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無人貨架風雲再起:巨頭入場,頭部玩家新一輪困境初顯?

無人貨架風雲再起:巨頭入場,頭部玩家新一輪困境初顯?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與共享單車一樣,無人貨架出現不過一兩年,就經歷了從各方混戰到頭部之戰兩個階段。在持續不斷的燒錢點位大戰中,無人貨架實現了野蠻生長,最終卻因為太過“野蠻”導致市場荒涼遍生。滿目瘡痍的無人貨架被眾人高唱涼涼之際,巨頭卻開始強勢入場。面對巨頭強有力的入局,無人貨架市場將發生什麼變化?猩便利、果小美等頭部玩家又將面臨什麼樣的困境?

無人貨架之殤

2017年,新零售火遍大江南北,搭載著新零售的風口,無人概念快速升溫,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行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其中,無人貨架作為搶佔辦公室等新型消費場景的項目更是受到眾人廣泛的關注。持續發酵的市場引得資本瘋狂加註,各路玩家不斷入場。據新浪科技不完全統計,2017年到2018年年初,無人貨架這個火得發熱的賽道就已經席捲了30億真金白銀,入局其中的玩家更是達到50多個。

餓了麼推出無人值守貨架e點便利,京東到家GO投入市場,順豐打造無人貨架一站式平臺豐e足食,另外還有七隻考拉、猩便利、果小美、便利蜂等玩家相繼進。經過眾多玩家一輪一輪的角逐之後,無人貨架頭部玩家開始凸顯,以猩便利和果小美為例。

猩便利:從進入無人貨架,猩便利就成為行業中當之無愧的黑馬,在短短的時間裡,猩便利就已經對外宣佈完成超1億元的天使輪融資,緊接著又開始宣佈再獲由紅杉資本領投的3.8億元A1輪投資。鉅額融資使得猩便利擁有了與其他勢力鬥爭的資本,在資本的助力下,猩便利成功打下自己的一片天。

果小美:毫無疑問,果小美的發展歷程和猩便利頗為相似,在30億融資的市場中,果小美憑著一己之力吸引了超過6億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藍馳創投、峰瑞資本等。能夠吞下如此鉅額的資本,果小美的實力毋庸置疑。

隨著頭部玩家效應漸顯,流血過多的玩家逐漸黯然離場,無人貨架市場爭奪戰從各方混戰走向頭部鬥爭。然而,隨著頭部玩家戰爭越發激烈,野蠻生長下的無人貨架開始問題頻現,不斷累加的問題使得市場開始崩盤,猩便利、果小美等頭部玩家均受到嚴重衝擊。

2018年上半年,無人貨架市場被相繼爆出撤站、裁員、資金鍊斷裂等消息。其中,猩便利被媒體爆出正在關閉貨架縮減規模。有消息稱,猩便利目前已經將三四線城市中的無人貨架撤離,隨後,又被傳出企業的資金鍊斷裂,裁員現象時有出現。果小美也被爆出相似的負面消息,因拖欠欠款被供應商封倉,原本已經和阿里定下的融資合作卻慘遭反悔,拖欠員工工資等。而導致兩大玩家問題頻出的原因,也正是無人貨架行業岌岌可危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供應鏈是阻礙行業朝前發展的關鍵因素。無人貨架雖然玩的是新概念,但本質上仍隸屬零售行業,對於零售行業來說,供應鏈的完善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行業的發展。就目前看來,大部分的無人貨架企業在供應鏈上存在的問題非常多。

倉儲、物流、配送這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自建的週期太長,且成本太高,大部分的無人貨架玩家都不會花精力和時間去打造。絕大多數的無人貨架企業並沒有自營的供應鏈體系,在企業規模尚小之際,還可通過O2O方式解決供應鏈問題,可一旦企業開始擴大規模,企業的供應鏈問題就會逐漸顯露,在點位擴張愈演愈烈時,供應鏈問題就會成為無法忽視的存在。例如日常補貨和損耗將會造成企業運營問題頻繁出現,以及貨品的品質出現抖動、鋪設效率慢等問題。

另一方面,成本問題是市場崩盤的幕後推手。任何商業模式的運轉都需要利潤進行支撐,但很顯然,無人貨架現階段的商業模式實現的利潤還不足以支撐起行業運轉所需要的成本。與傳統便利店按照統一時間補貨,費用由供應商承擔的方式不同,無人貨架由於補貨週期不穩定,採購方式通常都是由供貨商集中運送到倉庫,然後企業再進行逐個分配,中間增加的流通環節費用基本都要企業自掏腰包,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採購成本。加上無人貨架的走貨量規模較小,在成本議價上所佔優勢不大,採購成本相對而言會相應增加。除此之外,無人貨架高進場費用和高貨損率也是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沒有褥到羊毛之前,以猩便利為首的無人貨架企業之間開始進行點位戰,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瘋狂、盲目的擴張規模,而這種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的擴張方式對於原本就需要高額成本支出的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巨頭入局救場,無人貨架有望煥發生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人貨架頭部企業猩便利、果小美等陷入進退不得的尷尬處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終於迎來了新的轉機。

