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部編版語文教材轟轟烈烈地來了,新的教材最引人關注的變化就是古詩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古詩文,

6個年級僅教材中就有124篇必修優秀古詩文。數量多,體裁也多,從民歌到律詩,絕句到詞曲,都一一收錄。相應地,各地中高考也開始增加古詩文題目的深度。


其實這個背景我們已經強調過很多次了,所以今天要來點不一樣的。


考考你!


詩仙李白的詩大家都很喜歡,也很熟悉。其中,傳頌度極高的“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兩句中,都出現了“孤帆”一詞,這個“孤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孤帆,就是孤單的小船嘛!形容孤單、落寞,要不就是李白又不得志了,又開始嘮叨了。


一想當然,就容易犯錯。來看看“詩詞男神”康震老師

是怎麼理解這兩句詩的——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詩中,用了一個很重要的典故:商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物叫伊尹,他接受商湯的聘請即將就任宰相。頭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坐著船從太陽邊上劃過,寓意接近君王。這個典故用得多猛啊,二十四歲的李白,在天門山前說"孤帆一片日邊來",我這一片帆,是從太陽身邊來的一艘船,就像伊尹夢見划船從太陽邊兒上過,我也從太陽身邊來,遲早也會遇見君王的。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所以,李白的這一片孤帆可不是孤獨帆,也不是一般的船,而是大有作為的一艘船。這個“孤帆”,是向著太陽,自信滿滿、充滿理想的小船。


而他在黃鶴樓送別好朋友孟浩然時,說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倒真的是說一艘孤獨的小船了,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揚州了,李白送他,看著朋友孤零零地乘著一艘船隨著長江水東去了,那就是孤獨的帆。


所以,一首詩的內涵在於作者的境遇、當時的文化、所處時代的背景,如果不知道,即使詩文再短,也讀不通透,又怎麼理解,怎麼記憶?


這就是康震老師始終強調古詩文“背後的歷史故事”的原因。近兩年,他出現在《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中,以詩詞指點迷津,圈粉無數,是網絡上大熱的“詩詞男神”。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談起自己的文學詩詞之路,有一位老師和他的作品影響了康震一生的學習與研究。談起這套作品,康震說:“對我後來從事文科教育,特別是讀了大學的中文系,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因為就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它們進入了我的生活。


這個“它們”,就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套由林漢達先生所著的《林漢達講中國歷史故事》。家有小學生的父母們,用這套書籍開啟孩子的歷史學習和文化啟蒙,是再合適不過的。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這套《林漢達講中國歷史故事》由《春秋戰國故事》《前後漢故事》《三國故事》3套共12冊組成。全書近200萬字,囊括了從春秋至三國1000多年的歷史,440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數千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與事件,共同構成這套優秀的作品,成就瞭如今的詩詞男神,更用史實照亮了無數孩子的童年,成為幾代人的歷史啟蒙讀物。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這個版本的《林漢達講中國歷史故事》是以林漢達先生手稿為基礎,林漢達長孫親自審定的權威版本!祖孫三代,共修一書,歷史的魅力也正在於此——傳承真實,接力美好,永續前行的能量。


本書的作者林漢達先生,生於1900年,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他曾任燕京大學教授、教育部副部長,畢生從事教育工作、文字改革工作及通俗歷史讀物寫作。


在“中國傳統現代化”的理念下,這位既懂文字之美,又循歷史之實的大家,從上個世紀20時年代起,就開始從事寫作,致力於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以平實易懂的方式,走進千萬家的書櫃案頭。


林老先生的歷史著作暢銷市場五十餘年,累計銷售數百萬冊,得到了如葉至善、周有光、周乃復、雪崗、任溶溶、朱永新、嚴鋒等眾多專家學者的超高好評!


