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北京飯莊的淵源,可以上溯到金朝。金海陵王1153年定北京為中都之後,便開始有了飯莊。那時候叫酒樓。這在《東京夢華錄》一書裡有記載。元明兩代,北京的酒樓正經火紅過一段,馬可.波羅遊記中有過描述。到了清朝,尤其到了清中葉以後,北京的飯莊越發興旺起來。可以說,領導全國新潮流。

北京的飯莊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叫堂的最大,所謂堂,是既可辦宴會,又可以唱堂會,飯莊裡不僅有桌椅,還有舞臺和空場,很是氣派。最早的堂一般都在皇城周圍,比如金魚衚衕的隆福堂、東皇城根的聚寶堂、打磨廠的福壽堂、大柵欄的衍慶堂、北孝順衚衕的燕喜堂 ( 衍、燕都是與“宴”諧音,均宴請之意),以及東單觀音衚衕的慶惠堂和前門外櫻桃斜街的東麟堂兩家冷飯莊,無一不是如此。

比堂略小的才叫莊,再次之的叫居。它們與堂很大的區別在於只辦宴席,不辦堂會,是一般官員或進京趕考秀才落腳之地。清未民初號稱北京八大居,即是如此。大居包括:前門外的福興居、萬興居、同興居、東興居(此四家又稱"四大興”),大柵欄的萬福居、菜市口北半截衚衕的廣和居、西四的同和居、西單的沙鍋居。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其中福興居的雞絲麵頗有名,光緒皇帝每次逛八大胡同,必去那裡吃雞絲麵。沙鍋居專用通縣張家灣的小豬,做出的白肉有66樣品種,地小人多,只賣半天,過去老北京有句俗語:沙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說的就是它的興隆。廣和居是魯迅先生邀朋聚友常的地方。廣和居是道光年間專為南方人開設的南味館,其中南炒腰花、醬豆腐、潘氏清蒸魚、清蒸乾貝、蒸山藥泥,都馳名一時。 說起南方館, 最早的興起要數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帶回玩的、吃的,讓北京大飽了眼福和口福。到嘉慶、道光年間,愈發火爆。

粵菜便也是在那時應運而生,據考證北京最早的粵要館叫醉瓊林,至光緒年間紅火的粵菜館要數陝西巷的奇園和月波樓兩家。陝西巷即八大胡同之一,自南而北的走向,這兩家粵菜館即在南端熱鬧之處。

老北京的飯莊最初主要以經營魯菜為主,只有很少的幾家經營淮揚菜。因為當時上至皇帝,下至王公大臣,都對魯菜情有獨鍾,而御膳房、壽膳房的御廚,幾乎都來自山東,因此魯菜風靡一時。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到了民國之後,北洋政府的官員、議員、總長等,很多都來自江浙地區,他們喜食家鄉菜。當時,民國的政府機關大都集中在西長安街附近,於是,一些商人為了迎合他們的口味,相繼在西長安街上開設了淮揚口味的飯莊。例如,教育部就設在西單路口往南,有資料記載,魯迅曾經就職於此,每逢有客人或者同鄉來京,魯迅就在西長安街就近招待,他最喜歡去的飯莊就是大陸春飯莊。

如今看看北京,清末民初鼎盛一時的老字號,而今安在哉?上述飯莊,大約除子沙鍋任居還在,其餘早已風流散去。聽說還有一處在這幾年恢復老牌子的致美齋。北京城所謂齋都是原來的點心鋪進而升格晉級辦成的飯莊。論檔次和規模是遜於堂、莊、居的。致美齋是同治年間開辦的,它的一魚四吃、紅燒魚頭和蘿蔔絲餅,最享盛名。

再有一處掛起老招牌以吸引眾人的是正陽樓飯莊。正陽樓飯莊創辦於咸豐年間,清未民初頗引人矚目,它緊靠前門,地處繁華熱鬧之處,以烤羊肉出名,價錢又不貴,是一般百姓常光顧的地方,不止一種報刊書籍記載著它的名聲。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眼下正陽樓招牌已非當年的招牌,內容更非當年內容,地點也非老地方。人重返歷史是不可能的,歷史也絕不會向人重複第二次笑靨。因此,無論是正陽樓也好,致美齋也罷,同和居、沙鍋居也算上,老字號的招牌都難以挽回北京老飯莊的頹勢。

老北京是天子腳下、全國首都,各階層人士雜處,對於餐飲的消費需求量大、類別多。因此,歷史上就有眾多的飯莊,尤以清末民初形成的幾個“八大”出名。

八,在中國是個吉利數字,諧“發”之音之意,故各種事物都愛湊個八。這樣一來,就有同樣的事物不同的版本。飯莊也是如此。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北京八大飯莊

