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顏值高、有內涵——小拐村,你變了!

湖水碧波盪漾好似“眼波橫”,房屋整齊排列則像“眉峰聚”。 初夏時節的小拐村好像一個明眸善睞、身披“綠衣”的妙齡戈壁女子,她沐浴著陽光和微風,懷抱中樹木花草吐綠爭妍,水泥路向四方延展,滿目美景的和諧氛圍讓人驚歎。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小拐村迎來了美麗嬗變。

村容村貌“美如畫”

“做夢也想不到,咱莊稼漢也能住上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客廳臥室寬敞亮堂,每戶還有兩畝多的小院。”

“小汽車能開到家門口,天然氣一扭開就能點火做飯,和城裡人一樣舒坦!”

聊起村裡的生活變化,村民們有道不盡的喜悅。老人拜斯漢·沙德吾阿哈斯回憶起以往,住在土坯房,門前土路坑窪的日子,不由得感慨萬千:“是黨和國家讓我們過上了現在的好生活!”

小拐村是自治區確定的首批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按照發展農村休閒農業和觀光旅遊業的總體要求,村裡的居民住宅區進行了重新規劃建設,建富民安居房,硬化道路,實現了統一供水、統一排水,村委會、村文化活動中心、幼兒園、街心公園也陸續建設完成。

村裡不僅設施樣樣齊全,電視、電話網絡也是四通八達,讓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網上“衝浪”瞭解天下事。原來村裡“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的生態窘境也早已一去不復返,遍佈地上和地下的管道、鬥池讓垃圾和汙水都“搭”上了集中處理的快車。去年,村裡的40多盞路燈變成了太陽能燈,既節能又環保,村民們無不誇讚:“咱村裡也用上了高科技!”

顏值高、有內涵——小拐村,你變了!

村民感受最深的還是生活環境的變化——綠色多了,風沙少了。村中心的30畝荒地種滿了海棠樹、蘋果樹,不管是花開還是收穫時節都美不勝收。村西和村北處於上風口,分別種植了10畝左右的防風林,胡楊、沙棗、榆樹相互鑲嵌,成了一道綠色屏障。

顏值高、有內涵——小拐村,你變了!

如今的小拐村,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為一體,被譽為克拉瑪依的“生態前花園”。

小院變身“聚寶盆”

“坐在農家小院,吃著無公害綠色蔬菜,這才是鄉味鄉情。”隨著遊客旅遊模式的轉變,假期週末驅車到鄉村體驗“農家樂”越來越受青睞。

小拐村距離克拉瑪依城區距離只有50公里左右,生態環境優良,有著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優勢。可多年來,村民守著“聚寶盆”卻不見“金元寶”,他們的主要經濟收入還是來自土地租賃、外出打工等。如何利用好農家小院,讓村民鼓起錢袋子?這個問題自然成為了村“兩委”和工作隊的主要任務。

顏值高、有內涵——小拐村,你變了!

田間拉家常,炕頭議發展。首要任務是讓家家戶戶美起來。村裡連年開展“最美小院”評選,村民們參與積極性越來越高,家中荒著的土地越來越少,紛紛種上了各色果蔬。村“兩委”和工作隊拍攝庭院精美照片,配以哈薩克族經典歌曲,製作成有聲有色的微信鏈接在朋友圈中廣泛傳播。

顏值高、有內涵——小拐村,你變了!

村有低保、困難家庭17戶,他們大多因為殘疾或者重大疾病而致困。村裡為他們免費發放果樹苗、菜苗數千株,優質土雞雞苗340只和19袋飼料。考慮到村民養雞種菜一直沿用“土辦法”,投入大、產出低,村裡聯繫了專業技術人員多次前來開展蔬菜種植、飼料配比、疫病防治培訓。今年2月份,村“兩委”和工作隊邀請了經濟作物的種植專家為小拐村做“觀賞葫蘆的種植”培訓,並聯系當地的企業與20戶村民簽訂了種植協議。

現在村裡家家戶戶房前有菜、院裡有雞、架子上有葡萄或葫蘆,不僅可以滿足村民日常生活所需,還為發展“農家樂”創造了條件。

顏值高、有內涵——小拐村,你變了!

今年,村民加尼庫勒·賽力克拜今年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辦好了執照,開起了村裡的第三家農家樂。5月份,他家接待了三批遊客,淨賺了兩千多元。聊起今後的打算,尼庫勒·賽力克拜喜上眉梢:“這麼一算,今年家裡可以增收一萬多塊錢呢。客人特別喜歡我做的手抓肉。我準備再學學做大盤雞的手藝,現宰現做院裡的活雞,一定能賣個紅火!”

工作隊長木合甫拉提·阿布力克木經常到附近村子的農家樂 “取經”:“小拐村環境美、有特產、人熱情,特別適合開辦農家樂,鄰村五六年前就有人開始搞農家樂了,現在都開上了小汽車。要是能把好經驗‘嫁接’到咱村,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不成問題!”

村民唱起“文明頌”

“升旗儀式,家家戶戶要參與;家蓄家禽,科學管理要圈養……”一句句朗朗上口的阿肯彈唱的《新村民公約》在小拐村上空迴盪。

和以往口號式的《村民公約》相比,新的一版更加簡單好記、朗朗上口。村民賽力哈孜·哈吾力汗笑著說:“加克斯(哈薩克語:好)!每次聽到廣播裡播放,村裡的男女老少都跟著哼唱。”給村規民約加上地域時尚元素,只是村“兩委”和工作隊積極引導村民沐浴現代文明新風的措施之一。

“不能讓村民的錢袋子滿了,頭腦卻空了。”村“兩委”和工作隊以文明新風“破題”,在村裡搞春節扭秧歌、“七一”唱紅歌等活動,同時開展優良家風座談會、十佳好婆媳、種植養殖大戶評選等,選樹村民身邊自己的典型,讓村民看得到,摸得著、學得來,在寓教於樂中接受教育並形成自覺,進一步增強親情牽掛、故土情結、孝悌觀念。

以往,村裡沒有正式的活動場地,每次搞活動都要在村裡搭建臨時場地,租借相應的設備,村民們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乘著自治區村級惠民生項目的東風,村裡對原村活動室主席臺進行擴建,並進行裝飾裝修,安裝了高清全綵LED屏幕、全新專業舞臺燈具,將其打造成了“鄉村大舞臺”。

鄉村大舞臺啟用的第一天,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大家紛紛掏出手機將一幕幕精彩的畫面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現場笑聲與掌聲此起彼伏。“這大氣的電子顯示屏,這絢爛的燈光,這攢勁的音響效果,真是太棒了!”村裡的“才藝達人”奴力汗激動得連連拍手稱讚。

顏值高、有內涵——小拐村,你變了!

如今,“鄉村大舞臺”已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節日慶典等各類活動、觀看愛國主義教育電影、開展發聲亮劍,場場人氣高漲,成為了弘揚正氣、鼓舞人心的舞臺。

生活質量提高、文化生活充盈, 小拐村既有漂亮的“外表”,又有充實的“內涵”,它秀外慧中,用更加自信的姿態迎接著各方來客。

作者:劉煥,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