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俄羅斯為什麼要冒巨大風險幫助特朗普競選?這個問題仍沒答案……

俄羅斯為什麼要冒巨大風險幫助特朗普競選?這個問題仍沒答案……

俄羅斯為什麼要冒巨大風險幫助特朗普競選?這個問題仍沒答案……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3月24日發佈不足4頁紙的特別檢察官米勒調查報告主要結論簡報,自特朗普入主白宮之日起就籠罩在其頭頂的“最陰沉烏雲”頓時散去。“通俄門”就此休矣。反對特朗普調門最高的CNN次日評論題目赫然是:“特朗普執政進入新時期”。

然而,圍繞米勒報告能否全文公開發布、司法部對特朗普妨礙司法“證據不足”的結論是否公允等,民主、共和兩黨再起紛爭。

特朗普此前面臨的法律威脅是否就此煙消雲散,圍繞“通俄門”調查而喋喋不休的兩黨攻訐是否就此落幕,特朗普競選連任總統是否就此坦途一片?一切尚不得而知。

俄罗斯为什么要冒巨大风险帮助特朗普竞选?这个问题仍没答案……

文 | 徐劍梅 瞭望智庫駐華盛頓研究員

1

米勒報告並沒有為總統脫罪

巴爾在致國會參眾兩院司法委員會兩黨領導人的4頁信函中說,米勒團隊“徹底調查”了關於特朗普競選團隊及相關人員“通俄”或設法妨礙相關聯邦調查的指控。

調查報告全稱是《關於俄羅斯干預2016年總統選舉的調查報告》,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針對俄羅斯涉嫌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的調查情況,重點是包括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在內,有無美國公民“通俄”。

二是針對特朗普作為總統涉嫌妨礙司法的調查情況。

巴爾引述的米勒調查報告主要結論是:

一是認定俄羅斯主要採取兩方面舉措干預美國2016年大選——

一方面,經由“互聯網 研究局(Internet Research Agency)在網絡和社交媒體散佈不實和扭曲信息;

另一方面,俄羅斯政府通過網絡黑客有針對性地竊取和洩漏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團隊和民主黨機構電子郵件等信息以干預美國大選。此前,俄羅斯政府已多次否認干預美國2016年大選。

二是認定沒有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或任何美國公民在2016年大選期間“通俄”。

儘管與俄羅斯有關的人士多次提出幫助特朗普團隊競選,但米勒調查沒有發現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或任何美國公民“通俄”。巴爾引述米勒報告稱,調查“沒有確定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與俄羅斯政府幹預選舉活動合謀或協作。”其中,“協作”一詞的定義是競選團隊與俄達成“默契或表達”。

三是特別檢察官對特朗普是否妨礙司法“不予結論”。

米勒團隊就關於特朗普妨礙司法的各項指控進行了“全面的事實調查”,最終決定“不進行傳統的檢方判斷”(traditional prosecutorial judgement)。特別檢察官“對所調查(總統)言行是否構成妨礙司法不予結論”,而是在報告中陳述調查所發現的相關事實證據及特別檢察官在法律與事實認定方面的“棘手問題”,由司法部長做出是否妨礙司法的法律結論。巴爾引述米勒報告說:“報告沒有做出總統犯罪的結論,同時也沒有為他脫罪。”

巴爾審閱了米勒調查報告,還與司法部官員磋商。依據聯邦檢方決定起訴與否的指導原則,他和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所作結論是:米勒調查所發現的證據“不足以確定總統犯有妨礙司法的違法行為”。巴爾還說,鑑於米勒調查未發現特朗普“通俄”證據,總統就此妨礙司法缺乏“腐敗意圖”。

2

歷時22個月、耗費近2000萬美元

其實,自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其競選團隊就不斷被指責“通俄”,輿論風波持續發酵。到2017年5月,特朗普突然解除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職務,引發了輿論風暴,不少媒體質疑特朗普此舉是為了阻止FBI對“通俄門”的調查。

身處暴風眼的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緊急宣佈:“任命特別檢察官調查2016年美國選舉中俄羅斯的干預及相關事項”,調查範圍包括“俄羅斯政府和與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競選相關的個人之間任何聯繫和/或協作,以及直接從調查中產生或可能產生的任何事項。”米勒的支持者認為,羅森斯坦的授權事實上允許米勒調查他可能發現的任何罪行。

任命之時,共和、民主兩黨一致稱讚。特朗普的競選密友之一金裡奇發推特說:“羅伯特·米勒是擔任特別檢察官的超級人選。他誠實正直的名譽無懈可擊。”

