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得最多的為何是手榴彈?原因太心酸

在小說《亮劍》開頭的李家坡之戰中,日軍山崎大隊據險固守一塊高地,打退八路軍多個主力團的衝鋒,最後還是李雲龍掘進“之”字壕,縮短衝鋒距離,而後先扔了幾千枚手榴彈,把山崎大隊炸了個懵逼,再全體衝鋒,最後才全殲山崎大隊,即使這樣,獨立團也付出不小的傷亡。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得最多的為何是手榴彈?原因太心酸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得最多的為何是手榴彈?原因太心酸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得最多的為何是手榴彈?原因太心酸

真實的抗戰就如同這場以關家堖戰役為原型的虛擬戰鬥,中國士兵使用最多的武器不是普及量最大的步槍,而是手榴彈。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得最多的為何是手榴彈?原因太心酸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得最多的為何是手榴彈?原因太心酸

因為經濟條件和軍工業的落後,普通士兵能有一把步槍已屬不易,幾乎都是把步槍當寶貝似的看起來。更尷尬的是,因為彈藥極其匱乏,大部分時間步槍只能當個擺設,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張桃芳那樣天生的神射手極其珍貴,因為他基本不消耗彈藥訓練就能幹狙擊手的活。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得最多的為何是手榴彈?原因太心酸

抗戰時期,擊斃一名日軍的平均彈藥消耗量就已上漲到上千發,這個數字中國軍隊尤其是八路軍根本支撐不起。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用得最多的為何是手榴彈?原因太心酸

所以就只好把手榴彈當成主戰兵器,第一是因為訓練方便,學會拉引火之後拿一些石頭練手就行了,第二是因為製造也簡單,八年抗戰中僅各根據地直屬兵工廠就生產了包括450萬枚手榴彈在內的大批武器。對很多士兵來說沒多少彈藥供他們練習射擊,但稍微費點勁練練投彈還不難,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手榴彈用得最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