這部書念起來很順口,讀著就跟聽故事一個樣,所以不但是一部優秀的歷史讀物,還是一部優秀的語文讀物。——葉至善(出版家、編輯家)

這些用“規範化普通話”編寫的通俗歷史故事,不但青年讀來容易,老年讀來也津津有味,是理想的歷史入門書。這樣的書,在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裡,實在太少了。——周有光(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經濟學家)

林漢達寫歷史故事,本來是從研究語文出發的,但“在寫作的過程中越來越感覺到我國的歷史故事實在豐富,內容也真有價值”,因此在內容的選擇和編寫上,他努力做到“要介紹真實的歷史知識,要有教育意義,讀起來要有趣味”……這使他的這部《新編歷史故事》系列成了一座大眾的、特別是青少年的精神糧食寶庫。——周乃復(著名學者、作家)

身居高位、學至大家的林漢達致力於把用艱深的文言文記錄的中國歷史,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表達出來,他投入大量精力來做這樣的“小事”,不僅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也為歷史知識的啟蒙做了奠基性的工作。——朱永新(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發起人)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讀這套歷史書


那麼多歷史讀物,為什麼林漢達的歷史故事如此深入人心?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推薦《林漢達講中國歷史故事》作為孩子的歷史啟蒙讀物?


答案十分簡單,經過幾代人的檢驗,這套書被一致認為是最適宜孩子閱讀的歷史故事書。


1、最適宜沉浸閱讀,凝聚歷史的高光時刻,連貫式閱讀“章回體”歷史故事


優秀的歷史讀物本來就是優質的文學作品,它能為讀者帶去新知識,也能引發討論與思考。林老先生作為語言學家、教育家和歷史學家,沒有誰比他更清楚如何將小讀者們循序漸進地帶入到歷史之中了。


歷史故事環環相扣,如果孩子不理解一個歷史事件的背景,那相關的前後事件,都能讓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迷茫困惑,失去讀下去的信心。


這套書的匠心在於,幾乎將所有故事的首段,都是承上啟下的背景介紹,用寥寥幾句話,快速地勾勒出故事的前因後果。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孩子隨意翻起一個故事,也不會讀不懂。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比如《三國故事》的開篇,作者形容外戚宦官“互掐著脖子”、“抓著搶權”,幾位皇帝“都是寶貝”、“成心要比一比誰最沒出息”,幾句話將東漢末年各個階層的嘴臉、官場的腐敗和王朝的頹勢交代得一清二楚,一下子就能明白故事的背景。



這套書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用故事講述完整的歷史”,這種呈現方式,在市面上類似的圖書中很少見。


作者將一個個歷史中的高光時刻,以來源於真實史料的故事挨個串起,一個故事一個主題,既遵循了歷史的發展過程,又將歷史進程中最關鍵、最有趣的部分,用自己的語言精彩地呈現出來。這不就是我們愛聽名家講解詩文的原因麼?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書中所有選擇的故事,都有可靠的來源,主要取材於《春秋》《史記》《漢書》等正史,所以像“桃園結義”“


簡單來說,這套《林漢達講中國歷史故事》更像一部章回體的歷史小說,而不是常見的那種割裂式、小段落呈現的歷史繪本。每個歷史故事都有自己的主要內容,主題就是故事的小標題,但所有故事串聯起來又是完整的時間線。


拿《春秋戰國故事》舉例,故事的前兩章,主要描述了周朝的腐敗、周幽王的無能;緊接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挨個登場,著重描寫它們之間的利益糾葛;戰國後期,秦國逐漸強盛,故事的重心,就成了合縱連橫的謀略;然後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政權;但僅僅三章之後,秦朝就毀在了趙高手中……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謀士們的唇槍舌戰,諸侯間鬥智鬥勇,國家命運瞬息改變,讓人一頭鑽了進去,就想一口氣看到結尾,看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的結局,看看壞人是不是不得善終,英雄是不是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這樣故事性、情節性十足的行文方式,對好奇心滿滿的孩子們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免疫力。故事的走向、人物的命運、國家的存亡,書中處處都有吸引著孩子持續閱讀、深度閱讀的理由。


別說孩子了,我們團隊剛拿到這套書時,個個熬夜“刷書”,上學時容易混淆的古代重要戰役,像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一股腦地全部區分清楚了。道理很簡單,書上生硬的知識點不好記,小說中的重要情節還不好記嗎?


