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關於酒鬼酒,誰在說鬼話?

文丨圳論評論員 鄧輝林

酒鬼酒又陷入輿論風波。近日,酒鬼酒原經銷商石磊實名舉報,稱其代理的54度500毫升老酒鬼酒被國內有檢測資質的機構檢出了甜蜜素。隨後,酒鬼酒發表聲明,稱公司嚴禁添加甜蜜素,也從未採購過甜蜜素,並稱石磊和公司發生經濟糾紛,意欲謀求不正當利益。石磊則認為酒鬼酒的回應避重就輕,要求對酒鬼酒進行公開、公正的檢測。

關於酒鬼酒,誰在說鬼話?

酒鬼酒的回應,說服力的確不足。酒鬼酒稱公司有禁令且並未採購甜蜜素,但並沒有直接否認酒中檢出甜蜜素的說法。白酒的經銷關聯著生產、儲藏、運輸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甜蜜素。生產環節是否有人“做手腳”?儲藏、運輸環節是否萬無一失?白酒運到經銷商的倉庫後,還有沒有可能添加甜蜜素?這些可能,都無法斷然否認。酒鬼酒公司的倉促回應,至多隻說明了“公司不讓這麼幹”,但並未否認“確實有人這麼幹了”,這種避實就虛的說法不僅不能消除公眾的信息飢渴,反而會激起公眾進一步的質疑。

當下,公眾期待酒鬼酒公司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甜蜜素雖然是一種常用的食品甜味劑,但過量攝入會對人體肝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按照國家規定,白酒中不能添加甜蜜素。如果白酒違規添加甜蜜素,那麼消費者就會喝到了“甜蜜素白酒”而不自知,消費者的健康和知情權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害。面對消費者的疑慮,酒鬼酒公司需要就54度500毫升老酒鬼酒生產過程中有沒有人為添加甜蜜素作出真實、清晰的聲明。

對於經銷商的說法,也不能盲聽盲信。即便經銷商代理的酒鬼酒的確添加了甜蜜素,但這個鍋由誰來背,並非不言自明。如果酒鬼酒公司否認這一款酒在生產過程中有人“做手腳”,甜蜜素是如何進入酒中的就值得打個問號——特別是在經銷商和酒鬼酒公司存在經濟糾紛的情況下。

誠然,食品安全問題是個大問題。酒鬼酒公司前些年身陷塑化劑風波,更容易讓人對它履行食品安全責任的表現產生懷疑。但一家企業的聲譽問題也不是小問題。只有通過對真相的徹查,才能讓酒鬼酒公司得到與其真實表現相符的社會評價,也才能讓消費者的知情權得以實現。

目前,酒鬼酒公司和經銷商石磊的說法出現了明顯的信息不對稱,主要問題在於酒鬼酒公司並未直接回應石磊舉報中的關鍵點。監管部門有必要敦促酒鬼酒公司作出進一步的回應。當雙方回應形成“死結”、無法解開公眾疑慮之際,監管部門有必要深度介入,就公眾關切展開調查,把“究竟誰在搞鬼”查個水落石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