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韓媒:河內“金特會”後,美國用大數據追蹤流入朝鮮資金走向

繼此前宣佈撤回對朝鮮追加制裁的措施後,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底再次強調稱,現在不是繼續追加對朝制裁的時候。

據韓國《中央日報》4月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河內第二輪朝美首腦會談後,美國開始正式研究流入朝鮮的資金走向,其中還利用大數據進行追蹤”。報道稱,美國很有可能利用美元作為主要通貨這一優勢,以大數據為基礎追蹤全世界美元的流向,調查其中一定規模的美元是否經由境外流向朝鮮。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3月29日在“推特”上的發文引人關注——“朝鮮人現在非常(greatly)痛苦。朝鮮正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我不認為現在必須追加制裁。”

大數據影響特朗普判斷

一些美國外交消息人士表示,美國政府的對朝分析會影響特朗普的判斷,這些對朝分析中也包括“大數據”分析。

在此前一週的22日,特朗普已高調地“打臉”美國財政部,宣佈下令撤回後者已發佈的對朝制裁法案。當地時間3月21日,美國財政部發布了追加制裁的與朝鮮非法進行石油和煤炭轉賣等交易的共95艘船舶的名單。

不僅如此,特朗普還曾表示,“我和金正恩委員長的關係非常好。他是與我很親近的人。我們理解彼此。”《中央日報》報道稱,這是特朗普對撤回追加制裁的原因所進行的說明。

朝美兩國領導人河內會談未能簽署協議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多次在美國媒體上發聲,要求朝鮮採取高強度的無核化措施。朝鮮外務省副相崔善姬3月15日因此出面召開記者會表示,“朝鮮正在考慮中斷和美國的無核化談判”。在這種情況下,朝鮮3月22日還一度強行撤出韓朝兩國共同聯絡事務所。

《中央日報》分析,此前撤回對朝鮮的制裁可能是為了安撫朝鮮,表示出繼續和朝鮮對話的姿勢。

經濟制裁下的朝鮮經濟

近日,一些媒體也密集報道了朝鮮在多年制裁下的經濟狀況。

韓國《中央日報》4月2日援引日本《朝日新聞》3月31日報道稱,作為朝鮮經濟的晴雨表,朝鮮市場上的大米和麵粉等糧價日益上漲,朝鮮因此最近向俄羅斯請求支援10萬噸糧食。今年3月初,朝鮮的主要糧食的市場價格是一公斤大米5250朝元(約合人民幣39元),這比去年1月(4200朝元)上升了約1.3倍;麵粉價格則是4500朝元,玉米是2450朝元,分別在一年內上漲了1.5倍和1.4倍。

此前,韓國《中央日報》也曾援引消息人士話稱,金正恩打開了為應對災害和救援狀況而準備的戰略儲備物資“5號倉庫”。此外,智庫韓國開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碩在最新的《朝鮮經濟評論》2月刊中分析稱,國際制裁重創了朝鮮,其進出口管道實際上都受到阻撓。朝鮮經濟專家、首爾大學經濟學系金炳彥教授也向《中央日報》預測稱:“受制裁影響,最晚明年,最早今年年內,朝鮮的外匯可能會用光。”

但是,也有分析認為,朝鮮雖然受到制裁,但是依舊在制裁夾縫中繼續發展。第二次“金特會”之前,《華爾街日報》2月27日曾報道,通過對人道主義工作人員、政府官員及其他與朝鮮有過接觸的人員的採訪,許多經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更加艱苦生活的居民似乎正在適應目前的狀況,與此同時,市場力量正在發揮更深層次的作用。經濟指標顯示朝鮮日常商業活動依然富有韌性,大米價格穩定,汽油價格回落。甚至有跡象顯示,市場上出售的朝鮮國產商品的企業越來越多。

從官方表態上看,朝鮮政府正在鼓勵民眾共渡難關。朝鮮機關報《勞動新聞》3月21日曾刊文稱,朝鮮曾經歷過戰爭,也曾度過“苦難行軍”時期,但當前的情況卻是最艱難的,呼籲人們要“自力更生”。《朝鮮勞動新聞》4月1日報道再次強調了自力更生的原則,稱“將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裡,藉助他人之手實現復興和發展是自取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