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文|王楊森

1983註定無法被遺忘。

這一年,第一輛桑塔納在上海組裝成功,由黃家駒、黃貫中等人組成的搖滾樂隊成立,任天堂也發佈了後來遊戲界的神話FC以及《大金剛》,裡面的矮個子便是大家熟悉的超級馬里奧;這一年趣店羅敏、樂信肖文傑、聚美優品陳歐、字節跳動張一鳴等互聯網創業者先後出生,後來都在互聯網浪河中掀起大大小小的波浪。

也正是在這一年,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拉開了帷幕,觀眾第一次參與了點播互動,第一次進行了現場直播,而熱線電話的產生也是因為春晚,當時給晚會打電話的人過多導致電話線長時間使用變熱,埋在地裡的電線冒熱氣,於是就有了熱線二字。

同樣是在這一年,北冰洋這個品牌第一次走進春晚:臺上是馬季等主持人,臺下是演員們,演員面前是桌子,桌子上面擺著北冰洋。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第二年,陳佩斯與朱時茂登上春晚演了個《吃麵條》,一炮而紅,以致於在後來十多年的時光裡每當到了大年三十,都呈現出“流水的春晚,鐵打的朱陳組合”模式。十多年後,陳佩斯在春晚演完小品《王爺與郵差》後就告別了春晚舞臺,一別就到了現在。

沒多久,北冰洋就宣佈停產,第一個進入春晚的飲品品牌,跟陳佩斯一樣,從此再沒登上過這個舞臺。而現在一個品牌想要上春晚,得花上不菲的價格,比如今年冠名春晚的百度就花了9億。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很多人懷念上春晚的陳佩斯,很多人銘記1983,當然,也有很多人難忘北冰洋汽水。

01 高光時刻

玻璃瓶子,鐵皮的壓蓋,直接印上瓶子的白熊貼紙,這是最初北冰洋汽水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象。

在北京的衚衕裡,它們被排成一排放在有半圓形凹槽的大冰塊上,遇到買家老闆就會利落的用起子甩掉瓶蓋,“呲兒”的一陣聲響,橘氣兒衝出瓶口,喝下一大口,“汽”直衝腦門,這是八十年代的人們共有的記憶。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八十年代,北冰洋的廠址還在北京崇文區永安樂林路,那時,馬路兩邊擠滿了前來退空瓶子的腳蹬三輪車以及小貨車,一個個空空的北冰洋瓶子在紙皮箱裡被撞得叮叮咣咣。

毫不誇張地說,當時幾乎全北京的個體戶和流動商販都聚集在這裡,僅僅是為了能夠拿到當時風靡市場的北冰洋汽水。

有老人回憶:“當時位於大街小巷的商店門口,都會擺放著一大塊冰,冰上開鑿了圓圓的洞,而北冰洋汽水就躺在這些洞裡面,老闆不時地轉動玻璃瓶使其均勻受冷。每到傍晚,這些商店老闆都會開著小貨車或者腳蹬三輪車都要把這些空瓶子拉到廠裡去退,然後再拉上一滿車的北冰洋回來,有時候去晚了,得第二天才能回來。”

彼時北冰洋汽水的產量是84萬瓶,即使生產車間日夜不間斷地加工,北冰洋也依舊供不應求。據說當時要是機器傳送帶斷了的話,工人們就只好用手拉著傳送帶往前,就算手臂腫成了一根棍子也不能停產。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而“北冰洋”汽水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1951年。當時的首都北京百業待興,受戰爭、技術等方面的限制,當年才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氣象記錄系統,所以1951年也被人們稱為“最暖和的一年”。

可對於生產北冰洋汽水的工廠前身“北京新建制冰廠”,卻是“寒冬”,經過多年的戰亂此時工廠的資金、設備、技術、人才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雖然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工廠當年恢復了生產,主營冰棍副營汽水,但是產能極低。

到了1956年,支援首都建設的風從大江南北向北京吹來。全國各大企業紛紛北遷,紮根於上海市場的屈臣氏也響應祖國號召,整體搬遷到北京。

屈臣氏早在1900年就開始生產汽水,是國內第一家生產汽水的公司。這一次北遷,屈臣氏給首都帶來了2條現代化的汽水灌裝生產線,選擇了北京食品廠進行合作生產,而這個工廠的前身就是北京新建制冰廠,早在1950年,北京新建制冰廠正式註冊風靡了半個世紀的“北冰洋”商標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標圖案。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合作剛好是在建國初期,那時人們的生活質量穩步增長,人們已經開始想要追求自己美好的願望而開始消費,但是由於當時消費市場剛剛起步,很多商品供應並不能跟得上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而屈臣氏給北冰洋帶來的現代化的生產線,使得北冰洋汽水的產量開始增加,並逐步佔領北京汽水市場。

