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寧夏守好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四專”“四全”處置醫療廢物廢水


寧夏守好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四專”“四全”處置醫療廢物廢水

  醫療廢物廢水安全處置是戰“疫”背後的另一場硬仗。記者從3月4日召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第十場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生態環境系統通過“四專”“四全”,抓緊抓實抓細醫療廢物和廢水安全處置工作,堅決守好疫情“最後一道防線”。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柏森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區生態環境系統全面落實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專人”管理,醫療廢物“專車”轉運、“專區”收集、“專送”處置,實現醫療廢物處置實現日產日清。同時,嚴格對標“全消毒、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的要求,督促指導相關醫院和單位規範處置醫療廢水,加強汙水處理廠監督管理,所有醫療汙水全部進入39家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嚴禁排放未經消毒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醫療廢水,堅決防止出現“二次汙染”。


寧夏守好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四專”“四全”處置醫療廢物廢水

  截至3月2日,全區5家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累計處置醫療廢物612.35噸,其中疫情醫療廢物137.22噸,處置設施負荷率達到六成,未發生醫療廢物環境汙染情況。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根據處置能力調度情況,妥善做好應急能力儲備,確定了4家疫情醫療廢物處置備用單位,確保醫療廢物安全處置。

  同時,寧夏不斷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聚焦定點收治醫院、集中隔離點、醫護人員輪崗休息點、定點處置單位這四個重點部位,深入開展指導檢查,確保處置設施正常運轉、隔離觀察的群眾和醫護人員環境安全。疫情防控期間,寧夏生態環境系統已出動執法力量3914人次,檢查醫院1215家次,醫療廢物處置單位116家次,城鎮汙水處理廠505家次。

  全力做好大氣、地表水等環境質量監測,重點強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公開監測信息,為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出具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21日以來,全區地表水國控自動監測站優良水質比例為100%,11個國控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有10個達到Ⅲ類標準,地表水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未受到疫情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