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藏在家譜裡面的祕密:同姓五百年前真是一家嗎?

俗話說“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這話到底有多忽悠?許多人標榜自己是名門之後,事實真是如此嗎?在“結繩家譜”上,弓箭和紅布條各代表什麼?下文就為讀者一一道來!

藏在家譜裡面的秘密:同姓五百年前真是一家嗎?

最古老家譜啥樣

說起家譜,稍微有點年紀的人都不陌生。不過,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中國人的家譜歷史,幾乎與我們的文字歷史一樣漫長。

上海圖書館原歷史文獻所所長王鶴鳴說,早從商代開始,中國人就有了文字家譜。“我們都知道,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研究發現,甲骨文當中,就有一些是專門記載一個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時期的‘甲骨家譜’《兒氏家譜》,這裡的‘兒’,就是後來的‘倪’姓。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用文字記載的家譜。”

武丁是商代第10世22任國王,距今大約有3000多年。這件家譜一共記錄了兒氏家族13個人名,其中父子關係的11人,兄弟關係的2人。也就是說,這件家譜共記錄了這個家族11代的世系。

藏在家譜裡面的秘密:同姓五百年前真是一家嗎?

在沒有紙張的古代,古人就地選取合適的材料作為記錄家譜的載體。除了甲骨家譜,商代末年還出現了記載家族世系的青銅器,漢代則流行在石碑上刻家譜。而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則有結繩家譜和口述家譜。

王鶴鳴說,例如我國東北的鄂倫春人,一直到十七八世紀,還在馬鬃繩上打結記事,“他們通過打多少結,知道本家族有幾代人,五個結表示五代,十個結表示十代。”而東北的錫伯族,一直到了20世紀初,仍保留著結繩記載一家人輩數、人數、男女數的習慣,“生一個男孩,在繩上系一個小弓箭,生一個女孩,則系一根紅布條。”

雖然早從商朝開始,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家譜,不過,真正意義上內容形式完備的家譜,其開山之作,則被認為是周代的《世本》。

李世民武則天曾篡改家譜

《世本》出現後,中國進入了官方修譜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家譜,主要是為政治服務的。

南京大學歷史系的胡阿祥教授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南朝齊年間,有位叫賈淵的人,他家世代鑽研譜學,為“十八州士族”修譜。當時,由於門閥制度極度膨脹,官員的升遷,以他的姓氏、血統為依據。有個叫王泰寶的人,為了獲得在官場晉升的機會,想辦法賄賂賈淵,想把自己冒充為琅琊王氏寫進琅琊王氏譜。王泰寶為何要費盡心思擠進琅琊王氏譜呢?因為琅琊王氏自兩漢以來是世代的儒學大族,歷魏晉琅琊王氏經入仕逐步成為當時的頭號門閥士族,被晉元帝司馬睿稱為“第一望族”。面對王泰寶的賄賂,賈淵“通融”了。尚書令王晏知道此事後,揭發賈淵。賈淵被關進監牢,按照當時的法律該判死刑。賈淵的兒子“棲長謝罪,稽顙流血”,朝廷感念賈家歷來有功,才免了賈淵的死罪。

儘管偽造家譜“當極法”,但是靠血統“別選舉、定婚姻、名貴賤”的封建時代,不斷有人“知法犯法”。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免俗,他組織官員編纂《氏族志》,將293個姓分成九等,李氏名列一等。武則天掌權後,又組織人編了《姓氏錄》,把武姓列為一等。

藏在家譜裡面的秘密:同姓五百年前真是一家嗎?

名門之後未必都是真的

曾經有媒體報道,學者們在太原市郊區調查研究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現象。某村的居民都姓張,附近一個廟裡還供奉著張氏宗族的靈位。村民自稱是幾千年前某個名門之後,也有家譜表明,他們是同一個張姓。但研究人員從史書記錄發現,這個張姓應分佈在河北地區,為了驗證太原張姓的來源,研究人員從村民中抽取了30份血樣,對Y染色體上的某一基因位點作了測試,結果發現,該位點上的基因密碼分佈不一致。按照“姓氏基因”理論可判定,這些同姓人群應該不是一個祖先的後代。

看來,民間流傳的有些家譜並不靠譜。王鶴鳴說,自從宋代開始私人修譜以後,不少家譜為“光宗耀祖”,往往攀附帝王名臣為自己的祖先,比如,蕭姓拉蕭何為祖先;張姓拉張良、張飛為祖先;李姓則拉李世民為祖先。有的家譜,還請來名人作序,企圖以假亂真。但是這些所謂的名人序,有些其實是假的。例如,宋代大儒朱熹的一篇譜序,竟為周、黃、劉、戴、鄭、洪、吳等姓的家譜同時採用,其中只有姓氏一字之別。

藏在家譜裡面的秘密:同姓五百年前真是一家嗎?

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

中國有句俗話,“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長朱炳國先生告訴記者,“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為何是誤解呢?朱炳國說,根據他多年研究家譜的經驗,中國歷史上改姓的事情,其實常有發生。

“例如,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李、趙、朱這三個姓,很多就是從其他姓改來的。這三個姓曾經是‘國姓’,皇帝常常會把‘國姓’賞賜給他鐘愛的臣子,自然‘國姓’就越來越壯大了。還有,常州有個獨特的姓‘惲’,就是從楊改來的,這裡面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朱炳國說,他還曾經見過“第五”姓的家譜,這個複姓,其實是從“田”姓改來的。“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國,國君姓田。秦滅齊國後,將田姓發配各地,這些發配到各地的田姓後人,分別被冠以‘第一’‘第二’……直到‘第七’七個不同的姓。後來,只有‘第五’一直保留了下來,東漢還有個名人叫第五倫。在江蘇的江都也有‘第五’的後人,他們是元朝從山西遷移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