但時隔不到一個月,就出現特朗普考慮解除米勒職務的傳聞,特朗普的一名律師公開指責米勒調查超出受權範圍,特朗普開始發推,抨擊米勒調查“獵巫”。隨後,米勒調查團隊核心成員彼得·史卓克(Peter Strzok)手機短信曝光,被指對特朗普存在偏見並因此去職。調查過程中,支持和反對米勒調查的政治和輿論風浪不時交鋒。

爭議聲中,米勒及其調查團隊保持沉默。調查期間,他們給外界的最深印象,可能就是嘴嚴,任憑真真假假沸沸揚揚,始終守口如瓶。

前聯邦調查局長米勒受命作為特別檢察官進行的“通俄”調查,歷時22個月,耗費近2000萬美元,聘請19名律師和近40名調查人員,發出逾2800張傳票,進行近500次搜查,詢問近500名證人,起訴34個美國或他國個人和3個俄羅斯實體,其中6名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認罪或被定罪,包括前白宮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和前特朗普競選團隊主席馬納福特,但罪名均不涉“通俄”。巴爾在簡報中說,米勒調查所作起訴均已公開,沒有進一步的起訴。

根據美國聯邦法規,米勒調查報告是“一份機密報告,解釋特別檢察官所達成的起訴或拒絕(起訴)決定”。報告中哪些內容將會公開仍懸而未決。

3

兩黨新一輪爭鬥的焦點

從美國各界反應看,“通俄門”塵埃就此落定,但圍繞米勒調查的兩黨爭鬥短期內不會罷休。

巴爾致信國會之前,向白宮首席律師艾米特·弗拉德(Emmet Flood)通報了信函內容。特朗普24日第一時間發推,宣稱:“沒有‘通俄’,沒有妨礙司法,全面、完整解脫罪名!”特朗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稱,米勒報告好於他的預期。

共和黨一方普遍對巴爾所述米勒調查結論感到欣喜。副總統彭斯表示,調查“完全證明(特朗普)無罪”,指責民主黨“在這些不可信的指控上花費太多時間”。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稱,調查結果說明特朗普在“通俄”調查上是正確的。

在民主黨一方,國會眾議長佩洛西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發表聯合聲明說,巴爾的摘要“產生的問題和他回答的一樣多”;鑑於特朗普提名任命的巴爾曾公開表露對米勒調查的“偏見”,他“不是中立的觀察者,不處於對報告進行客觀決斷的位置”。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紐約州民主黨國會眾議員納德勒(Jerrold Nadler)強調,國會需要看到“所有陳述的證據”,並表示考慮舉行聽證會,召司法部長作證。此前,他已表示將在調查報告出臺後,召米勒聽證。

分析人士認為,新一輪爭鬥的焦點至少有二:

一是民主黨關於公開米勒報告及大量調查材料的要求能否如願;

二是司法部關於特朗普妨礙司法“證據不足”的法律結論能否服眾。

其中,米勒報告就此陳述的正反兩方面證據究竟為何,是否會為民主黨提供新的“彈藥”,構成重要懸念。

4

米勒報告沒能回答的疑問

涉及特朗普的多項司法調查也並未隨米勒調查完成而結束,例如:

紐約曼哈頓聯邦檢方仍在調查2016年大選期間兩名聲稱與特朗普有染的女性被支付“封口費”和特朗普就職委員會開支;

特朗普家族企業“特朗普集團”(Trump Organization)和特朗普基金會也受到聯邦和州檢方調查。

米勒報告將如何影響民主黨掌控的國會眾議院針對特朗普的調查走向,正廣受關注。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米勒報告沒有完全去除特朗普所面臨的法律威脅。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米勒調查的公信力沒有受到質疑,連一直指責米勒調查是“政治獵巫”的特朗普也在巴爾披露調查結論後表示,他認為米勒調查是“可敬的”。

米勒調查的結論確實有助於改善特朗普的公眾形象,但從輿論反應看,很多反對特朗普的自由派人士仍存疑慮。

《大西洋月刊》資深寫手大衛·弗洛姆(David Frum)認為,儘管米勒調查表明特朗普沒“通俄”,但特朗普仍然是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受益者。米勒報告沒能回答這樣一個疑問:俄羅斯為什麼要冒巨大風險幫助特朗普競選?

總體上來說,米勒報告給特朗普帶來“重大利好”,是特朗普的“一個重大政治勝利”,解除了他的沉重政治包袱,令他得以“輕裝前進”,為其2020年競選連任前景打了一劑強心針。

與此同時,面對2020年大選,民主黨將不得不更加慎重地考慮如何打“調查牌”及其雙刃劍效應。兩黨爭鬥勢將翻開新的一頁。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編務:李浩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