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書評|角鬥場外的紳士:論一個羅馬貴族的自我修養

在讀這本書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段子。王國維曾經將一些文物拿來請溥儀鑑賞,但是溥儀看了一下就將其中幾件拎出來說:“你這幾件可能是有假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就非常納悶了:“你有什麼根據啊?”溥儀就說:“我其實也沒什麼根據,就是吧,你這東西跟我家裡的感覺不一樣。”

書評|角鬥場外的紳士:論一個羅馬貴族的自我修養

也許,歷史親歷者所擁有的獨特優勢正在於此:對於別人而言,歷史可能僅僅只是一段故事,但對於親歷者而言,卻是切身的喜悅和感傷

極其幸運地是,這本《角鬥場外的紳士》的作者,正是一位非常典型的羅馬貴族(或可代表羅馬帝國早期公元1到2世紀的歷史),名叫法爾克斯。當然,他只是作者虛構的人物,但這正是此書的獨到之處。

書評|角鬥場外的紳士:論一個羅馬貴族的自我修養

傑瑞·透納作為專攻羅馬史的劍橋大學古典歷史學教授,他最擅長的便是將冷僻的學術研究轉化為通俗的大眾語言,這種以“歷史親歷者”口吻所敘述的羅馬史,雖然夾雜了太多的碎碎念,但卻正是這段鮮活歷史各個側面的充分展現。

角鬥場內的血脈噴張,角鬥場外卻衣冠楚楚,活力與剋制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交織成為了屬於羅馬人的獨特氣質。如何激發潛藏於你體內的這種羅馬人氣質,以及如何將之運用於家國天下大小事務之中,正是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同時也有力地回答了羅馬之所以偉大究竟是因為什麼。

全書共分為九個章節,但我們完全可以按儒家所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個條目,來旁觀這位羅馬的貴族老爺如何完成修養身心、和諧家庭、參與國政、以及向外征服的整個過程。

(一)修身

“如果此生只渴求一件事,那便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靈”——法爾克斯

【充滿活力】(Chap7),這正是由健康身體和健全心靈所構成的羅馬人的一種典型特性,為此這位貴族老爺特意研習了許多醫學著作,並最終明白了保持健康的藝術,他喜歡將自己的生活調整地如同星體運動一般規律。

於是他的生活方式被分為六個重要方面:飲食、運動、生活環境、睡眠和關注心靈。實際上他最重要的原則還是順應自然,比如順應自己的體質以及順應四季的變化,這倒是與中國傳統所謂的體內小循環與外界大循環有機統一極為類似。

書評|角鬥場外的紳士:論一個羅馬貴族的自我修養

醫學理論是來自於希臘的舶來品,但希波克拉底的四種體液學說(黑膽汁、黃膽汁、血液、粘液)在羅馬卻影響深遠,即便是接受,但這些羅馬貴族依舊固執地保留了大量有趣的居家療法,比如治療憂鬱症,你可以選擇把小牛犢的糞便在酒中煮沸並喝下。

實際上,醫療、偏方、巫術以及宗教治癒之間並沒有清晰的分界線。許多醫生也在神廟擔任著信仰與肉體雙重治療的工作,作者對此也也十分好奇,並親自嘗試過一次。

而對於心靈的修煉,似乎要簡單易行的多,那便是學會【征服你的情緒】(Chap2)。上層貴族需要紀律嚴明的軍隊進行征伐、自由民需要征服情緒以向更高的階層攀爬、奴隸亦需要控制情緒以通往個人自由之路。當然,面對饑荒與災難,貴族老爺還是遵從了其自身的階級屬性:要學會剋制住自己的同情心。

(2)齊家

“我們羅馬男人也許可以統治全世界,但羅馬女人卻能統治我們”——法爾克斯

古羅馬自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父權制社會,而家庭則是古羅馬社會最基本的單元,從【羅馬式戀愛】(Chap4)到【經營家庭】(Chap5),貴族老爺為我們展示了古羅馬的“渣男”群體形象,當然我所說的“渣”,是站在如今我們的道德觀念層面上去看待的一些行為:比如把婦女只當做一個生育機器、教人如何揹著老婆偷情和召妓、以及因為女孩嫁妝太費錢而丟棄女嬰

古羅馬的婚姻與其說是因為愛情,不如說更像是一樁買賣,生育力是選擇妻子的第一準則,畢竟古羅馬時期的死亡率極高,有證據表明約1/3的孩子會在出生的一年內夭折,超過50%的孩子會在十歲之前死去。這一赤裸而殘酷的現實意味著:羅馬女人在成產一事上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

“丈夫在別處尋歡,就和妻子應完全忠於丈夫一樣正常”,去劇院或者競技場邂逅佳人、或者於神廟及城中招妓、甚至於和自己奴隸發生關係,在羅馬人眼中都是年輕人應該恣意揮霍的青春。貴族老爺就自豪地提及自己曾經去過最好的窯子,正是柯林斯的阿芙洛狄忒神廟。

書評|角鬥場外的紳士:論一個羅馬貴族的自我修養

女性的地位低下,不僅在於妻子對於丈夫的絕對服從,還表現在對於女孩的態度上,不論是出於節省家庭成本亦或是免除昂貴的嫁妝,丟棄女嬰是常有的事。一些考古發現表明,當時的古羅馬社會的確存在遺棄心理,但多和特定地點有關,比如妓院。而Copronyms為糞便之意,卻是當時很多人的名字,正是取其隨意丟棄之意。

