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如何應對孩子以哭鬧當武器

孩子有無理要求?‌‌“網紅‌‌”教授李玫瑾教你優雅拒絕。

比如孩子買小汽車,在商店開始鬧起了。你說你家裡那個跟這個差不多,不要買了吧!不行,我就要,我不走。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如何應對孩子以哭鬧當武器

先把他抱起來抱回家,放到臥室裡,臥室沒有什麼危險的地方,然後一對一,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誰來管,一個人足夠了,把門一關,四個不要:

第一,不要罵他。母親或者父親罵他都不好,這個給孩子的影響是不好的。

第二,不要打他。你那麼老大個他那麼小,打不公平。

第三,不要說教。他這時正在鬧著,你說什麼在他耳邊都是噪音,你越說他越跟你鬧,所以你要安靜下來。

第四,你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著他鬧。

四個不要,你就坐在這裡把門一關,往孩子跟前一坐,‌‌“孩子我今天這事不行就是不行,你鬧吧‌‌”,他就跟你哭。我的孩子小時候他要被子,也是跟我鬧,我一句話不說,我就坐在她旁邊,他哭累了,把小被子挪過來看我一眼,結果一看我就在跟前,接著再接著哭,一直哭到她筋疲力盡。包括腦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他,為什麼呢?他知道疼。他磕完以後你問他疼不疼,不疼接著磕,他肯定不再磕了。等他哭到筋疲力盡的時候,給點愛,拿熱水給擦把臉。因為孩子哭到那個程度也挺難受的,擦一把。擦完以後這孩子心想,你是不是回心轉意了,然後這個時候,你接著一定要把毛巾往旁邊一放往旁邊一坐,跟上一句話,還哭嗎?要哭接著哭。

你以這種方式告訴他,如果你鬧起來沒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讓步。我也不跟你鬧,你鬧吧!那麼這一次他就知道了,以後鬧是沒有用的了。所以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鬧完以後第二個事就是,你也不能讓他太壓抑了。你跟他講以後有什麼事,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說,如果你能說服我,我沒準可以考慮你的要求,這是給孩子留一條路。

那麼他小嘴巴巴他一旦要跟你說,媽媽我想要輛小汽車,你這小汽車跟家裡有什麼區別,你能夠跟我講講嗎?鼓勵他跟你交流。交流的原則,三比一,就是三次你就滿足他一次。讓他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給。

這樣孩子以後知道跟你交流,這個關係要建立好。

第一,你說不行的事他不鬧了。

第二,他如果真的想堅持,他會跟你商量。這個到青春期,你們倆的關係就好處了。

李玫瑾教授認為6歲之前一定要對孩子說‌‌“不‌‌”。男孩三四歲跟你鬧,你不論是媽媽還是爸爸,我說今這事不行就是不行,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你要等他十四歲了,你說今天不能再上網吧去玩了,你得聽話了好好學習。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第一他離家出走,因為他腿硬。第二他給你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我在《今日說法》當中作過一個案例,一個男孩12歲,就因為他母親,罵了他一頓,服毒自殺了。

記者當時問我,這麼點的孩子他怎麼會自殺呢?我說那是因為你的愛在他眼裡是沒有限制的,他知道你愛他,所以他用你的愛來威脅你。

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義。孩子早年所有的聲音都是靠哭來表達。比如我難受我就哭,一般說兩三歲之前,他的哭聲都代表了他的一些痛苦。但是到三歲之後就不是痛苦了。我要這個東西,你不給我我就給你哭,他有目的性,這個目的性一開始出現,你就要開始訓練他了。

在他三到五歲抓住一件事,就是他提的要求不合理,他要的東西不能給他,按上面說的買小汽車的例子對他做一次剋制任性的訓練。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等。本文由大耳狐英語整理自李玫瑾教授講座《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與對策》(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