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東南亞移動支付對決騰訊


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東南亞移動支付對決騰訊

近年來,中國移動支付快速發展,先進的移動支付技術也開始走出中國,為世界服務。其中東南亞市場成為了熱門的移動支付發展區域,截至目前,包括網約車巨頭Grab、Go-Jek、騰訊、阿里等玩家之間,展開了激烈爭奪。

撰文 | 張浩東

出品 | 支付百科


在東南亞地區,由於信用卡普及率較低,現金和銀行轉賬仍然在該地域普遍存在,移動支付的出現,意味著這些國家可以越過現金和信用卡階段,進入發展快車道。

巨大的市場,無疑使其成為各巨頭的必爭之地,東南亞至少有150個移動支付工具牌照持有者。而現在,多方混戰、群龍無首的的支付格局似乎正在被打破。

近日有消息稱,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支付,此舉或意在與騰訊投資的Go-Jek公司爭奪霸主地位。

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支付

消息人士向「支付百科」透露,軟銀集團支持的Grab公司正在進行談判,計劃將旗下的移動支付公司OVO和螞蟻金服旗下的Dana進行合併,從而更好地與Go-Jek對抗。

OVO是印尼企業集團力寶旗下的數字支付公司,Grab擁有OVO的一部分股份,而DANA是背靠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東南亞移動支付對決騰訊

若達成協議,Grab將從Emtek手中收購DANA的多數股權,並與OVO合併,這將有助於其在支付市場中更具優勢。

Grab和Go-Jek是東南亞最大的兩個創業獨角獸,估值分別為14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Grab成立於 2012年,總部位於新加坡,去年4月收購了Uber在東南亞的業務。Go-Jek成立於2015年,最初是經營摩托車出租車,後來發展到四輪、按需服務和金融科技。

對於Grab,許多中國遊客並不陌生。使用過的用戶對Grab的體驗和服務十分滿意,在很多東南亞旅遊攻略中都會提到Grab,Grab已成為東南亞旅遊的重要出行方式。

日本軟銀集團是Grab的大股東之一,2014年,軟銀首次購買Grab價值2.5億美元的股份,隨後又進行了更多的投資。而軟銀集團和中國阿里巴巴之間也存在悠久的投資和合作關係。

雖然螞蟻金服沒有直接投資Grab,但是在東南亞地區,阿里巴巴跟軟銀其實是同一戰線。

有同樣的股東軟銀作為背景,以及面對的是共同的商業對手,

因此螞蟻金服與Grab之間的達成投資或併購著陣營化得必然。就像上個世紀冷戰時期的北約組織與華約組織,資本主義對壘社會主義。

假如螞蟻金服收購Grab,對螞蟻金服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Grab未來的發展方向完全契合螞蟻金服在東南亞推廣需求。此外有消息稱,Grab或將在未來剝離旗下金融服務業務。

Grab和Go-Jek都將自己定位為“超級應用”,都在打車服務行業以外的領域吸引客戶,目前兩者同樣都在經歷轉變。

兩者都在從打車應用向一站式服務演變,在東南亞市場上提供支付、外賣配送、物流和酒店預訂等多種服務。

尤其在支付領域,兩者現在處於針尖對麥芒階段。本土的兩大出行公司Grab和Go-Jek都把支付當成了自己的一個主攻方向。

金融科技公司FIS的高管菲爾·龐福特表示,

“未來的東南亞市場,一個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全球大型支付服務商和本地區的超級APP進行合併。”

而螞蟻金服和Grab合併,或許只是一個開始。Grab欲藉助螞蟻金服,來樹立自身在東南亞支付領域的霸主地位,而作為Grab的股東阿里巴巴,雙方的合作也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東南亞移動支付對決騰訊

騰訊阿里印尼之戰

此次合併,其實是“Grab和Go-Jek兩大巨頭爭霸”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騰訊阿里將支付戰火從國內延續到了海外。