更重要的是,書中的語言風格,完全沒有跨越幾千年的疏離感。林老先生用通俗化、口語化、規範化的文筆,把深奧難懂的文言文轉換成如此淺顯的普通話,讓這些遙遠的故事生動易懂,

既有可讀性,又有可聽性,如同一個故事大王在你耳邊細細講述。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故事中還採用了許多“兒語”的寫法,在人物說話的時候加了許多語氣詞,如“吶”“呀”“吧”等,很接近現代人的說話語氣,一點沒有古人的影子,無論是自己讀,還是聽父母講,都很有畫面感,很容易讓小孩子接受。

《揭竿而起》講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中,說到魚肚子裡吐出一塊綢子,上面還寫著“陳勝王”三個字時,描寫大夥兒睡不著的情景,“仨一群兒,倆一夥兒,躺著在一塊兒咬著耳朵還聊著魚肚子裡出的怪事。”這短短几句就像一幅畫,把大夥兒議論的情景描繪出來,很有圖畫感。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2、最適宜語文學習,典故、成語、寫作,幫助孩子拓展文化的寬度


讀歷史故事和語文學習又有什麼關係?不應該和歷史學科才有關係嗎?歷史要初中才學,我家孩子剛上小學,還早了點吧?


熟悉我們的老讀者一定清楚,我們在之前的一些文章中反覆強調了今年語文教改的新趨勢——“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學習和考試要求,都增加了古詩文篇目的數量及難度。


這樣一來,不少孩子學習古詩文覺得更吃力了。為什麼?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好理解。而讓孩子難以理解古詩文的原因,開篇也已經提到了,在於我國古詩文的一大特色——引經據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短八字,如果不知道“子衿”是什麼,怎麼理解這句話?“莊生曉夢迷蝴蝶”,整句詩來自一個典故,是什麼?為什麼“莫學班超投筆”?班超是誰、“投筆”是什麼意思?如果

孩子不知道這些典故,怎麼理解,無法理解又怎麼記憶?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辛棄疾的一首詞中,就有11個典故。



孩子的古詩文學習,關鍵點和難點都在於對歷史事件的瞭解。

學習中國歷史,可以加深孩子對古詩文中的典故、人物、創作背景的理解。瞭解歷史,瞭解各類典故及其產生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文等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更好地適應新課改下的語文學習。

另一個讓孩子為難、家長頭疼的東西——成語學習,在這套書中,也可以一併解決了。覺得成語難度大的原因和古詩文的學習類似,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幾乎所有成語背後,都是一段需要深入瞭解的歷史故事。


臥薪嚐膽、指鹿為馬、唇亡齒寒等成語,在這套書中,作者都用一個個趣味且真實的故事,讓成語的意義躍然紙上,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自然習得,結合故事情節理解並記憶了。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過去,現在或未來,故事的核心,永遠都圍繞著人展開。這套書“用人物承載歷史”的寫法,就用寫人的方式,串起從春秋到三國這1000多年跌宕起伏的歷史,也值得一寫作文就愁眉苦臉的娃借鑑學習哦!


雖是以故事為主要脈絡鋪成開來,但這套書的主角一定是一個個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的人物。空前統一的國家,是由君主、臣子、謀士和將士合力促成;看似微不足道的宦官,成了覆滅國家的禍首;一次志同道合的相遇,拉開一個群雄爭鬥的時代……


如何通過不同的外貌特徵、個性特點刻畫不同的人物,如何描述一個事件的起承轉合,如何鋪開情節,又把繁雜的線索匯聚一處孩子們在這套書中統統可以找到寫法和範例。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項羽的起落人生,貫穿了《前後漢故事》整整一冊內容。

歷史書上短短的一行字,概括了一個人物的一生、一個國家的存亡、一個時代的更替。而本書的作者林老先生,就用創意十足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力,將課本中生硬的知識點,生動地描繪出來。


