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剖析土地依賴的困局 瀋陽土地依賴度低

一、全國土地財政依賴度情況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作為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佔比政府基金性收入佔比居高不下。2018年1-7月,佔比達到86%,相當於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2。總量上看,當前土地財政依賴度過高的問題仍然未得到緩解。且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土地財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創造財政收入,國外主要通過對存量土地徵收物業稅、房產稅等方式創造財政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超8成來自土地出讓

根據國家財政局公佈的數據來看,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受房地產市場週期性波動較大,基本呈現3年一個週期,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佔比不斷走高。 2018年1-7月,國有土地出讓收入31548億元,佔地方性政府性基金收入超過90%,較2012年增長9個百分點,即便是和全國政府性收入相比,佔比也在85%以上。換而言之,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幾乎絕大部分是土地出讓收入所貢獻。

從走勢上來看,2015年之前,土地財政依賴度雖然保持在70%左右,基本保持穩定,甚至在2015年出現下滑。但隨著2015年底資金大幅寬鬆、房地產市場觸底回升、實體經濟羸弱,國有土地出讓收入佔政府性基金收入比例持續走高,年均增加2個百分點左右,且有不斷增加上漲之勢。

剖析土地依賴的困局 瀋陽土地依賴度低

3土地出讓相當於地方財政一半,土地財政依賴度高的問題仍突出

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計算得出的土地依賴度來看,近兩年兩者比值保持0.5之上,意味著每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相當於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反映了當前地方財政對於房地產行業的依賴程度仍然偏高。

從歷史走勢來看,呈現出與房地產週期的一致性。在房地產市場處於上升階段時,土地依賴度呈現上行趨勢,地方政府寄希望於賣地來彌補和維持地方財政收支缺口。可以看到,2013年兩者比值達到0.6,同樣是房地產大年的2017年,比值達到0.57,為近5年次高,2018年上半年隨著地產進入調整期,土地依賴度稍有下降。

剖析土地依賴的困局 瀋陽土地依賴度低


二、各省、市土地財政差異情況

在全國土地財政偏高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讓來彌補和平衡財政收支、發展基建的情況更加嚴重。其中近兩年地價、房價漲幅較快的浙江省和江蘇省土地依賴程度排在全國前列,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幾乎與地方財政收入持平。城市來看,濟南以及中西部的重慶、成都、武漢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一線城市以及華北部分城市如大連、瀋陽土地依賴度整體偏低。

1、房價、地價火熱助推浙江省、江蘇省土地財政依賴度高企

從已公佈的各省財政數據來看,除吉林省外,其餘13個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維持正增長。陝西、海南、浙江、廣東、河南等省份同比增速較為領先(收入考慮營改增收入劃分等因素),財政收入延續了去年以來較快的增長勢頭。

在土地出讓收入總量上看,江蘇、浙江、廣東土地出讓收入領先全國,保持5000億以上,其中2017年江蘇省國有土地出讓收入達到6331億元,排在榜首。而貴州、陝西、海南、吉林則不足1000億元,主要是受到供地節奏影響。

土地依賴度排名來看,長三角的浙江省和江蘇省對房地產依賴度更大。其中浙江省2017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710億元,幾乎與地方財政收入持平。江蘇省兩者比值也在0.8以上,高於其他省份。相較而言,陝西、山東、湖南、吉林省對房地產依賴程度較輕,排名相對靠後,不僅土地出讓收入在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佔比不足80%,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值也在0.5以下。主要是近兩年華北這些省份房地產市場熱度與東部相差較大,尤其是這一波週期中市場反應相對較慢。此外,房價、地價較低,也是土地財政依賴度相對較輕的因素之一。


剖析土地依賴的困局 瀋陽土地依賴度低


2、中西部多城土地依賴度高,南昌、濟南土地收入高過財政收入

通過已有的17個一二線城市土地依賴度排名來看,超過半數城市土地財政依賴度在0.7以上,即這些城市土地出讓收入幾乎相當於地方財政收入的3/4。細分來看,各城市間分化顯著。

土地依賴度較高的城市(比值高於0.7),如濟南、南昌、武漢、重慶等。其中濟南、南昌排在前兩位,土地出讓收入均高過地方財政收入,而武漢、重慶、成都等城市也接近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依賴度高的城市中,多數來自中西部城市,與近兩年中西部商品房、土地市場火熱不無關係。

土地依賴度較輕的城市(比值在0.7以下),如北京、上海、大連等。尤其是環渤海的部分城市對土地財政依賴度較小。例如大連、天津、瀋陽等,兩者比值處於0.5以下,尤其是大連僅為0.3。近兩年房地產市場不溫不火迫使大連土地依賴度降溫。