「支付百科」瞭解到,OVO目前是騰訊投資的Go-Jek的最大對手,Go-Jek的股東包括谷歌、騰訊、京東等。

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東南亞移動支付對決騰訊

作為Go-Jek旗下的支付服務商,Go-Pay目前已經獲得了印尼政府頒發的電子支付牌照,公開資料顯示,Go-Pay是目前印尼擁有最活躍用戶的本地電子錢包,印尼線上支付的30%來自Go-Pay。

早在2017年,當時騰訊已對印尼打車服務公司Go-Jek投資1億美元至1.5億美元。

2018年5月,有報道稱,騰訊將向Go-Jek注資12億美元,後者估值為30億美元。10月,the Information消息稱,谷歌、騰訊和京東正計劃進一步投資印尼網約車企業Go-Jek,這將使得後者的估值上升近一倍,突破90億美元。

騰訊多次向Go-Jek注資,不難看出其在東南亞市場建立競爭壁壘的打算,通過對Go-Jek的投資,加速在東南亞市場的佈局。

與此同時,阿里也沒有停下腳步。由於中國市場增速出現了放緩的跡象,阿里正在積極地對東南亞進行投資,並且以此來進入東南亞市場。

2018年底印尼電商獨角獸 Tokopedia完成最新一輪價值11億美元由軟銀和阿里投資的G輪融資。

而 Tokopedia 在自家錢包 TokoCash 被印尼央行吊銷執照後,就已經與OVO在支付領域展開了合作。

OVO目前是印尼第二大數字錢包,僅次於Go-Jek的移動支付部門 Go-Pay,2018年11月,Grab投資了OVO,成為股東之一,OVO被深度整合到Grab應用程序之中。

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東南亞移動支付對決騰訊

Grab的發展從軟銀基金領投高達25億,到美國旅遊公司Booking Holdings投資2億美元,一直獲得資本巨頭的加持助力。

今年3月,Grab再獲軟銀願景基金14.6億美元投資,新資金的加持使得Grab在當前H輪融資總額超過45億美元。

同樣在3月份,Tokopedia 投資電子錢包OVO,阿里間接持股OVO,OVO成為阿里在東南亞市場對抗騰訊Go-Pay的重要武器。

如今,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支付,這將掀起兩者在海外的全方位戰爭。

市場潛力巨大

在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上,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領先地位已不可撼動,面對發展穩定的國內市場,支付巨頭們開始尋找新的藍海。

尚處於發展初期的東南亞背後潛在的大而可預見的成長空間,自然成為了中國兩大巨頭爭奪的巨大蛋糕。

正如當年的滴滴和快的,摩拜和ofo,都曾掀起過燒錢大戰,除了它們本身的業務發展迅猛外,每天幾千萬次的出行需求附帶了支付行為。

目前,東南亞人口達6.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8.6%,並且70%以上都是年輕人。這樣一個以年輕群體為主的市場,相對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更容易接受移動支付。

2019年年初,Visa發佈一份調研報告,據報告顯示,43%東南亞受訪者認為該區域將在未來7年內實現完全無現金社會。

因此,騰訊阿里紛紛將目光鎖定在這片新興市場中,並在東南亞地區幾乎每個市場都投資了移動支付公司,來間接實現對這片市場的掌控。

然而,東南亞支付市場存在另一個大問題,即該地域的每個市場都有來自不同參與者的多種數字錢包,即使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市場也有27種不同的數字錢包,這使得支付行業高度分散。

Grab是東南亞唯一一個在六個主要經濟體獲得移動支付牌照的服務商,這在日後可能會成為其擴張業務的一個關鍵因素,其它市場參與者並不具備此條件。

未來,隨著競爭的加劇,東南亞支付市場勢必會有許多中小機構面臨淘汰的局面,甚至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機構選擇合併,最終每個國家市場,或許只能容納幾個實力與規模相對龐大的移動支付工具。


螞蟻金服欲和Grab合併,東南亞移動支付對決騰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