所以我們說,這套書不僅能幫助孩子全面深刻地理解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更能成為寫作中豐富的素材積累,文章言之有物,讓孩子先是讀懂古詩文中的“引經據典”,再為今後自己文章中的“引經據典”打好基礎。


3、最適宜塑造未來,歷史觀與思辨力的形成 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書中真實的經驗教訓,孩子或許一生也不會遇到,但並不妨礙它成為學習借鑑的最佳範本。


例如,春秋戰國、西漢東漢和三國,這些時期都有過統一與戰亂,其共同的原因是什麼?又分別有什麼不同?往細看,楚漢相爭時,“高富帥”項羽明明更得天獨厚,為什麼最後天下的霸主是劉邦?讀完歷史,孩子都能有自己的理解與思考。


通過閱讀人物故事、理解歷史經驗引發的反思,是孩子們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重要方式,也藏著父母或許鮮有機會告訴孩子的人生道理——古人是怎麼做到善始善終的,怎麼看待一時的失敗,規則到底該不該被打破……


這些由歷史思考而萌芽的思辨力對孩子來說十分珍貴,這樣的能力不僅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人生,也直接體現在高年級的寫作之中——辯證地看待一個觀點,提煉出自己的看法,結合中外古今的經驗教訓,不就是我們認為文筆“有根有據有靈氣”的好文章嗎?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今年高考作文,如何看待“物”、“事”、“人”三者的關係


和大部分圖書要到頁尾對照著小標題找註釋不一樣,這套書的“小括號”也是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巧用括號,為生僻字註明拼音、對照古今地名——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解釋時間、人物——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標註專有名詞、通假字——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有了這些專業的註釋,孩子閱讀起來,既不用為細枝末節影響整本書的進度,又是很好的知識延伸,如果有興趣,還可以通過括號中的註釋進一步深度學習。


基於以上理由,我們推薦小學2年級及以上,或有一定中文詞彙量的孩子收藏這套《林漢達講中國歷史故事》,一是書中的較大篇幅的文字內容對孩子的有一點挑戰,二是可以為後續語文學習及中高年級的寫作打好基礎。不過,既然這套書曾經擺在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書櫃上,趁早地囤起來,或先和孩子一起試讀一下,理解歷史背景,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目前國內的影視劇,並沒有分級制度,內容良莠不齊。那些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歷史劇、宮廷劇,大人們笑一笑也就過了,但一想到孩子們可能從熒幕上學到錯誤的歷史知識,家長們就憂慮又痛心。


因此,為孩子選擇尊重史實、又趣味十足的歷史故事書尤為重要。


對於歷史學習,還有這樣一種誤解,認為這是一門背一背就可以“過關”的學科。


我們不能忽略歷史對孩子的影響。哪怕它給予小讀者點滴的思考,或是偶得的靈感,也許都會像影響康震老師那樣,影響孩子的一生呢!


仔細想想,從閱讀到寫作,從古代到現代,從中國史到世界史,從朝代更替、民族融合,到人類發展、地球發展乃至宇宙演變,厚重的歷史知識,早就浸潤在中國孩子的各類課堂中,貫穿於政治、哲學、考古學、心理學、地理地質學、天文天體學等等學科,成為更多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學習的基礎了。


這麼重要的知識,可別讓孩子被改得亂七八糟的歷史劇影響了,選擇這套尊重史實、又趣味十足的歷史故事才是正理!


團購信息


團品1:前後漢故事(全4冊) 團購價:

69元包郵 原價:128元

團品2:三國故事(全4冊) 團購價:69元包郵 原價:128元


團品3:春秋戰國故事(全4冊) 團購價:69元包郵 原價:128元


團品4:全三集 團購價:196元包郵 原價:384元

康震老師的文學詩詞之路,源於這套書的啟蒙!影響幾代人不可不讀


團購時間:11月26日(週二)晚22:00開團,12月1日(週日)晚22:00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