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我孩子有些害羞;

我孩子有些內向。

看上去好像差不多,可是害羞和內向,並不是一回事哦!

害羞和內向的差別:

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並且在熱鬧的場所裡待久了,就有點情緒低落。

但如果是一個害羞的孩子,他不一定喜歡一個人待著,他只是害怕和別人互動。

舉個例子:

班級裡有一個害羞的孩子,還有一個內向的孩子。

這時幼兒園老師為孩子們組織了一個集體遊戲。

可那個內向的孩子不想參加,她希望老師能允許自己留在書架旁看書,因為她不太喜歡和那麼多人一起玩遊戲;

但害羞的孩子,其實很想加入大家的遊戲,但因為害怕和別人互動,不得不留在書架旁。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害羞和內向,需要克服嗎?

儘管兩個孩子都獨自留在書架旁,但那個害羞的孩子,可能需要大人幫助他克服害羞,而那個內向的孩子,也許只需要理解和尊重,就足夠快樂健康了。

有很多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害羞的人,可是試圖把一個內向的人變得外向,反而會引起壓力,損害自尊。

由此可見,“幫助害羞的孩子”“養育內向的孩子”,是很不一樣的。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如何養育內向的孩子?

有些孩子天生就內向。

內向的孩子其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幫助,這就是一種正常的人格特質。

有時候看著孩子喜歡獨處,很安靜,似乎也沒什麼朋友,爸爸媽媽難免有點擔心,怕孩子不會與人交往。

但實際上,很多內向的人有著出色的社交能力。

性格內向的特徵之一就是對社交線索和含義更加敏感的能力,他們通常比外向的人更善解人意。

只是,內向的人傾向於在親近的人中才這樣做,所以更樂意維持一個較小的社交圈。

而且在參與社交活動之後,內向的人會在精神上消耗殆盡,需要獨自呆一會的時間來給自己的情緒“充電”。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 因此,爸媽給內向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接納。

問問自己:

我家裡那個內向的孩子是否快樂並且適應得當?

如果答案是“是”,那麼請嘗試退後一步,放開所有不必要的焦慮或期望。

一旦您更好地理解了內向的含義,您將能夠更好地認識孩子的喜好。而且,一旦您知道孩子的喜好,就需要:

  • 尊重這些喜好。

比如,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只需要很少的朋友。

比如,大家在玩一起玩遊戲的時候,內向的孩子想脫離一會兒,自己去旁邊看看書。

這些喜好能不能尊重呢?如果爸爸媽媽瞭解內向,你一定會順其自然地尊重他。

我們當然可以引導孩子多交幾個朋友。比如安排幾次家庭聚會,多請幾個小夥伴到家裡來玩。

不過,是否願意花更多時間和別的孩子在一起,還是得由孩子自己決定。

而且更有利的一面是,大多數性格內向的孩子都喜歡與家人或密友互動,所以如果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關係足夠親密,完全可以嘗試與孩子交談,以瞭解他不想和新朋友玩的“問題”是什麼。

就像紀錄片《零零後》裡,那位叫“一一”的小女孩。

幼兒園的老師問她:

“你不需要朋友?你不想跟他們(幼兒園小朋友)玩嗎?”

4歲的她竟然回覆了一句:

“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內向孩子可能更加體貼和敏感,善於傾聽和理解他人,這是他們的優勢和天賦。

所以,他們的感受,並不總是我們大人以為的感受。

如果你喜歡你的孩子,更不該嘗試去改變這些不算缺點的特點。否則,孩子可能覺得你不愛他了,不然為啥要強迫他變成他不喜歡的樣子呢?

強迫孩子交朋友,並不會讓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孩子反而會因為消耗了太多的能量而煩躁。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如何幫助害羞的孩子?

