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買不到房,不是因為窮,可能是因為這4點!

買房,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詞,近年來樓市的變化,對買房人而言可謂是措手不及。早早上車的那批購房者,房子的價值已經在不經意中翻了數倍,品牌房企、改善房型也是層出不窮,讓剛需們越挑眼越花。

儘管我們不知道未來樓市會怎麼走,但是有太多持觀望狀態的剛需,看著“全款變首付”“首付變車庫”。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或者老家買一套房安定下來,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有很多人一直買不到房呢?

買不到房,不是因為窮,可能是因為這4點!



關鍵詞一:本能

買房,要付出大半輩子的積蓄,甚至有專家提出“六個錢包”買房的觀點。因此,買不到房的理由之一當然是和經濟狀況有關。

但為什麼說一直買不到房是因為人的本能呢?追求享受是人類的本性,也是一種本能。人追求的是當下的享受,對自己好一點就要買買買,吃喝玩樂是約會聚會必須做的事,感覺累了就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結果“月光族”的陣容慢慢增大,甚至新款手機、高級化妝品等等對於自己的經濟來說是奢侈品的東西,刷卡也要收入囊中。

然後,你說想買房,卻囊中羞澀,房價的漲跌似乎與自己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買房本來就是反本能的一件事,付完首付還有房貸,儘管日子有些緊縮,但是至少有了自己的安定家,不用再為房租發愁,不用擔心因為付不起房租而被房東趕走。

那為什麼有人買的起房呢?第一種可能是家裡有錢,有個好爸爸。撇開這個原因,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他們和你一樣拿著不高不低的工資,這些人能買到房的原因是懂得抑制自己當下追求享受的本能,為了更長遠的目標發力。

買不到房,不是因為窮,可能是因為這4點!



關鍵詞二:疑心

有種心理現象叫做從眾心理,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當你去買房,聽到有很多人說這個房子不怎麼樣,物業不行、位置不好、配套不齊全等等,可能你連看都不看就走了,你會覺得這個房子真是不怎麼樣。但是你有沒有自己去看看這些呢?

還有的購房者總是不相信開發商和中介,以個人為中心,“寧可自己負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負我!”,疑心這個,疑心那個,對此我想說,世界上沒有純為人民服務的開發商也沒有永遠坦誠的中介,畢竟大家都是做生意要吃飯的,關鍵是你怎麼去看怎麼去對待。

買不到房,不是因為窮,可能是因為這4點!



關鍵詞三:高期望

想要市中心、物業好、綠化好、交通便利、離公司近的學區房,很多人買房追求至善至美,一步到位,每個人心目中都想要這樣的好房子,且不說有沒有完全符合你要求的房子,即使有,價格也不低,期望很高,但錢不夠,也是白搭。

買不到房,不是因為窮,可能是因為這4點!



關鍵詞四:再等等

中介圈有條很扎心的段子:首付給你降了,利息也給你降了,現在連契稅也給你降了,全世界都在幫你,而你卻還在等降價...

很多人一直沒買到房子就是敗在了等這個字上,“我不急,先看看”“再等等,過幾年就降價了”“等降個幾萬,我再買”,等著等著,在自己有能力買房的時候沒有抓住機會,然後只能看著房價……等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已經買不起了。

買不到房,不是因為窮,可能是因為這4點!



買房的理由千千萬,不買房的藉口也有千萬種。從現在樓市的情況來看,房貸利率持續上漲,買房的成本越來越高,單靠工資,攢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的速度,因此一直在看房卻還沒有買房的小夥伴不管是什麼原因沒買,如果條件成熟,剛需還是上車吧,因為不上車永遠追不上車的速度!

你買到房了嗎?以上關鍵詞,沒買房的你又中了幾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