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單艦修理半個日本海軍,許多艦靠它起死回生,一項能力媲美大和

單艦修理半個日本海軍,許多艦靠它起死回生,一項能力媲美大和

舊日本海軍的艦艇中有一艘在後方擔任修理戰鬥艦艇工作的工作艦"明石"號,實際上,"明石"號的確很重要,重要到甚至引起美軍的高度注意,並將之列為打擊目標之一。

"浮動萬能修理工廠"

1942年8月,美國海軍偵察到有一艘非同尋常的艦隻出現在日本海軍基地特魯克島。這艘大型艦船的兩舷,停靠著數艘大小艦艇。它正是日本海軍的工作艦"明石"號,從幕後默默地支持著聯合艦隊。看到這個"麻煩"的傢伙出現,美軍立即將"明石"號列為重要打擊目標。

"工作艦"為日文的稱呼,中文相應的稱呼是修理艦,雖然隸屬海軍,但嚴格來說並不是軍艦,而是被劃歸為特務艦。它不像戰列艦、巡洋艦那樣直接參與戰鬥,主要在後方工作,即"幕後人員"。

單艦修理半個日本海軍,許多艦靠它起死回生,一項能力媲美大和

▇1939年7月正在佐世保海域公試的"明石"號。

無論大小軍艦,無論在和平或是戰爭年代,都離不開維護和修理。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軍艦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艦上各種設備的修理維護均需交由各種專門機械進行,通常需要進入有維修設備的造船廠或海軍工廠的船塢才能進行此類工作。如果在本土附近海域行動,受損艦艇只要沒有當場沉沒,都可以就近入港修理。不過,日本海軍經常需要到遠離本土的戰場作戰,但他們在南太平洋的前進基地上艦船維修條件簡陋,根本無法與內地相比,一旦艦船作戰受傷,很難得到及時修理,而回本土維修,往返花時間不說,前線的戰鬥力也會隨之下降。

"明石"號正是為此而誕生,伴隨遠洋艦隊行動,負責同行艦艇及艦上機械與武備的維修,並在前進基地進行應急修理,協助救助遇險艦船、打撈沉沒艦船等,在本土還可以分擔海軍工廠和造船廠繁重的修造任務。由於它可以在戰場或前進基地自行移動,橫靠在受損艦船旁邊,用所載器材進行維修作業,因此被稱為"浮動萬能修理工廠"。

國內工廠也無法媲美的充實設備

從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前,日本海軍就痛感工作艦的重要性,但現實中極度缺乏。因為預算都優先用於建造航母、戰列艦和巡洋艦等戰鬥艦船,本就捉襟見肘的日本海軍不得不忍受只有改造自老舊戰列艦的工作艦"朝日"號和改造自民間商船的特設工作艦的現狀(就連給糧艦"間宮"號也曾扮演過臨時工作艦的角色)。然而雪上加霜的是,"朝日"號老朽笨重,修理能力不理想,而特設工作艦能力也不足。

單艦修理半個日本海軍,許多艦靠它起死回生,一項能力媲美大和

▇已改裝成工作艦的"朝日"號,攝於上海。

1939年7月31日,日本海軍終於等來了新建的工作艦"明石"號。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海軍雖然又制定了新建2艘工作艦的計劃,但奈何預算有限,與之前一樣,預算優先用於建造戰鬥艦船,該工作艦計劃被叫停。因此,"明石"號是日本海軍唯一一艘專門建造的工作艦。

"明石"號為高幹舷平甲板船型,最上甲板從艦艏貫通至艦艉,艦體十分寬大以便容納各種工作車間,同時,上層建築儘量精簡,保證足夠的作業空間。艦內有23 個大小工作車間,17個大型主車間,配備機床160臺,其中不少為德國製造的最新型產品,這連國內的海軍工廠都沒有。各種各樣的工作車間包括大型機械車間、鍛冶及鈑金車間、機電車間、鑄造車間、硬化車間、木工車間等,此外還有負責無線電與電子設備、兵器、電氣設備以及導航儀器的專門車間,應有盡有。

單艦修理半個日本海軍,許多艦靠它起死回生,一項能力媲美大和

▇"明石"號模型。艦上有起重機吊臂和艦載艇,後者的數量無超一般戰艦。

全艦共有乘員768人,其中編制艦員336人,餘下432人為工作部部員並非普通艦員。部員均來自造船、輪機工程及兵器修造等領域的專業人員,隸屬工作部,即修理部。這些專業人才正是"明石"號的關鍵核心。