一個害羞的孩子總是掛在爸爸或媽媽身上,要是爸媽都不在,他們就一個人待著,不敢說話,甚至都不敢看著這別人。

爸媽也經常和別人解釋:

“他在家不是這樣的”。

沒錯,害羞的孩子並不是故意對人不友善的。他們只是在有陌生人的時候感到不舒服而已。

值得慶幸的是,害羞這種行為,其實在學齡前的孩子身上很普遍。但隨著孩子的成長,自信和自尊樹立得越來越好,漸漸地就沒有那麼害羞了。

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下面這些方法來幫助孩子樹立的自尊: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遊戲,也叫做假裝遊戲,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幫助孩子緩解不好的情緒。

比如,今天孩子去醫院打預防針了,他很害怕醫生,哭得很厲害。

但回家後,孩子可能會自己來扮演醫生,給泰迪熊打針,這個時候,孩子對“醫生”就沒那麼害怕了。

再比如,今天孩子去幼兒園,走進教室的時候很害羞,很緊張。

但回家後,媽媽拿著一隻玩具熊,扮演一段小熊進教室的故事,小熊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小熊找不到座位了,讓孩子來幫助小熊找找。

在玩假裝遊戲的過程中,孩子自然地找到了自我安慰的辦法。

這些方法不僅有效地安慰了孩子,它還可能給爸爸媽媽也提供了線索,讓你更理解孩子的擔憂、以及孩子偏好的行事方式。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二、分享自己的害羞

你覺得自己有害羞的心理嗎?請回答下面這四個問題:

1、與陌生人講話,對你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嗎?

2、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是否感到缺乏自信?

3、你在社交場合是否覺得不自在?

4、在與一些不是親密朋友的人在一起時,你是否覺得緊張?

通常,特別在意孩子害羞、膽小、緊張的父母,自己多半也挺害羞、挺容易緊張的,在社交場合感覺不太自在。

爸爸媽媽通常是孩子最好的觀察對象。害羞的爸爸媽媽,自然也很難給孩子做出落落大方的榜樣。

可是教育孩子最大的收穫,或許就是教孩子的過程中,也促進了父母自我修養的不斷提升,促進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認識到自己的害羞,和孩子談論自己工作第一天的緊張,第一次上臺演講的不安……你的同理心都會讓孩子感受到:

我並不孤單。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三、準備、準備、準備

比如接下來要帶孩子去一個有很多人參加的聚會,那熟悉孩子的父母,一定早就預測到孩子一會兒肯定不適應。

這種時候,怎麼幫助孩子呢?

一句話總結就是:

更多熟悉,更少害怕。

提前和孩子談談,我們今天要去哪裡,誰會在那裡,將會發生什麼……制定好遊戲計劃,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更舒適。

然後,儘量早一點到。

早點去活動的場地,這時候,別人都還沒到,就可以讓自己孩子有機會在人少的時候,熟悉一下環境。

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和自己最熟悉的爸爸媽媽單獨玩一會兒。

最後,跟隨孩子步伐,讓孩子自己控制節奏

如果孩子緊緊的貼著媽媽,那就先安慰他,和他一起在旁邊看看別人怎麼玩, 不用著急地把孩子推上前去。

不論別的孩子、大多數孩子都在玩什麼,進行到哪一步了,我們都不必著急。始終以自己孩子的節奏來採取行動、探索玩具。

同時,也用樂觀的語調跟孩子聊聊別的孩子正在玩什麼,比如:

“喲,琪琪在鏟沙子,她的小鏟子是粉紅色的呢”!

“那個哥哥在澆水,你看他有個小噴壺”!

爸爸媽媽輕鬆的表情、愉快的語氣,會讓孩子知道:這是一個好地方!

如果孩子還是感到不安,我們可以帶孩子暫時離開,到附近散散步再回來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四、幫孩子交個朋友

結識朋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然而然做到的。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這是一項全新的活動,很可能是一個挑戰。

特別是對於比較害羞的孩子來說,一開始就和一大群孩子玩,壓力太大了。

媽媽可以嘗試做些小小的引導,比如你發現這群孩子裡,有個小女孩比較溫柔隨和,不妨製造一些小機會,讓自己孩子和這個小女孩熟悉起來。

擁有至少一個朋友,就會給孩子一種歸屬感,以後再和更多的孩子交往,壓力也會小很多。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五、別說孩子“害羞”

雖然我們在談論孩子的害羞,但千萬別把害羞當做標籤,貼在孩子身上。比如:

這孩子就是害羞;

你別這麼害羞嘛,怕什麼;

越說孩子害羞,孩子也越覺得自己有問題。

孩子不會懷疑自己聽到的內容,於是負面標籤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

而事實上,害羞只是成長過程中,正常出現的眾問題的其中一個,時間、愛和耐心,都能有效地化解它。

爸媽對害羞、內向可能有誤解:多數“內向孩子”社交能力更出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