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獨家探訪特斯拉上海工廠 空無一人還是暗藏玄機

本文不做諸如美國解除對中興的制裁是否與特斯拉在華建廠存在內在聯繫的討論,亦或是特斯拉的落地是否與特朗普有關。當然筆者個人認為,馬斯克一貫與特朗普對不到一塊兒去,想要特朗普出面給特斯拉打點,比較難。

獨家探訪特斯拉上海工廠 空無一人還是暗藏玄機

特斯拉中國工廠選址,目前還是一片空地

【文/觀察者網汽車頻道主筆 王宇波】

“我們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宣佈允許(特斯拉)在華完全擁有製造工廠,我想向中國政府致謝。”

本月初,特斯拉公佈了今年一季度財報,並在電話會議上回應了有關在華建廠的事宜:下半年公佈中國超級工廠信息。

5月14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已於5月10日獲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營業執照。一時間有關特斯拉在華建廠的消息又甚囂塵上,不少媒體紛紛就著這一註冊信息分析稱:特斯拉中國工廠要開工了,甚至還有人傳言稱,工廠已經開工,等外資新能源車企獨資政策完全落地後再走手續。

獨家探訪特斯拉上海工廠 空無一人還是暗藏玄機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註冊信息

然而仔細查看“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註冊信息可以看到,經營範圍主要包括: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佣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

經營範圍內,並無涉及汽車生產的內容,只有銷售和服務,倒是涉及到了特斯拉的一些其他業務內容,例如Powerwall儲能設備和Solar Roof光伏發電等,這與此前曾爆出的特斯拉將在中國進行全產線佈局的說法相一致。

筆者認為,特斯拉在上海註冊這樣一家公司,一方面是整合目前在中國的銷售和服務渠道,拓展在華研發能力,同時為後續建廠落地全產線佈局做提前準備。

16日,根據有關消息,筆者實地探訪了位於洋山保稅港區(陸域)的,被認為是特斯拉將要建廠的地點,發現現場仍然是荒地狀態,並無動工跡象。特斯拉方面對於此事目前是也三緘其口,沒有任何正式表態。

對於特斯拉來說,在華建廠是一定的,這關係到特斯拉的下一輪營收增長,這一輪是實現Model 3的產能達標。而一個外企在中國獨資建車廠,需要做的事情還不少。

馬斯克一直堅持獨資在中國建廠,在國家發改委宣佈取消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之前,特斯拉就已經開始操作中國建廠事宜。今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宣佈將在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也就是年內,特斯拉就能在國家政策完全允許的情況下實現在華獨資建廠。

獨家探訪特斯拉上海工廠 空無一人還是暗藏玄機

美國豪華中型車銷量數據,今年4月,Model3已經爬升到第二位

除了獨資政策,困擾特斯拉的另外一個政策則是新能源車企的生產資質發放問題。去年5月16日核准江淮大眾新能源項目之後,國家發改委就暫停了對新建新能源乘用車投資項目的核準。什麼時候重啟審核,未知。特斯拉要建廠,首先要獲得發改委發放的這張“準生證”,在後續產品上市銷售時,再通過工信部考核列入企業及產品公告。

對於汽車產業原本就發達的上海來說,特斯拉的落地有助於幫助上海進一步增強在汽車行業上的話語權,同時幫助汽車產業供應鏈,新能源汽車製造和汽車智聯網發展。因此上海政府在特斯拉建廠過程中提供政策性幫助,從獲益角度來說,是大概率事件。特斯拉的生產資質問題,“特”事特辦也說不定。

這是政策方面,但是筆者認為,真正困擾特斯拉依然是整個企業所面臨的階段性風險,或者說特斯拉真正全力以赴落實中國工廠這個事情還是需要Model 3的穩定表現,無論是產量還是持續銷售數據,馬斯克再“鋼鐵人”,事兒還得一件件辦。

從今年特斯拉一季度的財務報表來看,特斯拉所面臨的現金流壓力依然很大,想要“良性”地解決現金流危機,最佳的方案莫過於Model 3達到預期的產能,即周產7000輛,甚至更多。

根據特斯拉方面的預期,Model3產能達標後的毛利潤率將達到至少25%,結合其月產28000輛的規模,以及下半年特斯拉在生產線硬件投入上的降低,今年四季度,甚至更早的三季度或許就能實現現金流的正向增長以及賬面上的淨利潤,這也是財報中承諾的。當然,現金流比淨利潤更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對於特斯拉這樣一個“燒錢”型企業來說,維持現金流才是活下去的根本,賬面上的淨利潤對於野心巨大的馬斯克來說不如賬面上不斷增加的數字來的有用。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中,特斯拉一直依靠投資人和馬斯克自己的“輸血”存活,無論是Model S還是Model X,還是儲能和光伏業務,都沒給特斯拉帶來“健康”的現金流。像是彭博社之類的外媒也對特斯拉相當不看好,就著今年一季度財報發佈前就撰文表示,特斯拉不融資就會死。

轉變,特斯拉發佈Model 3及後續的Model Y都在表明,它將從豪華汽車製造商轉變為大型汽車製造商,換個理解方式,就是造大眾用得起,用的爽的電動汽車。是不是聽著有點耳熟?國內的新造車企業威馬也是這麼給自己定義的。

獨家探訪特斯拉上海工廠 空無一人還是暗藏玄機

Model 3的累計產量和單月產量數據

如果Model 3如期達到產能要求,給特斯拉帶來穩定現金流,那麼“轟轟烈烈”地開始折騰中國工廠也不會有那麼大的風險。在解決Model 3的問題之前,直接開展在華建廠,只會給特斯拉原本就緊張的資金鍊壓上最後一根稻草。

據悉,中國政府宣佈的今年開放外資新能源車企股比限制,試點工作將在上海自貿區展開,第一個試點對象顯然就是特斯拉。在自貿區建廠意味著仍將繳納25%的進口關稅,不過中國目前在汽車產業供應鏈上能給特斯拉提供更大的降本空間。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和新能源汽車市場,造一座專門為中國市場供貨的工廠就地銷售並不是什麼不可理喻想法。

獨家探訪特斯拉上海工廠 空無一人還是暗藏玄機

成敗在此一舉?

與一開始進入中國時的窘境不同,特斯拉這兩年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可以說是節節攀升,僅僅是去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就佔到17%,這還是隻有Model S和Model X這兩款高檔產品的情況下。

不過需要潑冷水的是,現在已經是2018年中,一座年產十萬輛的純電動整車工廠至少需要耗費將近2年的建設時間。按照馬斯克的說法,今年下半年公佈中國工廠信息,即便是在公佈的當口上馬上開始工廠建設,那麼工廠建設落成至少也要到2020年下半年。工廠完工後還需要進行產線調整,產能爬坡等一系列流程,假設在生產資質上的獲取上沒有出現任何意外,那麼“Made in China”的Model 3 至少要到2021年才能和消費者們見面。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仍然是群雄逐鹿的態勢,但是國家補貼政策的收緊和補貼力度的降低,將在2020年前把“潮水徹底褪去”,到那時候,“國產”特斯拉麵對的是必然真正有競爭力的中國對手。

題外話:

根據現在的情況,本週特斯拉Model 3的產能將達到3500輛,相比4月份最高的一週2700輛多出30%,或許7000輛的周產已經在不遠的將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