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公務員考試這樣選職位,上岸成功率高達80%以上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

職位選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功職位選擇思路是這樣的:

在可以報的職位中

選擇想報考的和相對容易考的

最終結合就是理想的目標職位

第一步,篩選可以報的職位

這裡涉及到限制條件,一般公考的限制條件包括:戶籍、生源地、政治面貌、學歷、專業、基層工作經驗,英語水平,性別。

在選擇崗位時,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條件,常見的容易搞不清的條件包括:

戶籍(如你讀大學時將戶口遷到大學所在地,與你生源地不是一個省,這算不算大學所在省的戶籍);

政治面貌(預備黨員的問題,超過28歲的團員問題,無黨派人士的認定);

學歷(輔修的第二學位不能包括,自考的,函授的可以報考,除全日制本科外還拿到了自考的學歷雙學位問題);

專業(這個特別重要,搞清自己的專業首先看畢業證書,如果是冷門專業,或是與報考條件中的要求專業相近,務必電話諮詢);

基層工作經驗(畢業2年內未就業算不算應屆生,在央企工作算不算基層工作經驗,這些都務必諮詢清楚)。

在符合招考簡章中的基本條件要求後,仔細研讀職位表,把自己不符合條件的崗位排除掉,剩下的,就是可以報考的崗位。

公務員考試這樣選職位,上岸成功率高達80%以上

第二步,找出想報考的崗位

這個純屬個人偏好,常見的偏好包括城市、部門、級別(省級、市級、縣級、鄉鎮級)。

小編建議,優先考慮城市,因為畢竟是要長時間生活的地方。可以說,大部分公務員職位的工作都相近,工資待遇相差無幾,城市是最重要的選擇。選擇城市時,可以使用排除法,逐步劃去自己絕對不想去的地方。

想象一下,一個女生,就為了一個公務員飯碗,去一個原先根本不知道的小縣城,有可能還是在鄉鎮上班,舉目無親,多悲涼。選擇城市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就很個性化了,熟悉程度,有無親朋,工資待遇,生活成本(特別是房價),交通、自然風光等等。

城市基本確定,下面考慮部門。至於級別,省級啊市級啊縣級這個很好區別,尤其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派出部門,一般來說,省考中,某縣某局的基層科員辦事員崗位,基本上就是派出部門,工作地點是在鄉鎮,如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土局、公安局、法院等,都在鄉鎮有派出部門。

公務員考試這樣選職位,上岸成功率高達80%以上

第三步,選出相對容易考的崗位

某些崗位是否容易考,這個是有規律的。通常講,限制條件越少的崗位(三不限)報考人數多,競爭激烈;發達地區、熱門崗位競爭激烈。當你拿不準這個崗位好不好考的時候,或是上網提問,或是諮詢往年考生,或是查詢往年報考人數情況和分數,或是諮詢親戚朋友中有公務員的或是經驗豐富的人。

具體的不多說了。如果你對自所學專業能力自信,公考準備充分,建議選擇崗位時,找崗位所要求專業排在前的,即所學專業和崗位的契合度,比如中文文秘適合辦公室崗位,法律適合法院、行政執法、政府法制辦類,這些相對於你個人好考。

公務員考試這樣選職位,上岸成功率高達80%以上

第四步,結合選定目標崗位

至於如何結合,個性化。看你注重什麼。如果你有非常想考的崗位,一直想考,不論難度大小,那你直接找出你想考的崗位直接報名就行了。如果你只求有個穩定工作,只求上岸,至於到哪裡工作,去哪個部門不奢望,那就選擇相對容易考的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