當然,我們的貴族老爺在某些方面卻算是一股清流。幸運的是,

他與妻子克勞迪婭二十多年的婚姻無疑是建立在互相欣賞的基礎上的。她待他,如同對待自己世界唯一的太陽,愛的是他的光輝;他對她,亦會由衷讚美,“她笑起來很甜,當我凝視她時,所以的感官對會失去知覺。能躺在她枕邊的男人(也就是我)簡直就快活如神仙”

(3)治國

“不論是通過什麼方式,你賺到越多的錢,在羅馬的社會地位就越高。”——法爾克斯

羅馬人深信,寡頭制的政體所帶來的好處之一就是,你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向上攀爬,而只要是結果正義。【爬上雲端】(Chap3);在爬上雲端之後,也理所當然地應該享受與之匹配的生活樂趣【尋歡作樂】(Chap6)。

社會地位,是參與國政的前提條件,而縱情享樂,則是參與國政的豐厚回報。

古羅馬每個階層的攀爬方式各有不同,但提升地位最重要條件便是錢,甚至你完全可以依照財富排名而成為一名共和國元老。和古代中國“士農工商”的階層劃分有所區別,古羅馬時期也存在職業“鄙視鏈”:

農業最好(自由民)>醫藥、建築、教學(較高學識、服務大眾者)>手藝人(一技之長者)>體力勞動者

而在古羅馬,通過莊園盈利無疑是最受尊敬的賺錢方式,所以貴族老爺才會對田園之樂大加歌頌。而經商則是一種很好地階級流動途徑,上層貴族雖然鄙夷,但絕不會拒絕參與,而是選擇代理人進行管理。

書評|角鬥場外的紳士:論一個羅馬貴族的自我修養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成為角鬥士也是躋身名流階層的一個捷徑,畢竟在羅馬成功不只以金錢論,金錢可以帶來很多東西,比如權力和財產,但卻唯獨不能帶來榮耀。

“打獵、洗浴、玩耍、開懷大笑——這才是生活!”——法爾克斯

古羅馬的富裕階層,他們的工作本身就包括了享樂所帶來的各種義務:比如參與在參與公共事務、成為代理人的恩主,參加競技場節日慶典,或者追求自己的學術愛好。

穿戴託加長袍、購買大別墅、舉辦晚宴派對,觀看角鬥表演,這些都是成功羅馬人的基本能力。但即便如此,我們依舊能看到以貴族老爺為代表的羅馬上層人士的獨特品格,“不論你如何享受生活,都應該一直把謙虛和自制放在最前面”。

書評|角鬥場外的紳士:論一個羅馬貴族的自我修養

的確,羅馬人對於奢侈享樂的看法有點表裡不一,一方面他們樂於接受來自帝國的獎賞、恣意縱情享樂,另一方面又總是一遍遍提起傳說中的黃金時代,畢竟那時羅馬的價值觀還純潔如雪。實際上,這種反覆不安也許正說明了一點:羅馬人同樣擔心自己通過傳奇般鋼鐵意志打下的帝國,也會在紙醉金迷中逐漸變得軟弱。

所以,非常欣賞貴族老爺在書中的一句話:“只有能在簡單生活中感到快樂,才會在富裕時更加快樂。”

(4)平天下

“以虔誠之心對待生活的人,在追求更高成就的路上將會所向披靡”——法爾克斯

羅馬的偉大伴隨著血與火的對外征服。要說秘訣是什麼?無疑應該是所謂“內心的虔誠”,簡而言之,這是一種驅使我們對父母、國家、神明盡忠盡責的內在力量

這種力量體現在外部表現為【羅馬人的英勇】(Chap1),不論是燒掉左手以明志的“左撇子”穆修斯,還是以一己之力獨守臺伯河橋的科克萊斯,這些羅馬英雄榜樣的力量,無不源於堅定的內心與無比強大的忍耐力。正因如此,羅馬士兵們會為傷口而感到自豪,會向人們炫耀濺滿鮮血的胸甲。

“這種弱小凡人和強大神靈之間的共贏關係,不僅僅是塵世萬物的驅動力,還是宇宙自身運行的動力”

羅馬人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當然是氣節、征服欲以及經營家庭的能力,但如果沒有得到神明的幫助,這些都是枉然,所以你還需以虔誠的心去尋求神明的幫助【神助自助者】(Chap8)。

古羅馬人與神明對話的方式,倒是與中國古代所謂的“物佔”極為類似,他們相信神明無處不在,所以不論是天上飛鳥的痕跡、亦或是昨夜夢境的片段、以及人身上的掌紋及五官,都是神明在與你溝通與警示。

羅馬人同樣相信神與他們同在,而且將這種愜意的狀態稱之為PaxDeorum,即諸神的和平,若是所求之事如願,自是神靈降下的賞賜,反之則是神靈的懲罰,而過失與錯誤則需自省。比起一些傳統的異教,羅馬人似乎更願意與神明建立個人化與親密化的關係。

書評|角鬥場外的紳士:論一個羅馬貴族的自我修養

當然,伴隨著羅馬大規模的征服以及對待宗教的寬容態度,他們自然積累了大量的宗教經驗與習俗。但對於猶太教與基督教,羅馬人始終保持著警惕之心,貴族老爺將之稱為“極具破壞力的群體”,實際上,這是因為基督教將虛無神明視作父親,必定動搖了現實中羅馬父權制的社會基礎。

總結:偉大需要風險來成就,以古羅馬貴族法爾克斯的一生經歷為線索,我們看到了他的成功之法:有著清晰的人生目標,保持內心的虔誠,以最終結果為導向,採取高效簡潔的方式,這種方法幾乎適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

最後,用古羅馬時期最流行的一句墓誌銘,送給活在比銅器還要長久羅馬榮耀中的貴族老爺,“我還沒來,我曾來過,現在我離開了,但我並不在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