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辣椒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辣椒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1 充分保證親本種子的質量

對於親本種子而言,在製作種子的工作中,可以充分保證親本種子質量的科學雜交。通常狀態下,辣椒種子的純度不能<99.0%,而且淨度不<98.0%,其中的發芽率也一定不能<75.0%。

辣椒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2 培育壯苗

2.1 確定科學性的父母本苗齡以及播期

在辣椒種植的過程中,其苗齡週期一般為65~75d,在父母本熟性相同的狀態下,需要對露地制種進行合理性的選擇,通常情況下,其父本體需要早於母本體播種,時間為8~15d,但是由於品種的差異性,有時會出現父母本生育期相隔時間較長的情況,所以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根據父母本的生育期和品種特性來決定播種期。在科學合理錯期的前提下,父本應比母本提前播 種7d 左右。父母本播種量比例應為1∶2~4 為宜。

2.2 重防苗期病蟲害

對於辣椒苗初期而言,在成長的過程中所面臨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細菌性葉斑病。其中的猝倒病辣椒作為一種常見的病害,會引起育苗期溫度以及溫溼度的不適應,而且,在秧苗出土之後,如果出現了病毒侵染的問題,會在幼苗莖基部發生水漬狀病斑,然後再進行繞頸的擴展,幼苗的顏色也會變成黃褐色。對於發病初期而言,通常狀況下會採用藥劑防治的方式,在該種防治的過程中,可以採用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 倍液、75% 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 倍液以及72% 克露(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800 倍液或65% 代森鋅500 倍液等,進行藥物的噴灑,其每週施1 次,連續噴2~3 次,從而達到最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在辣椒細菌性葉斑病分析的過程中,該種病症被俗稱為“落葉瘟”,其作為辣椒普遍存在的細菌性病害,發病的初期主要為葉背面出現隆起性斑點,而且,在擴大病斑之後,會形成不規則的形狀。在該種病菌的發病初期,可以採用 50% 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1000 倍液或2% 春雷黴素液劑500 倍液等防治,其噴灑的時間相對較長,通常是7~10d 噴灑1 次,效果非常好。還要注意防止高溫天氣或陰冷潮溼氣候,儘量做到多通風,發病初期在苗床上撒層幹細土或草木灰,防止土壤過於溼潤,要及時清理掉病株防止病害擴大蔓延。

2.3 適當煉苗

煉苗就是用降低溫度等方法,增強幼苗的生活力和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其煉苗的時期通常為半個月。煉苗中的基本操作方法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加大通風量、控制水量並降低溫度,其中斷根的處理為2~3 次;在煉苗的過程中可以使葉色變深,而且增加幼苗的本質化程度,全面提升植株抗倒伏的能力,強化幼苗的適應能力以及抗病能力。

辣椒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3 去雜整枝的技術形式

對於拔出的雜株而言,辣椒雜交中需要進行工作任務的穩定開展,並通過對株高、株型以及葉形、葉色等基本狀況的分析,進行田中去雜的工作設計。特別是在父本去雜中,需要對工作內容進行嚴格設計,並按照“寧可錯拔,不可漏拔”的原則,徹底檢查父本,提高制種純度。然後將母本植株上已開的花、大花蕾、已結的果及門椒以下的所有分枝和植株內部瘦弱、發育不良的枝條全部摘除。以減少養分消耗,避免形成自交果混入雜交果中。

4 去雄

現階段辣椒去雄技術分析的過程中,基本的技術形式主要分為2 種,第1 種是運用鑷子去除雄蕊,種植人員的左手拇指需要與食指輕輕夾花,要保持姿勢的固定性,不能轉動,然後再利用鑷子將花瓣撥開,然後將花葯全部摘除;第2 種是用手將花瓣及雄蕊一起去除,並撕掉萼片,將其進行標記。對於這2 種去雄方式而言,第2 種方式可以節約工作時間,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在去雄中,也需要進行花蕾的適合性選擇,如果花蕾選擇過小,會降低坐果的概率,所以,在需要選擇未散粉的最大花蕾作為基本的去雄對象。

5 授粉

對於辣椒的雜交種植技術而言,在其運用中需要將去雄與授粉工作進行相互連接,在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提升去雄工作的整體效率,有效解決授粉失敗問題的發生。在辣椒授粉之前,需要將花粉在授粉管末端裝入,然後採用橡皮塞或是棉塞進行處理,在整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碰傷柱頭,最好在去雄當天進行授粉,有效提升授粉的成功概率。

6 田間管理

在辣椒授粉以及坐果結束之後,需要相關人員及時摘除上層自交花,有效減少支柱的養分消耗。而且,在用人力徹底清除的過程中,需要對父本植株進行合理清除,有效防止雜交果實混入,對種植的質量造成影響。

6.1 加強田間管理中的肥水管理

在該種技術運用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適當的澆水處理,並在辣椒坐果之後,當果實長度達到3cm 時才可以進行澆水,實現徹底施肥。

6.2 病蟲害的防治分析

在辣椒成熟之前也容易發生病蟲害現象,例如疫病、白粉病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性防治,會使辣椒麵臨絕產或是絕收的風險,因此,在日常工作管理工作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將“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作為基礎,為病蟲害的防治提供穩定支持。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產中主要病蟲害之一,可使用2%~3% 的疫病靈顆粒劑2~5g 播撒在辣椒根部;或用50% 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800 倍液或50% 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 倍液進行噴霧,隔5~7d 噴1 次,連噴2~3 次;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老熟或嫩葉的葉片均可被害,可用 50% 硫懸浮劑500 倍液、75% 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 倍液進行防治 。發病初期用40% 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10000 倍液、15% 三唑酮乳油1000 倍液或 40% 多·硫懸浮劑500 倍液進行噴霧,隔5~7d1 次,連噴2~3 次。

菜青蟲對蔬菜危害較為嚴重,被菜青蟲咬食過後,易被軟腐病菌侵染,導致病害流行。可用過磷酸鈣和石灰水避卵防治菜青蟲,以1%~3% 的石灰水或1%~3% 的過磷酸鈣侵液噴霧,1 周內可避卵52% 以上,第5 天效果可達84%。

為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要適當噴施營養複合肥,以保證產果量。

7 種果採收

辣椒種果的採收,要確認好做標記的辣椒種果完全成熟後才能採收,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種子。 採收時應注意辨別好雜交標記,如無標記或標記不清的果實不能採收。 因為辣椒的成熟期不同,所以採收期較長,要分批採摘,一般每隔2~4d 採摘1 次。完全成熟的辣椒種果應為深紅色或深黃色,採收後放在陰涼乾燥處自熟3~4 d,以保證種果完全成熟。

8 種果取籽

通常情況下,在種果取籽技術中,主要會採用人工取籽以及機械取籽,通過良好種植技術的綜合運用,可以完善種植技術的優化性及合理性。在人工取籽中,種子可以不經過水洗直接晾乾,等到種子的顏色變黃之後,可以提升發芽率;在機械取籽中,需要在洗籽前經過果攪碎和發酵處理。應該注意的是,辣椒種子的發酵時間不能超過24h,如果超過了24h,會嚴重影響到種子的發芽率。對於清洗後的種子,需要將其放置在紗網架之中,保證種子乾淨。

辣椒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