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太80元賣掉一舊碗,專家:這是全球出現的第3只,價值上億

景德鎮之名揚天下,只因瓷器享盛名,景德鎮有著“瓷都”之稱,屬於江西省地級市,其生產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有著“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馨”等特點。其中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稱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景德鎮之名,不僅享名於華夏,海外亦是甚多讚譽。根據史書記載,遠在東南亞,阿拉伯等地的人,都十分喜歡中國瓷器,中國瓷器之名,遠播海外,不少人稱海上絲綢之路為古代景德鎮陶瓷的國際貿易之路,也不是空穴來風,因此中國才有“China”之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老太80元賣掉一舊碗,專家:這是全球出現的第3只,價值上億

談及景德鎮瓷器,就得說到一種鮮為人知的瓷器—灑藍釉瓷器興起於明朝,雖然出自景德官窯,卻和其他類瓷器有著天大的差別,灑藍釉瓷器看上去並不起眼,甚至於還因為大口徑,而不受待見,但是這並不是說灑藍釉不珍貴。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只是因為灑藍釉瓷器於宣德年間創燒,之後不久就停燒,直到康熙年間,才再次恢復生產,故存世量極少,難得一見,十分珍貴,但是人們對此的認知始終有限。灑藍釉大碗的藍色底部有著水跡般的深藍色斑點,猶如灑落的藍色水滴一般,故稱“灑藍”。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老太80元賣掉一舊碗,專家:這是全球出現的第3只,價值上億

而灑藍釉的燒製工藝十分特殊,首先上白色釉,在燒成的白釉上用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於是形成了薄厚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所餘白釉底如同飄落的雪花,因此灑藍釉也被稱之為“雪花藍”。現如今傳世宣德年間的灑藍釉,全世界已知的僅有三件,其中一件曾經還被以80元賤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位於琉璃廠的北京市文物商店來了一位老太,身上還揣著一個布兜。老太太說,“小夥子,你們你這裡收不收古董呀?我這裡有一個大碗,看起來結實,也不是太好的東西”。店員看了看,最終以80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這個大碗。

經過專業清理之後,這個大碗底部的“大明宣德年制”顯露出來,加之瓷器表面紋路,這顯然不是民窯燒製之物,店員立即上報了領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老太80元賣掉一舊碗,專家:這是全球出現的第3只,價值上億

後來經過北京市文物局鑑定組和國家文物局鑑定組多次鑑定,確定這隻大碗就是燒製於宣德年間的“灑藍釉瓷器”,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因此被保存在首都博物館,供世人觀賞。而世界上另外兩隻瓷器,一隻在天津藝術博物館,另外一隻原本在僑居瑞士的仇焱之老先生手上。

1980年11月25日,在蘇雷比拍賣會上,這隻大碗被一位趙姓富豪競得,當時成交價就已經高達370萬港幣,現如今根據專家推測,其市場價格早就破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