剖析土地依賴的困局 瀋陽土地依賴度低



整體而言,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的地方財政基本不需過度依賴房地產,例如上海,國有土地出讓收入與地方財政的比值常年處於0.5以下。二線城市中,近兩年市場火熱的城市土地依賴度普遍較高,典型的如重慶、成都。而此前庫存相對較高的城市如大連、瀋陽、青島,2017年土地財政依賴度相對較低。一方面是由於此前庫存過高,市場火熱程度不及東部等城市;另一方面,為了緩解此前賣地多導致庫存高企的情況,有意控制土地出讓,造成依賴度低。

三、典型城市分析

高土地財政依賴度一方面會壓縮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短期雖會對房地產產生一定正向推動,但長遠來看,過量的賣地會打亂原有城市發展節奏,拔苗助長造成惡性循環,同時也會導致城市房地業土地潛在庫存較多,造成供求失衡。此外,高土地財政也是推動房價非理性上漲的幕後黑手。

土地財政依賴過高導致未來市場供求失衡

通過對比近三年的土地消化週期和土地依賴度來看,多數城市還是表現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度高,整體土地庫存較大,即去化時間相對緩慢的特徵。典型的如南昌和重慶,二者土地出讓收入幾乎與地方財政收入相持平,高依賴度下,近三年土地消化週期均在3年以上,位列13個城市之首。相較之下,成都、武漢稍顯特殊,高土地財政依賴下,近三年土地去化維持在1年左右。依賴度高仍保持供求平衡,與成都、武漢購房需求充足不無關係。

而天津、青島、瀋陽、大連等土地依賴度相對較低的城市,土地去化週期普遍在1年以下。市場銷售隨著行業週期上行雖然是重要因素,但可以看到,政府仍在有意控制土地出讓的節奏,近三年青島、瀋陽、大連的土地出讓建築面積較此前均有大幅減少。從財政部公佈的各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也可以佐證,青島、瀋陽等城市收入較2013年的高峰幾乎均出現腰斬。而大連2017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減少14%,土地財政依賴度降低存在一定被動性。

因此,整體而言,高土地財政依賴對房地產最大的影響即會導致未來市場供求失衡,尤其是當前部分二線城市可出讓用地較多,不間斷的供地會造成未來潛在庫存偏高,影響市場銷售情況,對房價造成一定壓力。即便短期像武漢、成都需求充足的城市,也存在一定透支的風險。


剖析土地依賴的困局 瀋陽土地依賴度低


2、瀋陽:合理控制土地出讓降低依賴度,市場逐步供需均衡(略)

四、展望

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度高的問題難得到緩解,土地財政難尋替代。短期難動、長期要改是當前土地利益格局的博弈。去槓桿、減稅等導致政府負擔更重,短期土地出讓仍是地方收入重要來源,尤其是經濟發展較弱的三四線,土地財政成為城市發展基建的重要支撐,棚改紅利尚未退潮時,大力供地仍是政府的不二選擇。長期而言,財稅改革不斷推進,提高中央和地方分成比例以及房地產稅等長效機制加快落地下,一定程度會緩解高土地財政的壓力,但實際效果如何仍要看政策落地執行情況。

短期土地財政難尋替代,去槓桿或加重依賴度

在過去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地方政府一直被土地財政所綁架,無論是經濟快速發展階段還是在經濟L型階段,都沒有找到可以替代土地財政的地方收入。在城鎮化的推動下,城市建設依然需要依靠賣地來維持財政收支平衡。

其一,貿易戰對於中國經濟影響遠超過預期,打持久戰已成共識。尤其是消費升級等新經濟增長點受到阻擊後,房地產將起到壓艙石的作用,經濟景氣度不高、實體經濟羸弱,維持地方財政收入穩定、城市快速發展只能暫時依靠出讓土地。

其二,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關鍵點,2016年以來去槓桿雖取得一定成效,但短期陣痛隨之而來,一方面是企業去槓桿,導致資金緊張,中小企業生存環境堪憂,一定程度影響稅收。儘管中央出臺多項減稅等改革措施,但宏觀經濟羸弱,導致實體經濟景氣度並未大幅回升,減稅後企業擴大再生產的意願不強,未形成減稅-提升產能-增加稅收的良性循環體系。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去槓桿,削減政府債務,需要通過賣地來償債,並相對應對沖和緩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其三,當前房地產市場板塊輪動仍在延續,三四線棚改紅利尚未退卻,對於原本經濟發展動能不足的三四線而言,依賴房地產成為短期提升經濟發展發展的“速效藥”。市場供需皆火熱,房價呈現上漲態勢,帶動地價隨之攀升,政府也傾向於在當前的週期節點通過大量供地來獲得高收益,提升經濟發展、城市發展的收入。

因此,短期土地財政依賴度仍然會保持較高水平。但從趨勢上看,一旦土地收入長效機制逐步完善,房地產稅等其他收入不斷補充、完善之下,度過去槓桿的陣痛期過後,會呈現緩慢下降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