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時間,是城市的年輪,記錄著陰晴圓缺,風霜雨雪。

在過去三十年的年輪裡,你會發現,杭州這座城市,每隔十年都會選擇一次向東。

而每一次向東,都是這座城市騰飛的起點。98年至今,剝開三個十年的蠶繭,十年是制度領先,十年是交通機遇,十年是政策加持。

1998年10月18日,是東陽人樓忠福帶著1234萬完成浙江廣廈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杭州註冊的第三年,他與浙江經貿房地產公司聯合競得東河上城段西-2、西-4地塊,開發了後來的萬安城市花園——這是杭州第一塊通過招拍掛形式公開出讓的地塊,就此拉開了杭州土地公開出讓的序幕。

這一定程度上被視為杭州商品房開發與城鎮化的起點,前一年,杭州在全國最早實行了土地儲備制度,後一年,1999年,杭州宣佈實行經營性土地一律公開招拍掛,同樣開全國之先河。

土地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市場化,奠定了杭州樓市至今二十年產品開發與品質領先的地位,無他,成熟得早,見識得多,走過的彎路,吃過的苦頭,那些沒打敗你的,終究會成就你。

因為制度的相對領先,誕生了綠城、南都、金都、廣宇、耀江、中大等一批杭州“老大家”,其中以杭大歷史系77級的一群校友們尤為引人矚目。

宋衛平,壽柏年,周慶治,路虹,許廣躍等,都是杭大歷史系的同學。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杭大歷史系77級畢業照

在國企改革、福利房分配製度取消的全國一盤棋下,杭州率先實現土地收儲制度、正式推出土地招拍掛,就此,杭州土地的供應區域拉開架勢,杭州城市正式向外發展。

這時的杭州市市區面積僅683平方公里,市中心邊界四至分別為:向西,環城西路,向北,環城北路,向東,環城東路,向南望江門。

東河上城段西-2、西-4地塊地處建國北路以西,中山路以東,距離城市的東部邊界環城東路不到1公里,而這裡,成為了1998年時城市向東的第一起點。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西湖時代的市中心

2年後,杭州完成了餘杭、蕭山的撤市設區,將城市東面的邊界大幅度向前推進。

1998年,同樣是另一位此後聲動世界的JACKMA在杭州的起點:這一年的12月,馬雲在北京創業失敗,他帶著當初跟他去北京的6個人回到杭州,幾個月後,阿里巴巴網站誕生了。

阿里巴巴成為了杭州信息經濟的起點——2年後,王國平在他推倒的西湖圍牆邊將“天堂硅谷”定義為這座城市的“1號工程”,那時候杭州GDP將破千億。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阿里巴巴初創時期全體員工合影

那一年,寧波人沈國軍從海南迴到杭州後的第一個項目叫銀泰百貨,杭州人稱之為武林銀泰——地處杭州延安路,彼時作為旁側的建設銀行浙江分行總部標力大廈的配套,因為實在不知道拿這10000方做什麼,為了湊足容積率,蓋了7層的百貨大樓。

沒有人想過,30年後,標力大廈還是那座標力大廈,銀泰遍佈杭州、浙江、乃至全國。

98年的風雲起點,誰也不知道後來會際會什麼。更沒有人想到的是,後來,JACKMA成為了銀泰的股東。

1998年的杭州,是浙江高校改革的新起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過20年,我們就足以見證人才的威力——

那一年,杭州大學和浙大、浙醫大、浙農大四校合併,使得浙大繼1952年之後,重新由工科大學轉變為綜合性大學,浙大,比杭州更早就懂得規模的意義。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還保留國立二字的,只有武大和廈大了吧?

不過比四校合併更改變杭州命運的是另一件事:這一年,浙大和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合辦一所新型的大學——第二年,浙大城院誕生了。

土地制度、商品房開發、高校改革、信息經濟,頂層設計的優越,可以讓一座城市至少領先30年。

電影《一代宗師》裡,宮二姑娘借章子怡的口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而僅僅10年,杭州就讓制度優越第一次轉化為了人口導入:而伏筆正埋在1998年肇始的浙大城院裡。

1998年是杭州的新起點,卻是改革開放的第20年,相對於杭嘉湖平原的魚米之鄉,窮山惡水的甬臺溫人民更早地投身於解放思想的浪潮裡,而這個時候,第一批的弄潮兒們,信奉“再窮不能窮教育”,到杭州買房,去杭州讀書,第一批新杭州人人口導入在高校裡完成。

