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很多時候,父母都剝奪了孩子的感覺權,這3種行為你有嗎?

文丨福林媽咪

和有孩子的寶媽聊天就會發現,明明覺得她在認真和你說話,下一秒她就對那邊玩耍的孩子喊到:“別趴在地上!”

很多時候,父母都剝奪了孩子的感覺權,這3種行為你有嗎?

很多爸媽都是這樣,在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練就一項技術,就是不管在幹什麼,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孩子出現了什麼情況,然後及時提醒孩子,或是急速的飛奔而去。一方面我們感嘆這種天性中的愛是多麼偉大,但同時,我們也許要思考一下,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有沒有什麼副作用呢?

孩子的成長確實需要父母的保護,但成長是他自己的事,誰也代替不了,只有讓他自己去感受和體會,這樣的成長才有意義。

很多時候,父母都剝奪了孩子的感覺權,這3種行為你有嗎?

孩子們學習的方式有三種,模仿、感受和聽講,這三種方式缺一不可。,有很多東西確實是靠父母傳授給孩,這樣能提高效率,還能避免一些危險,這種方式很重要。

但是,孩子自身的感受,也是他學習和成長重要的途徑,不能因為孩子去感受事物時可能遇到危險,就想進辦法避免孩子自己去感受這個世界,這是對孩子感覺權的剝奪。

一、講解危險事物,適當陪孩子一起感受

很多時候,父母都剝奪了孩子的感覺權,這3種行為你有嗎?

孩子們總是充滿好奇,有時候對父母明令禁止和嚴防死守的事情充滿了興趣。如果父母僅僅是用語言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然後把家裡相關的東西都換成安全的或者讓孩子接觸不到,也許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孩子會有機會去嘗試。

所以給孩子講不許玩刀子的時候,不妨抓著孩子的手,讓他試著切一根黃瓜,或者在地上放一些菜,向他演示刀子不小心摔倒地上的時候會有多麼鋒利。

二、不要擔心衣服,讓孩子全身心投入玩耍和創造

很多時候,父母都剝奪了孩子的感覺權,這3種行為你有嗎?

有的時候父母制止孩子的原因,是孩子這樣做會很快弄得髒髒的,一方面是擔心手上臉上的細菌會進入身體,另一方面就是不想一直給孩子換洗衣服。

其實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身體各個部分的感受都是難得的體驗,我們長大後很少接觸泥土,但是想到泥土,我們的腦海會立即出現它的形象、顏色、種類以及觸感,這些就是我們小時候積累下來的感覺經驗,與之相關的也是我們快樂的童年記憶。

很多時候,父母都剝奪了孩子的感覺權,這3種行為你有嗎?

但是一直給孩子洗衣服,很多媽媽確實忙不過來,其實寶媽在帶孩子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相對完整一些的玩耍時間,這時不要去打擾他,讓他盡興的玩耍,等他興趣稍減再給孩子洗手換衣服。

這樣孩子不會換了衣服還去玩,寶媽也能少洗幾次衣服,另外,這樣一個長時間沒有打擾和中斷的玩耍時間,還能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比寶媽在一邊時不時喊“別趴在地上”要好的多。

三、不要過度擔心孩子的身體,杜絕一切可能導致生病的行為

要想孩子不生病,父母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現在養孩子越來越精心,但孩子也失去了很多感受的機會。孩子跑跑跳跳沒什麼不好,吃的東西也不用太精細,曬曬太陽,吹吹風,玩玩水,對孩子來說都是有趣也有益的事。

很多時候,父母都剝奪了孩子的感覺權,這3種行為你有嗎?

小結:鴨子不下水永遠學不會游泳,老鷹不放手小鷹也學不會飛翔,孩子長大一些後,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讓孩子多去和這個世界交往,自己去體會成長的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