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多地佈局信息化教育 重慶要求中小學階段編程課不少於36課時

未來網北京9月19日電(記者 趙亞超)“小學3-6年級累計不少於36課時,初中階段累計不少於36課時。各中小學至少配備1名編程教育專職教師。”記者獲悉,近日重慶市教委下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編程教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加強中小學編程教育提出要求。

多地布局信息化教育 重庆要求中小学阶段编程课不少于36课时

根據要求,小學、初中、高中編程教育在內容和水平上要有機銜接、各有側重、避免重複。同時,要求學生注重實踐應用。圍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設計製作智能化作品,激發學生編程興趣。

《通知》明確,中小學校要切實保障編程教育課時數量,開足開齊編程教育課程,義務教育階段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統籌解決,高中課時按照國家信息技術課程要求開設。任何學校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擠佔編程教育課時。

重慶市教委將組織研製《重慶市中小學生編程教育指導綱要》,規範中小學編程教育內容。小學階段以體驗為主,通過遊戲化教學、項目式教學等形式,強調藉助積木式編程工具,通過對對象、模塊、控制、執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觀操作體驗,感受編程思想。

初中階段以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為工具,通過嘗試設計與實現基本程序結構,將實際問題解決與算法思想形成聯結。

高中階段掌握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利用程序設計語言實現簡單算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的剖析,瞭解智能信息處理的巨大進步和應用潛力,認識人工智能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其實早在去年7月,國務院就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件、遊戲的開發和推廣。

2018年1月,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方案頒佈也正式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劃入新課標。

在政策指引下,除了重慶,全國各地也正將人工智能、編程教育帶進校園。

今年2月,山西省教育廳關於印發《山西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推進意見》的通知,政策提出開發創新教育課程,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以項目學習方式積極推進創客教育、STEAM教育和機器人教育。

今年4月,南京教育局發佈的《關於做好2018年南京市普通高中科技、學科特長生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具備科技特長生和學科特長生招生資格的學校,要統籌考慮招生項目和計劃。

這兩項特長生招生需要具備的資格如下所示:

科技特長生的要求:初中階段在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方面有一定特長,或在市級及以上相關項目競賽中獲三級及以上證書。

學科特長生的要求:初中階段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或在信息學(計算機)方面有一定特長或濃厚興趣,達到招生學校報名要求。

今年7月份,北京市教委發佈了《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指出到2020年實現“兩新一融一提升”的工作目標,形成北京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據北京市教委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王軍介紹,“在北京中小學裡,有200多所科技示範校講授編程內容。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小學通過課外活動計劃、學生社團等形式融入編程教育,小學生學編程“已不是新鮮事。編程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科學領域不可逾越的核心技能,在教育領域受到越來越多重視。”

少兒編程教育品牌編程貓創始人李天馳也對中國編程教育市場充滿信心,甚至認為有機會超越英語培訓的市場。他表示學英語解決的是全球化世界中人與人交流的問題,而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門檻逐步降低,人工智能現在可以完成非常多輔助工作,編程正是人與人工智能打交道的“對話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