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李亮”來了:要給社交電商再添一把火

2月24日,一條papi醬找李亮的視頻在抖音發佈,之後短短24小時,“尋找李亮”的話題迅速在抖音、微博擴散,大波用戶參與話題併產生互動,有上傳身份證證明自己是李亮的、有喊話李亮速速出現的、有幫忙尋找李亮的、有模仿做創意視頻的……但更多的是對“李亮”的好奇,為什麼要找李亮?李亮是誰?

2月27日,國美“黑色星期伍”暨美店發佈會上,一段3分鐘的短視頻揭秘了“尋找李亮”事件。原來,這是國美美店做的懸念式營銷事件,“李亮”是一個有深層意義的名字,“尋找李亮”更是一個有深層含義的動作。“李亮”其實是國美美店主的代稱,而“尋找李亮”則是國美招募美店主的大動作。

國美美店是國美在社交電商領域推出的新產品,最核心的營銷玩法是“組團”,商品的折扣,與組團規模相關,參團人數越多,福利越大,美店主就是為消費者開團撥貨的人,所以美店提出團結就是“利量”的概念,而“利量”的諧音就是“李亮”,尋找“李亮”就是尋找為消費者謀實惠、謀福利的美店主。在發佈會上,國美美店總經理汪峰也宣佈,正式開啟百萬美店主招募計劃並啟動雙億激勵,一億用於新客激勵,一億用於返利激勵,這也再次確認了國美美店在2019年重要的發展目標——招募美店主。

“李亮”來了:要給社交電商再添一把火

國美美店新創造,“第二經營者”是亮點

以往不論是美團等O2O行業的團購,還是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團購,主要是通過商家或平臺的讓利提振銷量,而國美美店則是以美店主驅動為核心,美店主可以分享好的商品給消費者,從而賺取商家提供的服務佣金,也可以和親朋好友一同組團買商品,從而享受多人購買的折扣福利。美店的新創造就是賦予了用戶“消費者”和“經營者”的雙重身份,可自由切換,真正實現“自購省錢,分享賺錢”。

“李亮”來了:要給社交電商再添一把火

​在我看來,美店主更為重要的是“經營者”的角色,其主要職責在選品和引流兩個方面。可以預見的是,在高傭返利和拉新獎勵的強刺激下,美店主的收入直接取決於能否選取價廉物美的商品和對社交鏈的維護上,美店主所扮演的也就是實體零售中領購的角色,以用戶驅動用戶,才是美店最核心的競爭力。

需要注意的是,這同樣非常考驗平臺的能力,而國美本身就是從國內零售變革期走出的連鎖零售的龍頭企業,對於價格策略和渠道營銷有著很強的能力,在電商融合的新機遇下,控成本提效率是國美零售模式一大優勢轉換。

從模式創新到模式融合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僅為18.4%,純電商的模式進入增長瓶頸。近幾年無論是新零售、新消費乃至無界零售等新的概念被提出,另一方面,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的爭議不休。

“李亮”來了:要給社交電商再添一把火

​前者反應出網絡零售從業者對行業發展的思考,無疑都指向了線上線下的融合,後者則是消費者對品質與實惠的核心訴求。

對國美而言,在社會零售線上線下融入的競爭中,突破模式創新,探索模式融合是一個歷史性機遇。在前電商時代,國美這種傳統零售商面對電商衝擊選擇了學習電商模式,在新零售時代,線下零售的價值被重估,電商平臺也開始向線下進軍,這既是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模式融合的過程。

“李亮”來了:要給社交電商再添一把火

​因此,國美在新的戰略轉型期,著力打造國美特色的零售體系。國美APP、國美門店、國美美店將是國美零售體系的三大端口,其中國美APP將承擔會員經營等功能;國美美店則將承載社交、商務、分享等功能;而在實體門店中,國美特色門店模式將會快速複製並打造全品類、多業態的綜合型體驗館。這三大端口將互為引流、互為工具、互為場景,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國美,走向特色零售之路

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傑裡·波拉斯在其共同創作的《基業長青》中,揭示了能夠獲得持續性成功的企業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他們往往能夠保持核心理念以及不斷創新求變、刺激進步。對零售行業而言,過去只要在渠道、供應鏈、服務等要素上有著絕對優勢就能實現單點突破,取得市場成功,而在新趨勢下各種行業要素面臨關係重構,這既考驗著零售企業的創新能力,也決定著他們的未來。

“李亮”來了:要給社交電商再添一把火

​國美零售體系,是通過線下、線上的全渠道融合,形成國美核心競爭力。作為中國連鎖零售的領頭羊,在實體零售行業數十年的積累是國美最核心的優勢,而通過線下互聯網化和線上渠道的打通將驅動國美在渠道創新、數據經營等零售新動能上更進一步。

過去二十年,中國的電商行業快速發展,網絡、物流、支付等基礎設施的搭建趨於完善,也培養了互聯網時代高度成熟的中國消費者。線上線下的融合從消費者上講是購買行為趨同化,從企業上講是業務增長的需求,從行業上講是零售本質的迴歸。

國美在社交電商的發力,是對零售行業又一次渠道革命的熱情參與,也是探索國美特色零售之路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