2018年6月,無人貨架頭部企業猩便利獲得螞蟻金服戰略投資,其他老股東悉數跟投。這次的戰略投資中,猩便利除了獲得資金投資外,還將得到螞蟻金服向其提供的技術支持,例如生物識別技術、信用消費體系等。果小美也被傳已完成新一輪融資。此外,早前每日優鮮便利購就宣佈要分拆為獨立的子公司,並完成2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了騰訊等巨頭。這類消息的出現對於無人貨架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可以預見,巨頭入局,無人貨架的確有望煥發生機。

一來,無人貨架有著真實的市場需求。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場景化需求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然而,隨著資本的挖掘,其他場景基本已經被佈滿,例如在家有外賣、購物,出門有商超。就現階段來說,還處於空白地帶的場景就是辦公室,學校等地方。這些地方的主力人群每天都要在場景中待上8—10小時,甚至是更長時間。在漫長的時間裡,這些人群在吃喝方面會產生極大的需求,而無人貨架又是比外賣和樓下便利店距離更近的存在。因此,這些人群對無人貨架上的產品有著天然的需求。

二來,無人貨架盲目擴張的點位戰已經停止。經歷過瘋狂擴張帶來血一般的教訓後,無人貨架的市場逐步恢復冷靜。猩便利、果小美等頭部玩家摒棄了以往只重數量的發展戰略,開始朝精細化方向佈局。猩便利從無人貨架轉向智能貨櫃,同時開啟了“無人貨架+便利店”新模式的發展。果小美進行戰略轉型,主攻雲端電商以及現有貨架精細化運營。盲目跑馬圈地所帶來的苦果無人貨架已經嘗過,可以預見,在下個階段,無人貨架行業基本不會再出現盲目的燒錢點位大戰,而是開始走向良性競爭的階段。

三來,巨頭帶來的資本支撐和技術升級。無人貨架之所以死傷遍地,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源於企業資金斷裂和技術難以實現增效降本。而巨頭的進入對於無人貨架市場上還存活的頭部玩家來說,無疑是值得振奮的事情。巨頭入局往往會攜帶資本進場,資金和技術恰好是無人貨架所的弱點所在。隨著頭部玩家的資金危機被解除,供應鏈等也在巨頭的幫助下逐漸完善,無人貨架或將迎來第二春。

頭部玩家紛紛轉型,然轉型背後新的隱憂漸顯

在巨頭的支持下,無人貨架迎來新的增長點,然而,新機遇往往會伴隨著新挑戰。在無人貨架第二春來臨之際,猩便利、果小美等頭部玩家進入寡頭之戰。隨著有效網點的減少,頭部玩家之間的競爭會越發激烈。儘管盲目的跑馬圈地已經過去,但對於無人貨架市場而言,良性競爭仍是不可避免的重要趨勢。在良性競爭中,頭部玩家之間的廝殺會更加殘忍,遇到的困難也將再次升級。

精細化運營難度不小。無人貨架下半場,存活的玩家都知道要往精細化方向發展,然而,道理誰都懂,但實施起來仍有一定的難度。什麼是精細化運營?投入產出效率最大化的運營方式,即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價值的流量和收益。要想實現精細化運營,玩家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比如,點位密度的鋪設、貨品的種類、補貨的週期,已經如何進行陳列等。這都是精細化運營中亟需解決的問題。細節決定成敗,無人貨架能否靠精細化運營扳回一城,還要看玩家精細化運營是否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盈利模式換湯不換藥,玩家資金壓力越來越大。智能貨櫃成本更高昂,據悉,一個智能貨櫃成本在6000元—1.5萬元,而且還要加上技術更迭等額外支出。在商品售賣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運營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企業能實現的利潤將一減再減。而無人貨架原本就存在難以實現盈利等問題,成本的再度拔高對於無人貨架企業來說資金壓力會更大。

受惠於人之時還要提防予惠之人。巨頭入局更多的是基於生態佈局上的考量,並不意味著無人貨架這個業態一定會有未來。現階段,巨頭已經進入流量增長瓶頸,所以對於流量的飢渴使得他們連碎片流量也不願意放過。儘管無人貨架模式還不能實現完整的引流,但對於巨頭來說仍有獲取流量的空間,所以才會被巨頭納入旗下。然而,一旦流量進入最後枯竭,那無人貨架這個流量工兵終將落得一地雞毛。

總的來說,無人貨架雖然狀況百出,但市場潛力不可否認,只要選對了模式,無人貨架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現如今,巨頭齊聚無人貨架市場,無人貨架頭部玩家能否借這股東風再次起勢,仍有待觀望。毫無疑問,這次新機遇對於無人貨架頭部玩家來說可謂是背水一戰,再無退路。頭部玩家的寡頭之戰即意味著無人貨架的最後一場戰爭,天堂和地獄一線之隔,無人貨架的終點會走向哪裡,決定權終究掌握在頭部玩家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