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項目評審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11月30日,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項目評審暨監察法學科建設研討會在北京萬壽賓館舉行。項目首席專家、全國檢察業務專家、湘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建雄彙報結項成果,湘潭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廖永安介紹了湘潭大學監察法學科建設的有關情況。全國人大、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央黨校、中國法學會、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人民日報社、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湘潭大學等單位領導和專家學者五十餘人參加會議。項目評審專家姜明安、王均偉、謝鵬程、吳戈、孫璐對項目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寶貴建議,張新寶、蔣來用、李勇等專家學者對湘潭大學監察法學科建設發表了建設性意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項目評審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課題組以黨中央關於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為依據,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導,圍繞著梳理國家監察體制的理論邏輯和法理依據,破解監察模式舊有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對於科學設置國家監察委員會領導機構、職能機構和監察職能,健全國家監察運行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與相關執法、司法部門工作銜接機制,外部監察機制等改革目標和任務,圍繞這些目標和任務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分析。

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委員謝勇在致辭中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課題組主要由湘潭大學法治反腐研究團隊組成,該團隊是根據中國法學會的批覆,由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與湘潭大學共建的研究機構,與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一體運行。該課題研究團隊先後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反腐敗戰略思想研究”“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機制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等多項國家重大課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項目評審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幾年來,在國家反腐敗職能部門的支持下,在中國法學會的幫助下,通過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和外聘國內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專家為研究人員這樣的方式,不斷壯大研究隊伍,在《求是》雜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等高級別刊物上先後發表與反腐敗相關的文章200餘篇,出版了反腐監察相關的理論專著或實務操作指南10餘部,研究成果數量不斷增多、質量不斷提升,研究成果先後獲得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湖南省第十三屆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科研獎勵10餘項。課題組為構建機構設置科學、人員配備合理、裝備手段先進,具有強大戰鬥力、威懾力和公信力的反腐敗國家權威機構,推進黨內執法與國家執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形成,貢獻了課題組的智慧。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及湘潭大學法治反腐研究團隊以本次會議為契機,在司法治理和司法反腐的領域,同國內各高校,各研究機構開展更加緊密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項目評審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檢察院諮詢委員會主任、原副檢察長朱孝清在致辭中說,以吳建雄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善於貫通政治語言和法律語言,這是非常難得的,也是很少見的。正是因為能夠貫通這兩套語言體系,才能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才能使影響力日益深遠。課題組以30餘萬字的《監察法學論綱》為項目結項成果,意義重大,特點鮮明。一是研究視野開闊。該課題研究既追溯了我們國家所獨有的秦漢開始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又分析了外國十多個國家的數種監察模式,運用了法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念,研究視野非常開闊;二是理論厚重。全書由三大部分組成,分總論、分論、餘論。正因為有理論的厚重感,稱之為監察法學論綱就當之無愧,名副其實;三是富有創新。書中創新性地提出來“司法二元論”“反腐立法一元論”等觀點,對“監察法的中國話語”的論述也具有創新性;四是階段性成果豐碩。自立項以來,課題組已經在《求是》雜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等高級別報刊上發表了很多階段性成果,還出版了著作成果。朱孝清希望《監察法學論綱》專著能夠早日問世。

圍繞項目主題、學科建設、教材出版,劉暉、高自龍、陳波、潘信林等專家學者進行了發言。教育部教材局潘信林認為,課題組的監察法學科建設有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結項成果《監察法學論綱》及時回應了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部好教材。黨中央重大決策是人民的呼喚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其能夠及時回應,是專家學者的職責所在。《監察法學論綱》的成功出爐,值得廣大專家學者學習。二是《監察法學論綱》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支持的好教材、好典型,值得高度評價。三是該成果是科學總結中國監察實踐,尤其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總結的一本好教材。四是《監察法學論綱》具有開拓性、創新性,是監察法學學科開路拓荒的好教材。五是希望《監察法學論綱》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的重要教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項目評審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紀委駐最高人民檢察院紀檢組原組長、湘潭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莫文秀,對會議進行了總結。莫文秀指出,本次會議是在全黨全社會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大背景下召開的,研討的主題與黨和國家推進“中國之治”現代化偉大戰略密切相關。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語境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立項以來,經過艱苦的科研攻關,課題組取得了一系列的階段性成果,形成了30多萬字的研究報告《監察法學論綱》。各位著名的專家學者對這項課題的研究成果均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同時,還發表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真知灼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監察制度研究”項目評審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就監察法學學科建設的問題,莫文秀提出幾點看法。首先,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察制度的研究,創立監察法學學科是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的需要。監察法學是以監察法律制度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監察法》作為我國第一部具有治官治權特質的反腐敗立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源頭性和引領性的重要地位,創立監察法學學科,是《監察法》在法律體系中的源頭性、引領性的地位所決定的,是克服學科構建短板,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體系的必然要求。第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察制度研究,創立監察法學學科,是促進法學學科領域守正創新和培根築魂的需要。如何在多元化的學術思潮中守正創新,在學科建設和教育中培根築魂,牢牢把握黨的主張和主導價值觀,是學科建設的核心問題。創立監察法學學科,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守正創新和培根築魂的必然要求,是法學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集中體現,是把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察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學科教育的具體體現。第三,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察制度的研究,創立監察法學學科,是實現反腐敗鬥爭規範化、法治化的需要。以立法體例的科學性,立法邏輯的嚴密性,立法規範的完整性,較好地體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法治反腐戰略。

莫文秀希望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湘潭大學法治反腐研究團隊及廣大專家學者,要為形成完備的反腐敗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反腐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反腐監督體系、有利的法治反腐保障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議由湘潭大學黨委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盛明科主持。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法寶、秘書長牧歌、項目管理委員會主任蔣承剛、副秘書長劉耀華和康智及姜洛等一批特聘研究員參加會議。

楊劍 馬少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