與北冰洋汽水相存於同一時期的還有北京北城出產的冰川汽水以及崇文區出產的天壇汽水。這兩種汽水都是用人造香精、糖精和色素兌制的汽水,被稱為“三精水”,屬於低端汽水,對人體有害,後來被國家禁止了。

但北冰洋不一樣,老北京人把汽水中桔子醬析出的些許沉澱物視為“真東西”,還把它看作北冰洋汽水貨真價實的代名詞,喝再多都可以。

就算彼時一個家庭的月收入只有二十幾元,北冰洋從一瓶一毛五漲到五毛又漲到一塊,也抵擋不住小孩或成人購買的慾望。

1961年,北冰洋總產值5537.9萬元,利潤878.1萬元,這是從1949年以來,食品廠達到的最好的成績。

02 傳奇離場

“物競天擇”是自然界鐵一般的規律,當然,在市場上也不例外。

改革開放那一年,可口可樂宣佈進入中國市場,成為第一家走進中國的外企,三年後,百事公司與中國政府簽約,在深圳建立百事可樂加工廠,成為中國的首批外商合作伙伴之一。至此,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都踏進中國市場大門,開始了漫長的戰爭,直到今天。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為了佔有中國市場份額,雙方絞盡腦汁,手段盡出,刺刀見紅,而他們的手段,北冰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領教過了。

一開始,這些外來的汽水的液體呈現黑褐色,和中國的中藥湯劑很相似,給人一種藥劑的感覺,北京人民並不買賬,他們還是更喜歡有著清新桔子味的北冰洋。

1994年,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和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國內大多數企業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掀起了與外資合資的合資潮,那時候,國資都想借助外商給自身帶來先進的經營模式和新的活力。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事情並沒有想象的簡單。合資之後外資不斷追加投資,成了各大廠的實際控股方,為了推廣自己的品牌,包括北冰洋在內的各大國產品牌都遭到有計劃的雪藏,逐漸被打壓產能,漸漸地被邊緣化。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隨著“洋汽水”在國內市場份額的不斷增加,他們使出的招數也越來越多。

他們不斷使用早已在國外試驗成功的各種營銷方式來贏得消費者的關注,比如與北冰洋汽水進行捆綁銷售、開蓋贏獎、贈送帶有品牌商標的周邊產品、在人多的地方大肆打廣告,在 “洋快餐”店也只售賣“洋汽水”等等。

慢慢地,那些坐落在大街小巷的商店門口也不再出現大冰塊,廣告牌也換成了紅黑色為主的可樂,人們似乎更喜愛越洋而至的百事可樂而不是當時風靡已久的北冰洋汽水。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當時在全國範圍內,除了北冰洋食品公司與百事可樂合資以外,還有其他6家著名飲料廠:與可口可樂的合作的八王寺汽水、天津山海關汽水、武漢大橋汽水;與百事合資的青島嶗山可樂、重慶天府可樂、廣州亞洲汽水。

毫無例外,6家都紛紛遭遇了和北冰洋汽水一樣的下場。

此後十幾年間,市場上再也難覓到北冰洋汽水的身影,只有北冰洋純淨水還在繼續生產。其他6個國產飲料品牌也陸續被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棄用。直到多年後,國內商界才明白,這是國際公司消滅本土競爭對手,以及獲得對手銷售渠道的策略。

這件事後來在業界還有一個駭人聽聞的名字,“水淹七軍”。

後來,北冰洋所屬公司北京一輕化工集團黨委書記邢慧明說:“那時大家都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我們向西方學習管理,學習技術,卻把自己的東西給弄丟了。”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1999年,北冰洋汽水正式停產。原先的廠址所在地安樂林路,昔日熱鬧無比的廠房被變賣,被用來開發住宅,北冰洋原廠廠址也從北京搬遷到了大興,原先生產“北冰洋”的車間被改造為生產“義利”麵包,員工也被分流,一部分納入百事公司,一部分下崗。

