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專題·閱讀|張海宏:小學生應該讀什麼書?

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我們

本文約4000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張海宏

北京中關村一小特級教師

本文摘要:

成人是為兒童的閱讀服務的,兒童才是閱讀的主人。在閱讀內容的選擇、閱讀任務的佈置、閱讀感受的交流等各個方面,都要尊重兒童的興趣和需求,尊重兒童獨特的感悟和理解。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小學生應該讀什麼書?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真正回答起來卻不容易。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無書可讀的時代早已過去,取而代之的書籍浩如煙海。當然,茫茫書海中蘊含著“珍珠”,也夾雜著“泥沙”。

對於一名小學生來講,讀什麼書,怎麼讀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01

從調查數據看“閱讀”

2015 年10 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小學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導下,中關村第一小學聯合北京小學、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北京史家小學針對六年級學生開展了關於小學生語文素養相關情況的調查。

其中,關於學生課外閱讀的調查情況發現:

❶閱讀是兒童最喜歡的語文學習活動,超過一半的兒童最喜歡“閱讀”。

❷絕大多數兒童一學期能讀10 本以上的書,每天都會有20~60 分鐘的閱讀時間,有兩成兒童會超過1 小時,也有17%左右的兒童每天閱讀時間不足20 分鐘。

❸兒童會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內容,且種類繁多,以“休閒小說”“經典著作”“科普讀物”和“漫畫”為主。

❹男女生在閱讀內容上差異較為明顯,男生傾向於“科普讀物”,女生傾向於“休閒小說”,而喜歡國學的相對較少。

❺兒童讀課外書的主要原因是能夠自主選擇喜歡讀的書,也有同學交流、老師家長推薦的。

可以看出:

作為小學階段的最高年級,六年級小學生已經初步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了初步的閱讀能力。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每天閱讀時間不足。

另外,六年級學生的閱讀已經逐漸由“他主”轉向“自主”,但在“讀什麼書”這個問題上仍需進一步指導。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02

從“課標”建議看“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 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童話,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葉聖陶《稻草人》、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等。

►寓言,如中國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 春水》《艾青詩選》《革命烈士詩抄》、中外童謠、兒童詩歌等。

►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西遊記》、施耐庵《水滸傳》、老舍《駱駝祥子》、羅廣斌和楊益言《紅巖》、笛福《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夏綠蒂· 勃朗特《簡· 愛》、高爾基《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教師可根據需要,從中外各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向學生補充推薦。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 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各類歷史、文化讀物及傳記,以及介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可以看出,課程標準的推薦中不僅涉及所讀文章的體裁與類別,而且列出了典型的篇目。

當然,這是作為國家課程背景層面的推薦,相對來講過於宏觀。具體到學校及學生個人,還應該進一步使之校本化,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閱讀指導。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03

從兒童立場看“閱讀”

在“中國知網”中輸入“閱讀策略”關鍵詞,可以得到32156 條結果,而輸入“閱讀兒童立場”關鍵詞,僅得到116 條結果。

可見,在現實研究中,更多的教師關注的是“如何讀”,而對於閱讀的主體有所忽視。

盧梭認為教育的任務是使兒童“歸於自然”,使兒童在“自然”的社會狀態中保持人的“自然”;杜威在教育中倡導以兒童的生活為出發點。

兒童立場是現代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育應順應兒童天性,開發兒童潛質,為兒童的終身發展積蓄充沛的動力和能量。

小學是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人生命成長的起點,小學教育只有把兒童當作一個完整的、成長中的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真實定位。

閱讀是為了提升兒童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應該確保兒童的中心地位。

教師、家長應當時刻清醒地認識到: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1.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讀物

▼ 低年段 ▼

低年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識字量也相對較小,因此,可從圖文並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強、通俗易懂的繪本入手。

讀繪本可以促進低年段學生的語言發展,幫助小學生進行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順利轉換,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繪本中的想象空間也可以讓小學生獲得閱讀的審美體驗。

當然,一些優秀的、適合低年級讀的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寓言故事(中國古今寓言及《伊索寓言》)、民間故事等方面的書籍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

優秀的繪本很多,如:

《團圓》《安的種子》《逃家的小兔》《我的爸爸叫焦尼》《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的爸爸》《爺爺變成了幽靈》《大腳丫跳芭蕾》《爺爺一定有辦法》《好餓的毛毛蟲》《活了100 萬次的貓》……

這些繪本圖畫精美、語言簡練、情節簡單、主題明確,特別有利於低年級學生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享受視覺盛宴,也可以享受心靈大餐。

