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孩子出生後骨骼還發育不完全,直到孩子慢慢長大,便會開始爬、坐、站、走了。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月齡!

一、抬頭、舉胸(1到2個月)

寶寶滿一個月時在俯臥狀況下能夠有抬頭的動作,滿2個月時,不光能夠抬頭,而且抬頭時胸部也能夠與床面分開。

假如寶寶滿3個月,在俯臥位時仍不能抬頭,可能有兩種緣由:一是家長從未讓寶寶嘗試過“趴著”的姿態;二是寶寶神經發育較為緩慢。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二、翻身(3個月)

一般來說,若是寶寶發育正常,那麼從3個月開端就會有翻身動作。有的寶寶滿三個月了,豎抱時頭會向後仰,說明寶寶頸部肌肉還未發育完善,這時要讓寶寶儘可能多趴在床上,通過抬頭的動作鍛鍊頸背部的肌肉,一般6個月以內不建議豎抱。

三、坐(9個月前)

寶寶滿5個月後就不再滿足於繼續躺著了,總想像大人一樣坐起來。但此時寶寶的嵴椎發育還沒達到要求,所以依然應該多讓寶寶趴著,以鍛鍊腰背肌肉和大腦的發育。

那麼什麼時候寶寶能獨坐呢?只要是在滿9個月前就可獨立坐的,寶寶的發育就是正常的。

四、爬(6到8個月)

一般6~8個月的寶寶就會有自主匍匐爬行的願望,愛爬的寶寶長大後會很聰明。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五、站(10個月以後)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10個月以後才會有站立的本領。倘若寶寶在站立時是腳尖著地,那說明還未達到站立的階段,只有腳跟著地的站立才是達到要求的。普通來說,寶寶在1歲之前會站,那麼大概發育就是正常的。

六、走(2歲之前)會走是在會站的前提根底上所完成本身的位移而不跌倒,一般2歲前完成都是正常的。

走路早晚受什麼影響?

孩子走路的早晚與大腦發育沒有直接關係,而與小腦的發育有關。人們的小腦決定身體的平衡能力,也就是手腳協調能力。如果孩子的小腦發育較好,那麼走路的時間就會提前,身體平衡性高,在以後學習舞蹈或是其他運動,較高難度的動作也比較容易完成。

如果你的孩子到一歲半的時候還是走不穩路,那麼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患有骨骼發育方面的問題,或者身體肥胖導致發育遲緩等。父母越早發現問題,越早對孩子進行干預治療,對孩子對成長越有利。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相對的,智商的高低則是受到大腦發育的影響,因此身體的協調能力,走路早晚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沒有直接關係,所以也就與孩子的智商高低沒有關係,走路的早晚不能決定孩子聰明與否。

人們的智商主要是受父母的遺傳來決定的,如果父母的智商較高,孩子也不會差哪裡。例如孕期準媽媽經常吃魚,或者是經常聽音樂,這些活動都可能會促進孩子的智商提高。孩子出生後,父母合理的開發、培養也對孩子的智力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這4個誤區妨礙寶寶生長髮育!

1、 給寶寶過量補鈣

兒童在生長髮育階段,隨著年齡增長,骨骺線逐漸癒合,骨成熟也在加快。在骨骺線閉合前,增長的幅度和潛力都較大,如果骨骺提前閉合,必然會使寶寶的身高受到限制。有些家長就很注重給寶寶補鈣,生怕他身體的鈣不夠,影響生長髮育,但過量補鈣可能導致幼兒骨骺提前閉合。

2、讓寶寶吃的過飽

人在飢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這可以刺激兒童骨骼生長。然而寶寶吃得過飽反而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寶寶長不高。

家長要注意寶寶每頓飯只給他八分飽的量就夠了,另外還要注意均衡營養,避免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壞毛病,每天蛋白質的攝入要重視,同時也不要忽略了綠葉蔬菜和水果。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3、帶著寶寶整天宅在家

很多寶寶跟著爸爸媽媽多是呆在家中玩遊戲或者看電視。事實上長期宅家裡遮天蔽日,寶寶的活動範圍小,阻礙寶寶的生長髮育。多帶寶寶跑跑跳跳,對寶寶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

4、讓寶寶長時間坐著玩玩具

運動時,尤其是走、跑、跳等運動,會拉扯關節,使身體的長骨受力,從而刺激骨骼兩端軟骨的發育,刺激身體分泌生長激素,有助於寶寶長高。但如果寶寶長期不動,會傷到寶寶的腰骨,也不利於寶寶長高。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寶媽對於孩子坐、站、走的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1、多做身體運動對0-1歲寶寶有什麼好處?