豐澤園飯莊、晉陽飯莊、正陽樓、功德林、鴻賓樓、梅府家宴、四川飯店、仿膳。

北京八大堂

北京的王公府第、闊人宅門不似南方世家各有名庖,他們差不多都講究吃莊子、吃館子,無論是喜慶大事還是家庭小宴,都願在莊館舉行。

莊館包辦了一切筵席、鋪陳、戲劇,使僱主滿意,因而帶有戲臺的大型飯莊便應運而生了。這類飯莊的最大特點是沒有散座,不應零點,甚至沒有常年服務的廚師和堂倌兒,需要時必須預約,老闆或經理臨時去僱廚師和服務人員,故俗稱“冷莊子”。

“八大堂”,一說為金魚衚衕的福壽堂、東皇城根的隆豐堂、西單報子街的聚賢堂、東四錢糧衚衕的聚壽堂、總布衚衕的燕壽堂、地安門外大街的慶和堂、什剎海北岸的會賢堂、前門外打磨廠的福壽堂等。

一說為惠豐堂、聚賢堂、福壽堂、天福堂、會賢堂、福慶堂、同和堂、慶和堂。這些飯莊一般要有兩三進四合院,幾十間房屋,同時能擺開八人一桌五六十桌席面。房間陳設要雅緻,餐具考究,菜品精美,此外還設有戲臺。但是堂字號的飯莊生意做得很古板,價錢貴,也不設散座,不適應時代變化,到後來終被經營靈活的“居”字號、“樓”字號飯莊所替代。堅持最久的當屬惠豐堂,現在翠微大廈後側營業。會賢堂雖有字號,卻是酒吧,不是原物。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北京八大樓

一說為東興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正陽樓、新豐樓、安福樓和春華樓,

一說為正陽樓、泰豐樓、新豐樓、萬德樓、悅賓樓、東興樓、慶雲樓、會元樓。

就當時而言,除東興樓在東安門、安福樓在王府井外,其餘都位於繁華的前門大柵欄一帶,且都是山東館子。現在東興樓(東直門內、廣安門內)、泰豐樓(前門西)、正陽樓(前門東)還有致美樓和新豐樓“文革”後一度恢復又停業,其餘皆無。至於萃華樓開業較晚,鴻賓樓屬天津遷來的清真飯莊,均不屬正宗八大樓。現在有將其歸入,是不對的。

北京八大居

八大居:一說為前門外的福興居、萬興居、同興居、東興居(此四家又稱"四大興”),大柵欄的萬福居、菜市口北半截衚衕的廣和居、西四的同和居、西單的沙鍋居,一說為和順居(砂鍋居)、天興居、鼎和居、廣和居、義盛居、同和居、天然居、會仙居。

樓、居與堂的最大區別在於有散座,應零點,辦宴席,不辦堂會,故俗稱“熱莊子”。同和居和砂鍋居一直堅持,分別在三里河和缸瓦市開設。天興居、會仙居與1956年合併,以炒肝兒聞名。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北京八大春

八大春:指上世紀三十開設在西長安街的八家淮揚菜館兒,一說為芳湖春、東亞春、慶林春、淮陽春、新陸春、大陸春、春園、同春園,一說為慶林春、方壺春、東亞春、大陸春、新陸春、鹿鳴春、四如春、同春園。同春園和淮揚春一直堅持,分別在新外大街和月壇南街開設。

此外還有長安十二春的說法,即上述後八大春加上宣南春、萬家春、玉壺春和淮揚春。

北京八大坊

泰合坊、六合坊、均宜坊、明宜坊、便宜坊。

因便宜坊有四家分號,所以每家分號都算成是八大坊之一,可見便宜坊在老北京食客們心中的地位。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再講一講北京老飯莊的一些講究。

開宴前要先上四鮮果、四乾果、四蜜餞,再加八冷葷;正式開宴上頭道菜一般用大海碗盛八寶果羹;然後上燕窩、魚翅,再加上燒整豬、烤全鴨;兩者之間需上中碗、大簋(帶耳之盆)八味熱菜;八味熱菜之間需上三道點心:甜點、奶點、葷點(即餃子、春捲、燒賣之類);最後四大湯菜、四大炒菜殿後;若是冬日,加一道什錦火鍋,沸沸揚揚端出。

這八味熱菜是重頭戲,所謂八大碗,一般指的是:一清湯細做的攢絲雀;二肥燉清蒸糯米雞鴨羹;三去甲摘盔一寸有餘的烹蝦仁;四蘇東坡的醬油燉肉;五陳眉公的栗子燜雞;六八寶烤豬;七掛爐燒羊;八剝皮去刺剔骨的醬糟魚。再講究的,正中間還要擺上對稱的兩大海碗,分別是參燉雛鴨和黑白鱔魚。

老北京的飯莊居然這麼多門道兒,99%的北京人都不知道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各大飯莊,各有高招,自有看家本領,難以雷同。菜名起得是溢彩流光,菜餚吃得是富麗堂皇。相聲裡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段子,叫做《報菜名》,介紹了名目繁多且講究非常的各種菜名,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一聽,這裡就不做介紹了。當然,這樣的講究,既說明了當時飲食文化的豐富,也說明當時世風的奢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