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山西山西鱷,2億多年前的超級“霸主”

山西山西鱷,2億多年前的超級“霸主”

山西山西鱷,2億多年前的超級“霸主”
山西山西鱷,2億多年前的超級“霸主”

黃河,在山西境內一路開山劈道,逶迤而行,不僅孕育了山西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更塑造了山西境內險峻的河谷奇觀。在河谷之中,有這樣一個遠古異獸,它遠早於恐龍而出現於地球,兇猛無比,曾經稱霸於陸地,之後在地下沉睡了兩億四千萬年至今而被喚醒,旋即熠熠生輝,震驚世界,它便是山西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山西山西鱷。其實名字在結構上更像是外國人,山西鱷是姓,在動物界這叫做“屬”,前面的這個山西才是我真正的名字,也就是我的“種”。

山西山西鱷化石陳列在山西地質博物館遠古物種展廳裡,雖然被罩在玻璃窗內,但其大而多孔的頭部、強壯的頜部、長而尖銳的牙齒,無不體現著這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現今看著它,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它所迸發出的一股攝人心魄的力量,彷彿隨時都會怒吼一聲,奪櫃而出。那麼,這具標本有何珍貴之處?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是如何成為當時霸主的?它是如何被完整地埋藏並保存下來,又是如何歷經兩億多年而重見天日,最終涅槃重生的呢?

山西山西鱷化石於1956年首次發現于山西省武鄉縣,隨後在榆社、靜樂、寧武、興縣等地又陸續有所發現,1964年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楊鍾健鑑定為一新屬新種,命名為山西山西鱷。其中,前一個“山西”代表了它的種,後一個“山西”代表了它的屬,意即它是山西種的山西鱷。早年間,因為沒有同類物種的出現,也因為沒有完整標本的出現,讓山西山西鱷的研究發現一直遭到國外專家的質疑,直到2010年,一具幾乎完整的山西山西鱷標本橫空出世,再次將世人的目光拉回到這一神秘巨獸上來。這具標本保存有幾近完整的頭骨、6節頸椎、8節背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山西山西鱷標本。它提供了山西山西鱷多個重要鑑定特徵,如:它的頭部具有兩個眶前孔,頸椎間及背椎間存在有大而呈碗形的間椎體,不僅證實了山西山西鱷這一物種的存在,還顯示出這是一個形態與其他爬行動物迥然不同的獨特怪獸。

山西山西鱷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又是如何稱霸一時的?據瞭解,這具山西山西鱷化石標本保存於兩億四千萬年前的古老地層。古地理資料研究表明,兩億四千萬年前的中三疊世時期,華北地區發育著一個範圍涵蓋現今山西、陝西、甘肅、寧夏以及內蒙古中部地區的巨大湖泊,即鄂爾多斯古湖,它波光浩渺,湖灣眾多。山西一帶正處於古湖的東緣,是一片廣袤的沖積平原,在這裡,夏季炎熱而多雨,植物繁茂,河流曲折平緩,是爬行動物的王國,龐大的“中國肯氏獸動物群”正活躍在這裡。

笨重的肯氏獸、山西獸及其他植食性的動物慢悠悠地徜徉在這片大地上,大口咀嚼著低矮的蕨類。適宜的地理氣候、繁茂的植物,使得山西成為這些動物的天堂。但是這些巨獸並不能真正放鬆,他們時刻要提防草叢間隱藏著的殺手——山西山西鱷。這是一個眼眶碩大而鼻孔較小的食肉動物,有著發達的視覺,嗅覺卻較差。其強壯的頜部、鋒利的牙齒足以將當時任何一種動物的骨骼輕易咬碎。然而,這個獵手卻不像現今獅子、豹子這些哺乳動物那樣靈敏,其前後足的形態表明它是行動比較遲緩的掌行性動物。此外,山西山西鱷的頸椎及背椎間有間椎體固定,說明它的脖子並不靈活,這就決定了山西山西鱷的捕獵方式極為簡單:隱藏在河沼邊茂密的植物中,等待獵物經過此地,伺機出其不意發動攻擊。憑藉著與生俱來的強身利齒,儘管捕獵手段不是那麼高明,山西山西鱷依然成為植食性動物的噩夢,成為“中國肯氏獸動物群”中的超級霸主。

這隻山西山西鱷之所以能保存下來,可能是因為當時的一場規模巨大的洪水。肆虐的洪水裹挾著數目驚人的泥沙,咆哮著快速溢出河岸,瞬間將河谷兩旁的一切生物掩埋,河流兩旁所有的動物都遭受了滅頂之災,還未來得及掙扎便被厚層泥沙活生生地蓋住,猶如被火山灰瞬間掩埋的龐貝古城。此後兩億多年時間裡,山西山西鱷被沉埋於地下深處,其骨骼在複雜的地質作用下慢慢石化而形成化石。

值得稱道的是,這具山西山西鱷標本的發現過程同樣有著一段頗為傳奇的故事。山西地質博物館自2010年起建立了我省唯一 一支專業的古生物化石調查團隊,開始在全省調查古生物化石資源,同年8月,在前期科學研究、仔細選區後,王鎖柱副館長、續世朝總工一行人前往黃河東岸——臨汾一帶進行調查,進入吉縣境內後,狂風驟起,黃沙漫天,隊員們選擇了彎多坡陡、較為難走但兩側地層發育更好的盤山公路,一路前行。多年的地質工作經歷,使大家都有了同樣的“職業病”:只要一進入山區,不管是坐車還是走路,眼睛便會時刻掃描地層,不放過任何一塊可能出露的化石。正是這樣的“職業病”,讓王鎖柱副館長在車經過一個急彎處時,一眼看見了地層中“像糖葫蘆串兒一樣的東西”,從而拉開了山西山西鱷輝煌重生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