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弘一大師的一生,孤獨而又深情

弘一大師的一生,孤獨而又深情

引子

一日陽光正好,與道友幾人,倚窗憑几,喝茶談天,聊起朴樹唱《送別》,忽而有人,痛哭流涕。

頓有所感,想到弘一大師是孤獨、純粹、寧靜、深情的。

今日大師誕辰,將所感記錄,雖不成文句,誠以為紀念。

弘一大師的一生,孤獨而又深情

弘一大師的一生,孤獨而又深情

送別:


一曲送別,唱哭了朴樹。

也許每一個人,總會在某個瞬間,突然唱懂一首歌,熱淚盈眶,掩面而泣,不能自已。

在模糊的淚眼中,他還有最後的夢,是那曾經的自己遠去的殘影……

作為高僧的弘一,雖然送別了李叔同,其實從來沒有走出過李叔同。

01 孤獨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弘一大師的一生,孤獨而又深情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在泉州一座養老院中,弘一法師安詳往生,一席破席,一領衲衣,一雙草鞋,如此簡單。

簡單得如此純粹,如此寧靜,也簡單到如此的孤獨。也許從來沒有人真正地理解他,一顆從少年喪父潛心佛法就遺世獨立的心。

一九一四年大雪紛飛的滬上,一個單薄寂寥的身影在樓下瑟瑟發抖,“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許幻園揮了揮手,轉身淚別,連門檻都沒進。

李叔同追出去,站在雪地裡,怔怔地看著昔日結拜知交遠去的殘影,模糊在滿天風雪中,淚如雨下,連誠子喊了他幾次都沒聽到。那殘影消逝的地方,彷彿心中的黑洞,吞噬著孤獨的心靈,直到最後唯留下一片蒼茫。

李叔同轉身上樓,讓誠子彈琴,自己揮淚一蹴而就,寫下了: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弘一大師的一生,孤獨而又深情

(左起李叔同與江陰張小樓、

江灣蔡小香、寶山袁希濂、華亭許幻園)

一九二七年,天涯五友重聚上海,早已物是人非。

此時的李叔同已是弘一法師,而蔡小香已經去世,北上從政的許幻園官運不暢,袁希濂則已卸去政職,二人均是信佛居士。而晚年的張小樓也信佛,自號“塵定居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知交半零落,今宵別夢寒。

02 純粹

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很少有人活得像弘一法師那麼純粹。純粹就是活得真誠,就是活在其中,而活得真誠本就是極少人能做到的事,這其中又極少人是出於天真,餘人是要不斷入木三分地反省自我才做得到的。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七日,葉聖陶先生等人與弘一法師聚餐,席間石岑先生(著有《人生哲學》)請弘一法師談些關於人生的意見。“慚愧”弘一法師虔敬地回答,“沒有研究,不能說什麼。”在一般人看來,這似乎是謙虛,而在弘一法師說來,卻是十二分的真誠。

他說:

啊!再過一個多月,我的年紀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

學佛修行是一件極純粹的事,天地己心誠無欺也。修行如逆水行舟,動力越大水花越大,修行中名聞利養之心、貢高我慢之心、勝他顯己之心、顯異惑眾之心……

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捫心自問有沒有勇氣,撕掉一切的偽裝。

03 寧靜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一次,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去拜訪弘一大師,中午吃飯時,只見他吃一道鹹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說:“難道你不嫌這鹹菜太鹹嗎?”

弘一大師回答說:“鹹有鹹的味道!”

過一會兒,弘一大師吃好後,手裡端著一杯開水,夏先生又皺皺眉頭道:“沒有茶葉嗎?怎麼每天都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又笑一笑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法師病重時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04 深情

我放下了你!

誠子:

……

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的。

我們要建立的是未來光華的佛國,在西天無極樂土,我們再相逢吧。

……

在佛前,我祈禱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唸佛的洪名。

叔同 戊午七月一日

清晨的西湖凜冽之氣未散,

薄霧中兩葉扁舟相向而來,

誠子:“叔同……”

李叔同:“請叫我弘一。”

誠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一葉扁舟返回,

獨留誠子在船頭呆望著那漣漪泛泛,遠去,消逝……

而李叔同頭也沒回,

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在佛前,我祈禱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唸佛的洪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