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2019儲能有70個“首創”,但商業化之路仍任重道遠

儲能產業的戰略佈局其實從2005年就開始了,2010年出臺《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明文規定電網企業應發展和應用智能電網、儲能技術;2011年,儲能被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2017年10月國家能源局出臺儲能行業第一個指導性文件《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在第一階段(主要為“十三五”期間)實現儲能由研發示範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主要為“十四五”期間)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同時,各省區市也陸續出臺關於推動儲能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由此可見,國內對於儲能的認識由是否發展逐漸轉變為如何高質量發展,目前政策從宏觀引導、指導的角度明確了我國發展儲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國家所持的積極鼓勵態度,符合我國和國際社會發展新能源,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大潮流和新理念。

2019儲能有70個“首創”,但商業化之路仍任重道遠

儲能從來不缺應用場景。做儲能的人都有一個最真實的感受,儲能價值很大,只是現在這個價值並沒有機會完全體現。的確,我們現在看到的僅僅是儲能應用的冰山一角。

現在儘管很難,但儲能仍在以它特有的方式發展,北極星儲能網注意到,僅2019年,在公開發布的儲能技術以及項目中,提到“首個”的就有70個,這些星星之火或許日後就會成為燎原之勢,帶給儲能更多可能。

物理儲能在今年有了實質進展。飛輪儲能在地鐵應用中得到突破,填補了國內應用飛輪儲能裝置解決城市軌道交通再生制動能量回收方式的空白;利用煤礦巷道開展壓縮空氣儲能成為現實,世界也出現了首個商業化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梯次利用儲能項目在家庭儲能系統、備用電源、微網儲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儲能融合遍地開花:儲能與多種能源融合,發揮各類電源優勢,對調峰調壓、提升消納能力、緩解“棄風、棄光、棄水,實現能源經濟穩定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此外,還有我國首個電廠側儲能系統直控試點汕尾小漠電廠實現了電廠、用戶和電網效益三方共贏,該儲能系統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儲能輔助調頻系統,也是國內首個電廠側儲能直控創新試點,標誌著儲能調度從電廠側控制走向電網直接控制,儲能商業模式實現了新的突破……

雖然儲能走的艱難,但也在一點點進步,儲能技術還有待突破,儲能應用也還有太多值得挖掘的市場,鐵塔、數據中心、岸電、礦井、電動船舶等等,未來我們期待儲能出現更多“首個”,儲能正在與各行各業融合。

附:2019儲能之首項目彙總(圖片北極星儲能網製作)

2019儲能有70個“首創”,但商業化之路仍任重道遠

2019儲能有70個“首創”,但商業化之路仍任重道遠

2019儲能有70個“首創”,但商業化之路仍任重道遠

我國的儲能目前主要建設在清潔能源富集地區和負荷中心地區,發展最快的省份包括江蘇、青海和西藏等,其投產項目的儲能裝機規模位居我國前列。按照應用場景的不同,儲能主要分為電源側儲能、電網側儲能和用戶側儲能三種類型,江蘇主要是電網側儲能和用戶側儲能,提供包括輸配電設施基礎服務、微網和工商企業備用電源等相關儲能服務;青海由於擁有豐富的風力和光照資源,主要發展電源側儲能,支撐新能源的併網及微網運行等服務場景;西藏和青海情況類似,發展重點在於支撐清潔能源併網的電源側儲能。

未來,我國電化學儲能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機制、盈利模式將進一步明晰,這將為我國儲能應用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在此情景下,電化學儲能的規模將在2022年突破10吉瓦,在2023年接近20吉瓦。

儲能的商業模式的摸索路仍然很長。

商業模式:

電網側儲能可有效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在調峰調頻、系統備用、改善電能質量以及緩解高峰負荷供電壓力、延緩輸配電設施升級擴容等多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電網側儲能商業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是經營性租賃模式。在該模式中,電網公司租賃第三方供應商的儲能設施,租賃費用由儲能設施供應商和電網公司協商確定;二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該模式下,電網公司對用戶、第三方供應商等主體所有的儲能設施進行運維管理,取得的收益按雙方合同約定的比例進行分享;三是電網公司全資建設運維模式,但由於《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提出抽水蓄能、電儲能成本不得計入輸配電成本範圍,限制了電網公司投資電網側儲能的積極性。

儲能商業化難點:

我國儲能產業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的發展應用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商業運營經驗,具備了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基礎。但我國儲能產業在商業化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難點,包括大規模儲能技術成本高、儲能技術類型與應用場景匹配性不強、儲能電站商業模式不明晰、政策機制不完善及安全性問題等方面。

雖然儲能之路並不好走,但從全局看,中國儲能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沒有變。

從發展的角度看,儲能行業快速發展的持續動力沒有變。

從長遠的角度看,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經歷若干次起伏是正常現象。更何況只是儲能行業中的電化學部分新增裝機有些波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某個行業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要調整,更有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