為了保證作業有足夠的電力,艦上搭載了8臺450V三相柴油發動機,單臺最大輸出功率為600千瓦,總輸出功率達4800千瓦,其發電動能力出類拔萃,遠高於同期其他日本艦船,只有"大和"號能與之相提並論。

有了先進設備硬件和優質軟件的加持,"明石"號的修造等能力非常強大,據統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全部艦艇平時一年總修理工時約為35萬,而"明石"號一艘就能達到14萬,相當於整個聯合艦隊修理工時的40%!而且,艦上儲備了大量維修材料(總重計有930噸之多),此外還備有裝配、修理及海上救助所需的各類儀器、工具與易耗品,"明石"號可以在不依賴港口提供任何油料補給及備件支援的情況下獨自堅持修理工作達3個月。

單艦修理半個日本海軍,許多艦靠它起死回生,一項能力媲美大和

▇造修能力強悍的"明石"號。


疲於奔命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而"明石"號在兩天前到達當時由日本委任統治的帕勞,隨時準備為聯合艦隊的艦艇進行維修工作。

1942年6月4日,為了支援中途島攻略部隊,"明石"號來到特魯克島。但是,由於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慘敗,攻略作戰也隨之中止,"明石"號原來的任務也取消了。不過,在它停留在特魯克期間,經常為4~5艘艦船進行維修,為日本海軍維持戰力做出不小的貢獻。受到"明石"號維修的艦船包括戰列艦"大和"號、航母"大鷹"號、重巡"青葉"號、輕巡"神通"號等,數量超達了300艘。尤得一提的是對"阿賀野"號的維修,堪稱絕妙。1943年11月,"阿賀野"號先是遭到美軍魚雷機投下的航空魚雷命中,緊接著又遭到美軍潛艇的雷擊,全艦遍體鱗傷,在友艦拖回特魯克時已瀕於沉沒,但在"明石"號強大的維修能力和不懈努力下,"阿賀野"號最終又重新立於前線。如此出色的維修能力,也不怪乎會引起美軍的注意並將其列為重點打擊目標之一。

單艦修理半個日本海軍,許多艦靠它起死回生,一項能力媲美大和

▇中間船體最大的就是"明石"號。它旁邊排滿了等待修理的船艇。

1944年,日本的戰局惡化,聯合艦隊司令判斷美軍很快會大舉進攻特魯克島,從2月4日開始下令艦艇撤退。不過,戰鬥艦艇優先撤退,"明石"號等特務艦和民船被放了最後。2月17和18日,美軍空襲特魯克島,"明石"號命中1枚炸彈,但所幸是啞彈,僥倖得以逃到帕勞。

到了帕勞,"明石"號就沒那麼幸運了。先一步逃到帕勞的戰鬥艦艇仍然獲得優先撤離的權利,結果,在3月30日美軍空襲帕勞之前,"明石"號未能撤退,遭到美軍艦載機的轟炸,艦上起火坐沉海底。對於趨於敗戰的日本海軍來說,保住戰鬥艦艇才最重要,其他的特務艦、民船已沒有過多的精力去考慮了。

單艦修理半個日本海軍,許多艦靠它起死回生,一項能力媲美大和

▇"明石"號的最後時刻。1944年3月30日,"明石"號遭美軍空襲,多處中彈,最後起火坐沉海中。

"明石"號沉沒之後,日本海軍就等於失去了在南太平洋上維修艦船的據點,戰鬥艦艇的維護和修理效率嚴重下滑,但諷刺的是,應該修理的艦船接二連三的沉沒,日軍的戰線也不斷縮小,當逼近日本本土,也就不再需要工作艦了。


傑米揚斯克,本是蘇德戰場上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1942年初,10萬德軍被圍於此,這是歷史上首次有如此大規模的德軍部隊被包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是創造了人類空運史的奇蹟,首次對超過10萬人規模的部隊進行全面、長時間的空中補給。包圍圈裡的德軍官兵在惡劣得令人難以想象的自然環境中經受住了最殘酷的考驗,在最艱難的絕境中完成了對自身的救贖——他們頑強的抵抗了多達150萬蘇軍長達四個月的圍攻,最終在春暖花開之時迎來了自由。

這是裝甲鏟史官的第一個系列專欄,請各位粉絲不溫不火的友情支持。

更多軍事歷史內容請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裝甲鏟官(ID:PanzerCS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