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新野縣上港鄉:點亮“微心願”拓寬扶貧路

面對貧困戶的致富想法,新野縣上港鄉的鄉村幹部積極支持,努力促其實現。而貧困戶有的想法在扶貧政策中屬於“空白”,不能立即兌現。鄉村幹部則依靠自身力量,通過捐款救助,滿足貧困戶的“微心願”,幫助其脫貧致富。  

  魏廟村4組餘銀卓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其妻吳改華屬肢體四級殘。吳改華有磨豆腐技術,磨出的豆腐味道純正、營養豐富,在十里八村有點名氣,也有不少市場。其兒媳陳盈盈勤勞、耐吃苦,也掌握了磨豆腐技術。婆媳攜手,豆腐坊內充滿了笑聲。2019年秋,陳盈盈參加了縣人社局舉辦的短期技能培訓,聽說了機械制豆腐的工藝,她便積極參加,學習了技術,掌握了要領,想用機械代替傳統手工。但由於家庭上學的孩子多,支出大,沒有能力支付豆腐機費用。幫扶責任人付曉柯得知其心願後,積極聯繫鄉村幹部,申請使用“上港鄉德孝文化基金”為餘銀卓家購買了一臺制豆腐機械,滿足了他們的“微心願”,推動他家在脫貧路上走得更快,今年已光榮脫貧。

  宅子村3組梁鳥林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肢體三級殘,喜愛“五養”,養牛兩頭,養羊10只。2019年夏天,一場大雨沖塌了他家的牛棚,讓他很心疼,一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建起牛棚,繼續養牛養羊。幫扶責任人馬樹勳得知後,向鄉村彙報,鄉村幹部動員該村在外成功人士踴躍捐款,不幾天,6000元再建費用籌集到位。很快,老梁家的牛棚建起來了。他又購買兩頭仔牛餵養,本地山羊已發展到20多隻,如今已光榮脫貧。

  為在全鄉形成社會扶貧大格局,上港鄉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幫扶路子,營造共同扶貧濃厚氛圍。由書記鄉長帶隊,組織鄉村幹部、貧困戶、企業家,赴信陽彎柳樹村學習“德孝文化”助扶貧經驗,為凝聚合力打下基礎。成立“上港鄉德孝文化基金”,籲請社會各界捐資用於支持扶貧事業。先後籌募40餘萬元,解決了很多具體問題。各村也呼籲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踴躍為家鄉建設、扶貧事業捐資捐物,滿足貧困戶的心願。與此同時,鄉里採取聯建發展、結對幫扶的辦法,推進工作開展。引導鄉內外45家企業與16個村結成幫扶對子,企業或出資,或捐物,或提供工作崗位,公益崗位,投身扶貧事業。16個鄉直部門與村結對幫扶,指導幫扶村制定可行的發展規劃。村與村結成共建對子,以資源共享、活動共謀、合作共促等方式,探索出一條攜手共建新路子。全社會的共同幫扶,有效拓寬了扶貧路子,有效解決了各種扶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