浙大城院就是甬臺溫土豪們安置子女的好去處。如今在城院,不開個寶馬五系,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城院學子。

但僅有制度領先帶來的頂層設計的優越感,並不足以幫助杭州穿越牛熊,2008年的金融危機前,杭州同樣風聲鶴唳———而房產商首當其衝,樓忠福指責萬科“帶頭大哥自己跑路”,宋衛平大罵“綠城的房子要是改成(萬科)這樣,我的項目經理可以去跳樓了。”但這無法掩蓋樓市在調控與全球金融危機前斷崖式下滑,綠城在上市後第一次遭遇資金鍊危機。

否極泰來,灰燼中藏著希望的火種——這一年,向東再一次成為拉動城市的引擎——2008年12月27日,杭州東站擴建工程開工——1500億決戰東部的戰略,開始了。

杭州東站樞紐,全國高鐵時代九個省會城市樞紐的“壓軸之作”,同時也是規模龐大的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集客運專線、城際鐵路、磁浮交通、幹線鐵路、地鐵、客運、公交等多種交通形式和配套服務設施於一體,總投資已經達到131.8億元,車場規模15臺30線。

這是個什麼概念?這個規模可以每天順利發送列車143.5對,車站的日均人流量在40萬人次左右,去年五一日人流量最高達到62.6萬人次。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正在建設中的東站樞紐

與此同時,在東站周圍,一個總規模9.3平方公里的城東新城,更讓人印象深刻——8年後回望過去,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的目光有多愚蠢和短淺,我們大多數人,幾乎全部錯過了2008年至2016年9月前的所有樓盤:從美達·淺草名苑、中凱·東方紅街、濱江·曙光之城、萬科·公園大道、德信·東望、東宸、東方星城……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當時的樓盤,你錯過了哪些?

因為我們不相信政府說的以下的這任何一個字,包括標點符號:

在建設東站樞紐時,東站樞紐周邊地區,即由德勝路、滬杭高速、艮山西路、秋濤路(石橋路)圍合的9.3平方公里就同步開發建設。據統計共拆遷住戶近1萬戶,政府投資350億元,並帶動社會投資1000多億元,打造具有高品質管理服務水平的現代驛城和體現城市形象的都市門戶地區,預計未來還可追加近千億元投資額。

因為我們的時間太過寶貴,以至於我們等待不了城東新城後來的樣子:

整個城東新城打破了傳統的鐵路分割城市的模式,將東站樞紐作為銜接東西兩片的紐帶,4條城市快速路,“井”字形、“八”字形主幹道與“中”字形次幹道形成的十條通道,讓鐵路兩側可以自由互通,並形成東西向延伸的生態發展軸線。全新的設計與精心的建設,讓城東新城傲然位列杭州決戰東部的計劃,成為與錢江新城並列的東部“兩大新城”。

而當時,城東新城所做的一切,從今天來看,是如何的三觀正確:

2008年,國務院《中長期調整規劃》頒佈,這是一個“高鐵上的中國”的規劃:“到2020年,新建高速鐵路將達1.6萬公里以上,連接所有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未來,高鐵周邊100公里範圍內輻射人口將達到全國總人口的93%。

高鐵推平中國的宏大夙願,如今已基本實現。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1998年12月29日,杭州到上海之間首次實現高速公路的連接,全程151公里,耗時約2個小時。

2013年6月28日東站樞紐正式通車,36分鐘到達寧波,38分鐘對接大上海,1小時即達南京,看外灘魅影,聽秦淮槳波,賞普陀海景,這是城際高鐵帶來的精彩城際生活。

每十年,杭州都會選擇一次向東,從1998年說到2018年

如果說98年是制度領先的起點,那麼08年,是杭州接軌中國的端點:

高鐵的延展串起了散落在沿線的不同城市,從而發揮出“城市群”效應。在中國,高鐵經濟催生了5個“1小時經濟圈”,其中長三角“1小時經濟圈”是最有活力的,是中國第一大城市群,2017年底,全國“萬億俱樂部”城市總共14個,長三角佔了三分之一,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有331家的企業總部位於長三角;長三角也被許多國內外專家和學者認定為繼東京、紐約、芝加哥、倫敦、巴黎之後的第六大城市群。

在大高鐵時代下,杭州通過杭州東站樞紐的交通端口與上海等長三角沿線城市間的聯繫進一步提升,與全國高鐵網絡“聯網”,而這一年,杭州的地鐵軌道建設有了階段性突破,軌道交通時代,離杭州越來越近。

