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成立3年虧損13億,增速超京東100多倍!拼多多美國上市,憑什麼?

快,用來形容拼多多是最好不過了!從6月29日公佈招股書到7月26日上市,前後不到1個月的時間。7月26日21:30,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終於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

拼多多上市首日,開盤價報26.5美元/股,較發行價19美元上漲近40%。截至收盤,拼多多報收26.5美元,市值為296億美元,為京東的60%!

拼多多,憑什麼?

拼多多成立3年以來累計虧損13億,收入增速卻高達3700%,超京東100多倍!光鮮的背後是運氣還是實力?

成立3年虧損13億,增速超京東100多倍!拼多多美國上市,憑什麼?

根據拼多多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公司近12個月的GMV(成交訂單金額)為1987億元,同比增速達851%,而反觀京東和天貓,其增速僅為36%和35%。

截至2018年二季度,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達到3.44億,同比增加245%。3.44億,意味著拼多多的用戶已超過京東在2018年一季度的水平。

然而除了這些亮瞎眼的數據背後,人們還要面對一個鐵錚錚的事實,那就是虧損。

招股書數據顯示,拼多多2016年、2017年、2018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分別為5.09億元、17.44億元、13.84億元,而淨虧損分別為2.92億元、5.25億元和2.01億元,最近2年多虧損超過10億,成立以來虧損達13億。

這要是換做在A股,別說沒有上市資格了,就算上了市也得給我退了。但我們反過來想想,既然它能在納斯達克上市,必然也存在其合理性。畢竟美國市場比A股要理性得多,一家上市公司被市場炒作或錯誤定價的概率很低。此外,互聯網公司的估值靠的就是增長,而不是利潤。增長越快,市場給它的估值就越高。如果要說關注利潤的話,那京東、阿里和亞馬遜,肯定是全球最荒唐的公司了。

然而數據只是表象,商業模式才是重點。拼多多之所以能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病毒式營銷。

我們想到拼多多就想起什麼?便宜!當前各大電商都在向中高端市場拓展的時候,拼多多卻把那些被電商巨頭視為屌絲的客戶群捧為上帝。

據市場不完全統計,拼多多用戶中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佔比達64.73%,而一線城市的用戶佔比僅為7.56%。

成立3年虧損13億,增速超京東100多倍!拼多多美國上市,憑什麼?

免費的東西最容易激起人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它抓住了人性的貪婪:明知道便宜沒好貨,但反正花不了什麼錢,而且砍價只是轉發微信群,又不會損失什麼。因此,拼多多拼單的過程,不僅是購買的過程,也是推介和拉新的過程。這個營銷成本幾乎為零,且所有買家都是推銷員,一遍一遍地把商品鏈接丟進一個又一個微信群。

既然是微信群,這一切的營銷就必然離不開騰訊。拼多多與騰訊的戰略合作使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在廣大三四五線城市,“屌絲客戶群”或許沒有京東,或許沒有淘寶,但一定有微信。既然可以在微信群裡砍價,為什麼我要去京東和淘寶APP上挖那些繁雜的優惠券呢?

正是因為有了微信群的便利與朋友圈的傳播,這些所謂的“屌絲客戶群”才會自發地不斷分享鏈接,實現裂變式傳播。

如果說騰訊給了拼多多平臺,那麼阿里則給了拼多多資源。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遇到的第一個貴人便是孫彤宇。孫彤宇1996年加入阿里,2003年創淘寶,2008年離職,他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創始人之一,也是阿里的二號人物。毫不客氣的說,孫彤宇基本是電商的鼻祖。因此,今天你再去看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淘寶的影子。

山寨假貨、用戶投訴、商家維權、微信騷擾...拼多多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就像共享單車一樣,儘管OFO的損壞率最高,但路上見人們騎的車大多還是OFO。目前,拼多多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今年6月13日,上海發生了數十名商家圍堵拼多多公司總部的事件。紐約時報也報道稱,紙尿褲製造商Daddy'sChoice已向紐約聯邦法院起訴拼多多售假行為。

上面說了,拼拼多的模式是去挖掘屌絲的人性弱點,通過微信“發起拼單”,屬於典型的病毒式營銷。但這種方法短時間內可以積累大量用戶,但傷害微信用戶的體驗也是必然的。試想,朋友圈裡除了要忍受各種微商外,微信群還有各種砍價鏈接,換做是誰,都很難接受這種社交。拼多多的未來的口碑前途未卜。

成立3年虧損13億,增速超京東100多倍!拼多多美國上市,憑什麼?

互聯網電商的核心競爭力終究需要回歸服務水平和用戶體驗,不僅是零售電商,其他許多商業模式亦是如此。說白了,拼多多現在所面臨的另一大問題,是要搭建自己的平臺,而不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招股書數據顯示,拼多多將把上市募集到的22.44億美元資金用於三方面:其一,擴大業務規模;其二,技術投入和研發;其三,一般企業運營,包括將投資或收購一些項目。

在技術和研發投入方面,拼多多在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研發投入達到7282萬,同比上漲354%。

顯然,拼多多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屌絲客戶”的爆發?

“屌絲客戶”,專業點就叫做長尾客戶。公司80%的利潤來源於20%的客戶,而長尾客戶就是每家公司剩下的那80%。這些客戶可以不顧劣質和逼格,只要便宜就願意掏錢。

拼多多敏銳的洞察力正在於它瞄準了這些長尾客戶群,這些屌絲客戶,在黃崢眼中卻成了上帝。而低價的客戶群對應的就是低價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要麼想狠撈一筆走人,要麼只想薅下羊毛。而制定規則的拼多多顯然更傾向於底層消費者。

近年來,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微博還是陌陌,甚至格力、美的,都在向三四線城市滲透,打通垂直渠道。我們整天喊著消費升級,消費驅動經濟,但要知道,中國的現狀並不只是北上廣深,我們只是互聯網世界的最小眾用戶群之一,相當一部分群體他們的消費能力還是很欠缺的,而且大部分國內互聯網消費者買東西首要考慮的是它便不便宜。

結語

拼多多能夠爆發,有時代的背景,也有電商的背景,這個電商背景便是長尾客戶的崛起,並開始成為互聯網主流。正如拼多多把自己的商業模式視為“社交式電商”,儘管其存在很大爭議,但無疑它激起了中國龐大數量的最底層客戶的“社交”。拼多多正是憑著明確定位,對這塊被遺忘的大陸捷足先登,最終造就了它的上市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