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泖蟹塘頭下苗忙——上海松江水產養殖企業陸續復工復產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上海松江浦南的農事安排也遇到一些新問題。和其他產業一樣,以泖蟹為代表的水產養殖業也陸續進入復工復產階段,養殖戶不違農時抓生產,從而為穩定全年的漁業生產打下基礎。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對於松江區的拳頭水產品——泖蟹的養殖來說,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每年2月底,塘裡的水草要種好,放進扣蟹,等它們適應水環境後,3月中旬好趕上第一次脫殼。”在位於浦南泖港鎮的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友成和其他幾位管理人員一同下了蟹塘,放水、種草、注水、放苗,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磨礪,這些平時敲電腦、跑市場的管理人員也成為塘頭一線的好手。

王友成介紹,合作社有1100畝蟹塘,平時僱傭了50多名蟹農,其中有40名是安徽、河南等省份的外來務工人員。春節期間這場特殊的疫情,意外地阻隔了這些員工的返工之路。眼看到了養蟹的大忙農時,合作社現有的員工全都上了一線,此外還請來了各自相熟的親戚朋友參與其中。雖然比不上熟練工,但經過一番臨崗培訓,這些“臨時工”也算稱職了。

“種下去的水草體積多大、間距多寬,都是有說法的,照章作業就可以。”王友成直言,“臨時工”相比之下效率是有些慢。為此,大家都是加班加點,從早上7時到下午5時,“遇到陰雨天氣,大家也一刻不敢閒著”。“相比以往,整個週期要晚上一週左右。”王友成表示,三月中旬,扣蟹會按時脫殼,至於延遲的一週,會不會影響扣蟹脫殼前對於水環境的適應,從而影響扣蟹的成活率,仍需靜觀其變,畢竟這樣的狀況都是第一次遇到,大家已經為今年的水產養殖盡了力。

王友成說,扣蟹放下去之後,飼料供應和運輸倒是沒有遇到困難。至於員工缺少的問題,王友成稱,人工問題還亟待外來員工陸續到崗逐步緩解。

區農業農村委畜牧水產辦工作人員吳一駿介紹,松江的水產養殖面積在5500畝左右,除去40%左右的蟹塘,養魚面積佔據水產養殖面積的55%左右。相比蟹農們加班加點的狀態,目前的魚塘相對“平靜”,“市場交易的活躍期主要在每年10月左右,目前總的囤塘量在350噸左右,等到5月份,會進入下一個交易活躍期。”吳一駿介紹。另外,對於春節前後的魚市供應,水產辦也積極聯絡了“嘉燕水產”等漁業網上交易平臺,方便養殖戶線上對接。(出處:松江要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