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讓群眾的精神生活有所安放

尋山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讓群眾的精神生活有所安放

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使群眾充分感知國畫的魅力,近日,由市文化局牽頭組織的國畫培訓班在尋山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拉開序幕,吸引了轄區眾多國畫愛好者前來參加。

培訓中,授課老師詳細講解了國畫的基礎知識、基本筆法和基礎調色,之後,進入本堂課的主題——寫意花鳥畫。在寫意環節,老師以嫻熟的技法,為大家展示了水墨“絲瓜”的畫法,從調色到成形再到勾邊,大家邊學邊練,現場互動頻繁,氣氛異常活躍。

在老師示範之後,大家摩拳擦掌,紛紛持筆作畫,雖筆法青澀,但大家畫得十分認真。“拿鋤頭拿钁的手,如今卻拿起畫筆來,老百姓的生活真是大變樣呀!”來自瓦房村的黃明宗大叔一邊用藤黃與花青調著絲瓜的草綠色,一邊感慨道。的確,從黃明宗身上,折射出瞭如今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變化。

黃明宗今年70歲整,是尋山街道瓦房村人,據他介紹,從年輕時起,他便酷愛書法,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參加正規的學習,五六年前,偶然得知市裡有處老年大學,從此他便風雨無阻地前去上課。

“市裡畢竟離得遠,自打街道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成立以來,我們就有了家門口的書法練習基地。”黃明宗說道。

黃明宗口中的“我們”,是指由尋山書法愛好者們組成的書法活動小組,目前已有成員七名,每週三雷打不動來文化中心就書法進行切磋交流。

“我們約好每週三次都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大家互相點評,互相學習,切磋技藝。”同是書法小組成員的樊有杭說道,他是書法小組的核心成員,書法小組正是在他的組織下成立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成立一年多來,他每天都會來這裡練字。服務中心大廳的牆上,懸掛著一幅幅裝裱好的毛筆字,筆法各異、蒼勁有力,這些都是小組成員們的書法作品,。

“我們不僅自己寫,還經常組織活動,在今年春節送對聯下鄉活動中,我們幾個用了近一週的時間,寫了四百多副春聯,在大集上分發給了群眾,也算為人民服務,心裡很開心。”樊有杭說道,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練書法、學國畫,從他們身上,我們嗅到了如今群眾身上的“文化味兒”。

如果說書法與國畫還是小範圍內的普及,那麼廣場舞、太極拳、漁家大鼓可以是說是全民總動員了。

“這裡每天清晨六點到七點的時間段都有群眾來打太極拳,冬天太冷就在室內活動室裡打,現在春暖花開了就在南邊尋山公園的小廣場上。”尋山街道文化站站長彭思輝介紹道。

“除打太極拳之外,過來讀書、下象棋、打撲克的群眾也很多,尤其趕上尋山大集,來的群眾更是絡繹不絕,熱鬧得很,帶著小孫子、小孫女兒過來的群眾也不少。”彭站長補充說道。自打中心成立以來,他便在這裡坐班,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文化中心裡裡外外打掃一遍,清掃院子、打掃走廊、清理洗手間……為前來活動的群眾們提供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

自打尋山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共組織廣場舞培訓7次,鑼鼓培訓30多次,太極拳培訓7次,服務周邊群眾達3000多人,切實發揮了體育、健身、娛樂等活動需要。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尋山街道會繼續開展鄉風文明建設,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讓群眾的精神生活有所安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