“北冰洋”汽水就像是暴露在炎炎夏日中的冰塊,徹底被蒸發了。

03 捲土重來

2011年11月,北京的北風扛著凜冽的戰旗把大地一掃而光,路邊的灌木抓緊底部僅有的希望相互取暖,斷枝殘荷正在與秋天的浪漫劃清界線。

北冰洋帶著“你喝的是汽水,我喝的是北冰洋”的口號,正式迴歸,而這是一場漫長的歸途。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2007年,負責管理北冰洋食品公司的一輕化工集團和百事公司進行談判,要求收回“北冰洋”的品牌經營權,兜兜轉轉後最終這場談判以“4年內不以北冰洋品牌生產任何碳酸飲料產品”為條件,達成了迴歸協議。

拿到北冰洋經營權之後,一輕集團希望施行雙品牌戰略,將旗下的北冰洋食品公司和旗下的義利食品公司進行融合,一個主打汽水一個主打麵包,管理方式上則由義利食品公司代管北冰洋食品公司。

在制定北冰洋籌備戰略的會議中,公司高層互不謙讓各執一詞,分為兩派。一部分人認為北冰洋已經離開了飲料市場這麼多年,而飲料市場又是絕對的紅海,重返必敗無疑;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北冰洋是北京的文化符號,根植在老北京人的記憶裡,迴歸“至少北京人會認”。

北冰洋的迴歸就在這樣的討論中,一擱再擱。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轉機在2010年到來,一輕化工集團旗下的義利食品公司新上任的總經理李奇決定,由他帶領,註冊資金三千萬元,並且確定在2011年百事公司禁令到期時讓“北冰洋”汽水重返市場。

北冰洋被人記住的,是最後一口殘留在喉嚨的香氣。飲料的口味在於配方,每一款汽水都號稱自己擁有獨一無二的配方,碳酸飲料行業裡最傳奇的可口可樂便傳言自己的秘方已經保存了120年之久。

2010年李奇從“北京市食品公司”留下來的倉庫裡面找到了保存下來的北冰洋檔案,其配方是手抄在白紙上,裝在藍色的塑料文件夾裡面,而文件夾上面則注有“永久保管(秘密)”的字樣。

打開文件夾,黃色的秘方充滿著歲月的氣息,而上面的字跡卻清晰無比。秘方看似神秘無比,成分其實就是水,二氧化碳,濃縮桔汁,白砂糖,添加劑,橘油,“北冰洋”汽水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橘油。

橘油由新鮮的橘子皮冷榨、分離而來,是天然的香料和色素劑。它是一個橘子最金貴的部分,一噸的橘子卻僅僅只能獲得6公斤的橘油。

橘子的來源決定了橘油的品質,而橘油的品質則決定了汽水的口味。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當年的重慶萬州的“大紅袍”橘子,有口皆碑,只生長於三峽流域一百公里沿岸。大紅袍材質較硬,生吃少,多用於罐頭,和一般的桔子相比,它的香味清爽不膩。果實6月上、中旬成熟,剛好遇到汽水銷售的旺季,而老北冰洋的原料就選擇了它。

十幾年過去了,當年老北冰洋設置在這裡的橘子加工廠因為老北冰洋的停產而不見蹤影。

2010年,李奇來到四川考察,在南充的一家橘子加工廠裡面遇到了之前為老北冰洋加工橘子的合作商,於是南充成為新北冰洋的原料產地。

原料是找到了,但是北冰洋口味的恢復過程還是不順利。按照當年秘方生產出的北冰洋味道很難喝。影響汽水口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空氣,水源,設備等,經過了10多年時光所有東西都變了,汽水的味道自然也會變。

李奇將第一批生產出來的新北冰洋拿給以前老廠子的員工們品嚐,以前老北冰洋的“橙桔香氣、氣足沙口”感覺完全體現不出來,取而代之的是過多的甜味。

這些難題,直到李奇遇到了馬遷才解決。

04 再造北冰洋

馬遷如今已經62歲了,他是1972年進入北京食品廠的汽水車間工作,曾近距離地接觸過北冰洋汽水的生產製造,對當年老北冰洋生產車間裡的設備非常熟悉。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上世紀八十年代,馬遷曾被公司外派到伊拉克援助當地生產飲料,通過這次機會,再加上之前在廠裡的工作,他既接觸到了以前老北冰洋的生產設備也接觸到了意大利和德國的先進機器設備。