1、肢體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使寶寶變聰明。比如:手部的動作是由左腦頂葉掌管的,因而多做手部的運動有利於大腦的智能開發。

2、運動是釋放寶寶情緒和壓力的途徑,有利於寶寶形成積極正向的性格特質。

3、肢體運動有助於寶寶的認知和學習。一般來說,小寶寶的認知都來自於感覺,即對來自外界事物的直接感受。運動是寶寶學習的工具和途徑,如通過用手去摸;通過移動身體來拿玩具等等。

4、坐、爬、站、走這些基本肢體動作是寶寶將來學習各種其他動作和技能的基礎,相應的體能遊戲對寶寶智能開發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2、寶寶每次翻身時好像總差那麼一點兒力氣,怎麼辦?

如果你希望他儘快學會這第一個大動作,不妨幫他一把。 把你的焦慮和苦心變成助推力,在寶寶翻身的時候助他成功。

例如用外力,就是輕輕地推或者拉,沒有什麼姿勢和部位的講究,輕轉他的頭或扶著他的背、腰、屁股推一下,或者拉著胳膊或腿轉動都可以。可以讓他反覆翻,可以從俯臥翻成仰臥,也可從仰臥翻成俯臥。有的媽媽把寶寶的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帶動身體轉過去再翻身,都是很好的辦法。

3、頭不能挺起來時,能豎抱或讓寶寶坐著嗎?

不推薦這麼做,這會給寶寶的頭部和背骨帶來一定的壓力。有的寶寶討厭橫抱,但是豎抱和讓寶寶坐著,則最好等寶寶完全能把頭抬起來時再開始。即使要豎抱時,也要托住寶寶的頭部,讓寶寶貼緊貼緊自己的身體。總之,媽媽的抱法不能給寶寶帶來壓力。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4、寶寶四個月大了,他很喜歡坐,請問長時間如此對他的骨骼發育是否有影響?

四個月的寶寶還不宜久坐。嬰兒骨組織中的水分和有機物較多,無機鹽較少,因而骨骼的硬度小,韌性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

而且這個年齡的寶寶體內起固定骨關節作用的韌帶、肌肉比較薄弱,如果爸媽讓寶寶過早地學坐或坐的時間太長,就容易導致寶寶脊柱變形。

5、寶寶六個月了還不會翻身是怎麼回事?

原因除了寶寶有個體差異,可能發育較晚,還可能是:

1.體重過重。

無論有些爸媽怎麼搗騰,寶寶就是不願意動。這原因很簡單,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寶寶體重數據大,不堪重負。別擔心,媽媽們努努力,多試著做幾次翻身操就會成功的。

2.體弱缺鈣。

肌肉和骨骼是動力的源泉。翻身對於寶寶來說也需要力氣,如果肌肉無力、骨骼缺鈣,寶寶就會覺得運動困難了。細心的爸媽可以發現寶寶是不是營養不良,如果沒有把握,也可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營養狀況。

3.衣服束縛。

寶寶如果穿多了,想動也動不了。買一些寬鬆、柔軟、有伸縮性、吸汗透氣的棉製品或絨製品等。寶寶在舒適、輕鬆的感覺中才有運動的慾望。衣服最好方便穿脫,不要有釦子、裝飾物。不要買人造纖維衣服。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6、寶寶快1歲了,發現他的小腿彎彎的,將來走路會不會跛?

這種情況大多還是正常的生理性彎曲。1歲以內的寶寶,小腿內側的肌肉較薄,而小腿外側的肌肉則較厚,因而兩條腿看起來好像是O型(9個月以內的寶寶尤為突出),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的1歲左右的寶寶,剛學走路,下肢不能很好地負重,也會造成暫時小腿彎曲,到2~3歲時可自行糾正。

7、想提前讓寶寶學會走路,可以嗎?

不要過早讓寶寶學走。如果在寶寶站都站不穩,兩腳還不能支撐身體重量的時候,就想讓其走,容易壓迫腿的發育形成X形腿或O型腿。為了安全,媽媽最好先鍛鍊寶寶腿部肌肉,常練習蹲和站,增強腿部力量。

8、學步車究竟好不好用?

最好不要使用學步車。學步車減少了寶寶體驗在摔跤中學會走路的自豪感,同時把寶寶束縛在狹小的學步車裡,限制了自由活動空間。而且還增加了寶寶學步的危險性。一些爸媽常將寶寶擱置在學步車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寶寶發生意外。

適合寶寶進行坐、站、走動作的最佳年齡段!

9、身體運動方面比較擅長的寶寶,會有哪些表現?

具有身體運動智能優勢的寶寶,從小就可以觀察出來。具有身體運動智能優勢的寶寶通常具有以下的特點:

1.寶寶喜歡玩手、玩腳、動來動去,愛搖晃。

2.再大一點,他特別喜歡伸手拿東西、抓取東西的力氣很大。

3.學爬行和走路都比同年齡寶寶時間早。

4.喜歡爬高爬低,重複同樣的動作,比如:把東西丟在地上,再撿起來。

5.每天的活動量大,對於外界的反應快、動作靈活。

找藥、問藥???

推薦合作小程序:藥顧問!

隨時隨地都用藥顧問,專屬於你的藥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