▼中年段▼

中年段學生已經認識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漢字,能讀懂短篇和中篇的童話、小說或故事,就可以讓學生的閱讀面再打開一些了。例如:

《大林和小林》《寄小讀者》《嚴文井童話》《高士其科普童話》《葉聖陶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皮皮魯傳》《愛的教育》《吹牛大王歷險記》《追蹤小綠人》《漂亮老師和四個壞小子》《窗邊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記》《長襪子皮皮的故事》《海底兩萬裡》《昆蟲記》……

學生的閱讀由低年段的以繪本為主,逐步過渡到中年段的以兒童文學作品為主,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應該不急不躁,循序漸進,讓學生的閱讀注意力逐步由圖畫向文字轉移。

▼高年段▼

高年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這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在學生自主選擇讀物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名著、走進經典,如:

《克雷洛夫寓言》《繁星· 春水》《西遊記》《水滸》《魯濱遜漂流記》《駱駝祥子》《名人傳》《童年》《朝花夕拾》《格列佛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草房子》《青銅葵花》《小王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制約的重要手段,並直言,經過周密考慮地、有預見地、有組織地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閱讀一些科普讀物,是教師要關心的一件大事。

因此,高年段的閱讀面可以廣一些,甚至像《論語》等傳統文化經典也可以讓高年級的學生去閱讀。

高年段的學生精力充沛,求知慾旺盛,他們渴望瞭解新的知識、認識新的事物,同時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因此,教師、家長應該更多地因勢利導,把學生的閱讀注意力轉移到經典作品上面。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2.由單篇到整本,逐步拓展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這些名家名篇像一顆顆零散的珍珠。很多時候,我們教完這些作品之後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際上,這些名篇就像是一個個“燈塔”,引領我們向文學殿堂的更深處漫溯。

例如,學習了林海音的《遲到》之後,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爸爸的花兒落了》,進而走進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由於有了課上的學習經驗,學生讀課外書的時候就非常有興趣。

在閱讀分享“聊人物”的過程中,學生重點探討了宋媽、秀珍、草叢裡的人等三個人物,學生圍繞這三個人物在認知上的矛盾衝突——宋媽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孩子、秀珍到底瘋不瘋、草叢裡的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展開了充分的討論交流。教師則順學而導,引領學生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故事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

另外,像學習老舍的《草原》《貓》《老北京的春節》、魯迅的《少年閏土》、艾青的《下雪的早晨》、蕭紅的《祖父的園子》等作品時,都可以引導學生由一篇文章走進多篇文章,進而走進一本書,走近一位作家。

這樣,學生學得輕鬆,讀得過癮,收穫巨大,何樂而不為呢?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3. 由個體到群體,共同成長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但是,學生的閱讀卻不能單打獨鬥。尤其是在閱讀習慣養成的初期,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個體閱讀走向群體閱讀,利用班級讀書會等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共同的話語場。這樣有利於持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讀完《夏洛的網》之後,我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幾個題目進行全班分享:

➀你覺得夏洛是怎樣的一隻蜘蛛?威爾伯是怎樣的一隻小豬?

➁你喜歡坦普爾頓嗎?為什麼?

➂讀到“最後一天”這一章(夏洛的生命結束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

➃夏洛臨死時在心裡還會默默地對威爾伯說些什麼呢?說說夏洛臨死時的願望……

交流分享課總共進行了兩節,學生各抒己見,思想的火花在不斷碰撞。

除了通過讀書會進行交流探討之外,還可以採用讀書小報展示、優秀圖書推介會、讀後感交流、排演課本劇等多種方式。

這樣的集體交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4.由閱讀到寫作,讀以致用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當學生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吐不快。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由讀到說、由說到寫,將自己的思想認識不斷固化。

學生的寫可以由淺入深,開始可以是簡單的圈畫、批註,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可以摘抄好詞好句。

總之,初期的“寫”要簡單、隨性,不要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慢慢地,學生就會有變化。

例如,在閱讀《城南舊事》之後,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情動而辭發,寫出了感人至深的文字。

有的學生寫道:“童年是一杯咖啡,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品出它的甘甜。”

還有學生寫道:“在我眼中,童年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甚至是百味的,這裡面有悲歡離合。美好的童年會隨著時間消失,但這樣快樂的回憶是永存的……”

學生的習作水平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走向深入。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文章來源丨《中國教師》2018年第4期

圖片來源 | 網絡

专题·阅读|张海宏: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