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尊重、指導、激發”三位一體,創新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90%以上的學生是學得好的.但是我國現行基礎教育中,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知識教育的追求成了學校教育的中心.人作為教育對象被知識取代了,學生成了被動吸納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如今,掌握一定的書本知識只是人生學習內容的一部分.因此課堂教學必須以人為本,重視人的發展,高揚人的主體性。一切發展都以人為核心,都為人的發展服務,這是教育的永恆主題.素質教育的三個要義中指出: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係,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主動地學習.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創新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尊重學生,學有氛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和不斷實施,現代教育要求“教與學”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傳統教育中是以整個班級的教育為主體,看重的是學生的共同教育,實施的是整齊、統一的教育模式,就如同把學生當成機器,生產出的都是一樣的產品。這樣循規蹈矩的模式扼殺了學生的潛能,尤其是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世界各國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的發展。首先對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有正確的認識,要肯定學生髮展的獨特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儘可能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才能,要公平公正地面對每位學生,尤其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更應該得到教師的鼓勵,要充分地估計每位學生的學習及發展潛能,並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激發,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發展機會,當學生意識到已成為教師心中的寵兒時,他們會更積極地表現自己,對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行為,教師要善於用讚許的態度對待。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滿意的微笑、親切的話語等都可能激勵著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生活中,都要尊重、熱愛學生,不能體罰或歧視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或犯錯誤時,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寬容學生,並對學生的錯誤觀點或理念進行引導、幫助,把學生看做生活中的朋友,耐心地引導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潛能,教師在教學中也會很輕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導學習方法,學有信心

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才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天賦才能的發揮。”由此可見,學習方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省時,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具備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有意識地加強學法指導是增強學習信心、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前提保證。“方法”的知識,是學生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這就要求教師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讓學生科學地學。因此,學法指點就顯得非常必要。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學法指導,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如教給學生積極自學的方法、認真聽課的方法、質疑問難思考的方法、動手操作的方法、檢查核對結果的方法、歸納整理知識系統的方法、複習的方法等。教師除了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必要的學法課,交給學生學習的金鑰匙,讓其在成功的學習方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為將來善於學習、學有信心奠定基礎外,還必須將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融合在一起,互相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的方法提出要求,使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方法,而且反覆實踐,逐步形成習慣,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去獲取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從“學答”向“學問”轉變。總之,在掌握學法的基礎上,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發揮,才會事半功倍。

三、激發學習興趣,學有動力

百科全書式的知識時代已經過去,教師的職責不再是簡單的傳授書本知識,而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不斷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其在充滿歡樂和挑戰的環境中愉快的學習,自由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汲取知識,達到全面的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內驅力,在興趣中學習,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是為了自身內在的需要,不再是為了所謂的利益、名聲等,更不是為了父母、老師或者他人而學習。當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自身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學習就是為了自身內在的需要,學習也就樂在其中。心理學研究表明,個性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最高調節者,興趣是潛在能力得以釋放的前提條件。因此,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小組間討論等各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的、自覺地去學習、探索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