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2019考研:想要考研卻很難,你該怎麼辦

考研難?是的,確實很難。但是非常有價值。眾所周知,考研很難,但是研究生的就業發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只要你能堅持,未來勝利的曙光你很快就能迎來。部分同學想考研又很猶豫,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向往,但是又會覺得考研很難,既耽誤複習又影響心態,危害是非常大的,那麼如何降低危害性呢?還是要從各位同學自身下手。小編在此推薦給各位幾種辦法來消除和降低這種危害~希望能給同學們提供參考

►重新解釋情境

畏難的前提是我們認為面臨的事情是困難的,如果我們不把面前的事情看成是困難的,"畏難情緒"自然消失了。當年,蘇軾兄弟要參加考試,考前感到非常緊張,問父親怎麼辦。蘇洵呵呵一笑,說道:"你們只當去看大戲。"當時,看戲是蘇軾兄弟最喜歡的休閒娛樂活動。於是,兄弟倆抱著這種心態,輕裝上陣,結果成績斐然。其實,考研也是如此。只要你把目前的情境重新解釋一下,心態或許就會大為改觀。比如你認為英語很難,不願意學,但是你喜歡玩電腦遊戲,因為你覺得遊戲比較刺激,富有挑戰性。這個時候,你不妨將英語重新解釋一下,將其當作一種遊戲,告訴自己,不就是另一種文字遊戲嗎?我一樣可以玩得轉。抱著這樣一種遊戲的、挑戰的心態去學習,你會感到輕鬆自信許多。

►合理的設置目標

所謂畏難,其實就是要求高,要求高才有難。放低要求,先啟動起來再說。古語有云: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可以試著調整學習目標。目標要是自己可以"跳一跳,能達到"的,並非遙不可及。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知道了起點我們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衡量一下起點水平和目標水平之間的距離,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設計分階段的目標。複習時有畏難情緒的同學,往往會將目標定的過高,所以你要在自己定好目標的基礎上減少30%的量,把大的難的任務分解為若干小任務,更容易實現,就算沒完全實現,也能部分實現。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當你完成幾件事的時候,會發現考研也沒那麼難。

►將時間摺合

假如,你遇到一件不情願做而又必須做的事情,那麼,就將其簡單摺合為完成它所需要的時間,用"時間"取代"任務",然後再評價付出這個時間的難度,通過這樣的轉化就可以過濾掉或屏蔽掉原有的負性情緒。你該下樓取報紙了,卻又懶得做,想拖延。這時,不妨採用時間摺合法,"下樓僅僅需要兩三分鐘的時間,這麼點時間閒著也是閒著,倒不如下樓當作運動"。學習英語的時間到了,想多休息一會兒。可以這樣告訴自己,"看一篇英語短文也就需要十分鐘左右,如果用這十分鐘來看電視,看不到什麼東西就過去了,不如用來學習英語。"通過這樣的轉化,行動就會在沒有太大壓力的情況下發動起來,堅持一下,慢慢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學習甚至會成為一種生活的需要。

►學會求助和傾訴

"畏難情緒"比較重的時候可以找考研夥伴、朋友、老師來求助,即使他們不能真的的幫上你,這也是一個宣洩壞情緒的過程,會有利於你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複習中。

有時候"畏難情緒"並不能完全消除,那麼我們就要儘量減少它帶來的影響。在這些影響中,以分心和拖延表現的最為普遍。特別是當複習不下去的時候,會願意做任何其它可做的事情來讓你緩解焦慮的情緒。這時你需要儘量減少身邊的誘惑,比如手機、電腦、雜誌等。如果這些是你生活和學習的必需品,那麼你至少可以刪除裡面的電影和遊戲。當你覺得這些分心物也很無聊的時候你就不得不繼續投入到學習中了。

其實,考研複習中的"畏難情緒"幾乎會發生在每一個考研同學的身上,不用擔心,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它,它就不會給我們造成很大的麻煩。

給大家整理了幾個節約時間的準則:一是要早做決定,趁早備考;二是要有計劃,按計劃前進;三是要跟時間賽跑,爭分奪秒。總之,考研是一場"時間戰",誰懂得抓緊時間,利用好時間,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1.制定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

這裡所說的計劃,不僅僅包括總的複習計劃,還應該包括月計劃、周計劃,甚至是日計劃。努力做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但卻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把學習計劃精確到每一天,這樣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當然,總複習計劃是從備考的第一天就應該指定的;月計劃可以在每一輪複習開始之前,制定未來三個月的學習計劃。以此類推,具體到周計劃就是要在每個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學習進程。那麼,具體到每一天,可以在每週的星期一安排好週一到週五的學習內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學習計劃。並且,要在每一天睡覺之前檢查一下是否完成當日的學習任務,時時刻刻督促自己按時完成計劃。

方法一:規劃進度。分別制定總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學習時間表,並把它們貼在最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按計劃進行。

方法二:互相監督。和身邊的同學一起安排計劃複習,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對自己複習情況進行考察,靈活運用筆試、背誦等多種形式。

2.分配好各門課程的複習時間。

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同學們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安排每天的學習,使時間得到最佳利用。一般來說上午的頭腦清醒、狀態良好,有利於背誦記憶。除去午休時間,下午的時間相對會少一些,並且下午人的精神狀態會相對低落。晚上相對安靜的外部環境和較好的大腦記憶狀態,將更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據科學證明,晚上特別是九點左右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刻,演員們往往利用這段時間來記憶臺詞。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當中每個時段的自然規律,再結合個人的生活學習習慣分配好時間,就能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習慣分配。根據個人生活學習習慣,把專業課和公共課分別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比如:把英語複習安排在上午,練習聽力、培養語感,做英語試題;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對來說利用的時間較少;把專業課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時間來理解和記憶。

方法二:按學習進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據個人成績安排學習,把複習時間向比較欠缺的科目上傾斜,有計劃地重點複習某一課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門課程學習之間可以相互穿插別的科目的學習,因為長時間接受一種知識信息,容易使大腦產生疲勞。另外,也可以把一週每一天的同一時段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