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說真話的“指揮棒”在領導手裡

陳揚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一次開學典禮上說到裴矩的故事。原來,裴矩在隋朝做官時,曾阿諛逢迎、溜鬚拍馬,想方設法滿足隋煬帝的要求; 可到了唐朝,他卻一反故態,敢於當面跟唐太宗爭論,成了忠直敢諫的諍臣。司馬光就此評論:“裴矩佞於隋而諍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諍化為佞;君樂聞其過,則佞化為諍”。

藉助這則故事,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全黨同志:“人們只有在那些願意聽真話、能夠聽真話的人面前,才敢於講真話,願意講真話,樂於講真話。我們的領導幹部一定要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的原則,歡迎和鼓勵別人講真話。”

同樣的表述,也曾發生在一位共和國元勳身上。1959年春,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黃克誠到湖南邵陽調研。那是廬山會議前夕,毛澤東同志要求中央領導到基層走一走、開展調研。黃克誠來到邵陽作了四五天調查。在調查中,他對當時邵陽地委分管工業的副書記趙吉甫說道:“在我們黨內,有一種反常現象,說真話的人受壓制打擊,看風說假話的人反被提拔重用。有些假話是上面逼出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和黃克誠將軍都強調了一個意思:要真正讓幹部說真話,不說假話,關鍵還是在“上面”。如果高級領導幹部不以身作則,沒有建立起相應的鼓勵說真話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很難保證下面的幹部不說假話。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幹部堅持求真務實,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務實”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講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有些領導同志在責備下面的人不講真話、聽不到真話的時候,是否想過其中的深層原因?

透過上面的兩則故事裡可以看出,說真話的“指揮棒”恰恰就掌握在領導者的手中。只有領導者敢於聽真話、願意聽真話、鼓勵講真話,有接受批評的雅量,有“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的情懷,才能讓講真話、進諍言蔚然成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