對於第二個十年,杭州向東的意義在於:一個資源高度集約、功能多樣豐富、建築恢弘大氣的城市的交通樞紐所帶來的則不只是表面的人流、車流、物流的匯聚,借鑑最新的樞紐經濟、城市綜合體發展經驗,以交通樞紐為發展核心,往往將形成融交通換乘、居住、購物、休閒、娛樂、商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城市門戶。

這一年,對於東部,火車東站的崛起,在交通上聯通發揮了蕭山機場、九堡客運東站(2008年投入使用)的交通協同作用,徹底打開城市東面的門戶——而8年後,我們將見證城東新城、錢江新城、濱江是如何在世界的矚目下完成“從西湖時代向錢塘江時代的跨越”的。

與此同時,火車東站讓城東新城的崛起,讓城市東面的錢江新城不再孤掌難鳴,甚至與錢塘江南岸濱江的濤聲遙相呼應。

2013年6月的某個清晨,站在新塘路向北遙望,側面似一朵盛開蓮花姿態的建築佔據了我們的視線,總建築體量34萬平方米的新東站拔地而起,磅礴新城市的氣象,令人悸動。

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時間到了第三個十年。

這時的杭州從“2009——2014”那五年的失落裡穩步提升,成為全國第十個GDP破萬億的城市,連續3年位列全國城市GDP排名前十。

人口增加迅速,逼近千萬大關;再度完成對富陽和臨安的撤市設區,市區面積從3200平方公里一躍至8002.8平方公里,成為長三角陸域面積第一大省會城市,1.6萬平方公里面積在GDP排名前十的城市裡,僅次於重慶,相對於北上廣深,依然具有巨大的發展疆域與空間。

但更讓人在乎的是,歷經制度優越、交通機遇後,杭州這一次擁有的是“政策加持”。

2016年9月那朵盛開在錢塘江南岸的蓮花,吸引了全中國和全世界的目光。

杭州彷彿阿里巴巴圈養的螞蟻金服——不同的是,螞蟻金服依然在IPO,而杭州已經完成上市,龐大的資本、資源洶湧而來,房地產是最直觀的第一陣沿:

過去兩年,杭州商品房每年成交金額超過3000億,成交套數在15萬套以上;

過去兩年,杭州土地出讓金累計超過3700億;

即使暫停購房落戶、限價、限貸、限購、搖號,依然無法阻擋人們的熱情。

而更宏大的敘事,還在繼續。杭州的邊界,已超越自身行政區劃的範圍:

2018年1月,杭州市交通運輸局說,“杭州中環”杭州段總體方案通過專家組論證,節點路段今年開工,全線力爭2021年建成。中環將全線溝通杭州義蓬、瓜瀝、臨浦、餘杭、良渚、瓶窯等六大組團,以及臨平副城、富陽區和嘉興海寧、桐鄉、紹興柯橋等地。

不同於杭州繞城和繞城西複線的高速公路收費公路性質,“杭州中環”為杭州都市區非收費快速公路。建成後,將連通杭州多個副城、組團和杭州都市圈相關區(市)、重要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及蕭山機場、火車東站、火車西站等綜合交通門戶樞紐,將有效疏解繞城高速公路及相關道路交通壓力,引領沿線區域開發建設和產業佈局,提升杭州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這是一步我們並不陌生的城市管理者的運營思路:當你嫌棄郊區遠時,政府把隔壁縣市變成了郊區。

劃定中環——甚至將那些嘉興、紹興的區域納入杭州實際上的影響範圍內,再一次為城市邊界——除了地理上的邊界,還有心理上的邊界再一次擴展,而新的邊界的確立,新的邊界與老的邊界之間的原本的邊緣地帶一舉成為城市新的中心而存在。

這一次,政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杭州西邊已經需要向臨安借地,北邊恨不得把德清划進來,南邊只能遠到蕭山市北、新街、蜀山時,政府在東部預留了大量的騰挪空間:

錢江新城2.0版本的錢江金融城、江河匯流區,從三堡到九堡之間大興土木拆遷置換出來的大片土地,還有江對岸,除去為亞運村規劃的地塊之外,從錢江世紀城到大江東的沿江地塊,看起來依然是有大片書寫空間的論述題。

一江春水向東流,站在新時代的賽道面前,政策加持下的杭州,底氣更足:

城市向東,向東是大海,向東是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