李奇在北京的一次設備展覽上遇到了馬遷。

馬遷得知李奇要再造北冰洋,說道:“我現在賴以為生所有東西都是在北冰洋學到的,所有的技術都是北冰洋給我的,我所知道的東西都應該無償地回饋給北冰洋。”

設備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李奇的北冰洋汽水模仿之旅走了將近半年,他已經忘了到底試過了多少種改良過後的秘方,還好最後一批試驗品出來,獲得了老員工們的認可。

而接下來的工作則變得順利了許多,李奇使用了年輕的有海外留學經驗的設計師來重新設計北冰洋汽水的瓶身和標識。新瓶身和新標識既有傳統北冰洋的影子,也有著新的細微的細節,比如說瓶底的盲文。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上市之前,北冰洋在北京進行了品嚐大會,並邀請媒體、市民免費品嚐,希望在人們的口碑之中尋找合適的價格定位。調查之後,他們發現7080後的老北京接受定價0.5-1.0之間,而90後的接受範圍則在2-3塊。

最後,北冰洋決定對玻璃瓶裝的北冰洋汽水定價每瓶248ml2.5元,對易拉罐裝每瓶330毫升定價4.5元。可市面上同等瓶裝價位的汽水,每瓶容量達到了400ml,而易拉罐裝可口可樂每瓶也是330毫升,價格卻只要2.5元。

這個價格定位無疑也對北冰洋重返市場的未來添上了更加不可控的一筆。

2011年11月,刺骨的寒風絲毫不講情面的颳去了人們豐收的喜悅,北冰洋正式迴歸市場。和記憶中的一樣,玻璃瓶裝的北冰洋汽水,主要的銷售渠道仍然是大街小巷裡的小賣部。這個“老北京”的符號又回到了北京人的視線之中。

上市僅僅只有兩個月,北冰洋就獲得了利潤回報。到了2012年,北冰洋汽水的銷量達到了100多萬箱,銷售額超過6000萬。2014年突破1億,並且再次出現斷貨。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這一年,張嘉譯與閆妮還有關曉彤拍了部都市時尚情感劇《一僕二主》,貫穿全劇的飲料,正是捲土重來的北冰洋。

05 難造輝煌

北冰洋這些年確實一直在努力。

去年,北冰食品公司在安徽馬鞍山設立生產基地,這個基地佔地面積約129畝,也是北冰洋在北京之外的第一個生產基地。

這個生產基地的設立,意味著北冰洋這個老品牌,正式北京地區開始走向全國。在這個基地裡,北冰洋的產能將大幅度地提高,年產量將達到三億瓶以上。

2019年,阿里巴巴宣佈了“新國貨計劃”,計劃幫助以前的老品牌銷售,爭取達到年銷售過億的計劃,北冰洋選擇和阿里旗下的盒馬生鮮進行合作,銷售渠道從北京街邊的小商店擴展為在盒馬和義利麵包店進行雙渠道銷售。

面對新時代的年輕用戶,北冰洋還大膽推出酸奶,新零售除了為品牌帶來更多關注度和市場,也正通過數字化來助推品牌豐富商品力。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但是,迴歸,不意味著勝利或成功。

根據CSISC大數據研究實驗室在2015年發佈的《中國飲料行業品牌口碑研究報告》,可口可樂的口碑指數在碳酸飲料中最高,6.59,百事可樂的口碑指數為1.52,同系列果味汽水芬達1.36,健力寶0.9,美年達0.61。

北冰洋的口碑指數僅僅只有0.3。

口碑對於一個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世紀北冰洋可以通過自己的貨真價實來獲得良好的口碑進而來打敗同一時期市場上其他的汽水,但現在數據說明了一切。尤其是在如今中國飲料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之下,口碑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就說明了一個品牌的好壞。

時間帶走了往事,也帶走了消費者從前的味覺與習慣。

再見陳佩斯,難忘北冰洋

距離北冰洋重歸市場已經過去了8年,在這8年裡,北冰洋從北京這個區域漸漸走向了全國市場,在全國多個城市都設立了分銷點。

也許對於北冰洋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成功,但迴歸到商業本質,它只是回來了,而已。就像陳佩斯後來沒再上過春晚,北冰洋也是。

不過,對於那些把北冰洋視為對過去生活的懷戀以及情感的寄託的人而言,回來就夠了。

然而,李奇看著如今老北京們一遍喝著汽水一邊懷念過去,只有他才知道,北冰洋汽水早已不是原汁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