰等其他症狀,就可能是疾病的徵兆,這時候一定要及時就診。

  另外,新生寶寶在臀部,腰部,後背等處也會常見有一種叫做“兒斑”的藍綠色斑,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就會自然消退,所以也不需要特殊處理。

  第六:體溫。新生兒的正常體溫為36℃-37℃,但因為體溫中樞功能尚不完善,新生兒的體溫通常不穩定,很容易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而且,由於新生兒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產熱大,容易散熱,因此,新媽媽一定要注意新生寶寶的保暖。

  第七:呼吸。新生寶寶每分鐘的呼吸為35-40次,通常呼吸表現為淺快,不均勻,經常會出現一陣快速的呼吸,繼而變得緩慢,有時還有短暫的呼吸暫停。

  如果新生寶寶在安靜狀態下的呼吸頻率超過了每分鐘60次,又或是少於每分鐘20次,並且伴有呼吸困難,皮膚和口唇青紫,面色難看,哭聲低微,吮吸無力等症狀的話,則表明寶寶病情危重,這時候一定要及時就醫。

  第八:排便。出生12小時後,新生寶寶就會開始排胎便。胎便通常呈深綠色,黑綠色或黑色黏稠糊狀,一般在出生3-4天后就能排盡。如果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還沒有排便,新媽媽應當立即請醫生檢查,看是否存在肛門等器官畸形。

  第九:排尿。新生寶寶在出生後36小時內排尿都是正常的,一般第一天的尿量為10-30毫升。在出生後2-5天,新生寶寶由於小便較少,加之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洩增加,因此尿液會呈粉紅色。這時,新媽媽可以加大哺乳量或加喂溫開水以增加尿液,防止結晶和栓塞。

  隨著哺乳攝入水分,寶寶的尿量會逐漸增加,每天可以排尿10次以上。這是正常現象,新媽媽不要因為嫌換尿布麻煩就減少給新生寶寶喂水,尤其是在夏季,氣溫高,喂水少,很可能會讓寶寶出現脫水熱症。

  第十:乳房腫大。受母親體內激素的影響,新生寶寶在出生一週內通常會出現乳房腫大的現象,有時還會泌乳。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不需要進行治療,但也不要擠壓和按揉新生寶寶的乳房。

預告一下:

下週二“早”健康之“嬰幼兒健康管理”專欄——《第2期:新生兒餵養指南》,歡迎您的收聽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