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提起影星馮喆的悲壯結局,便繞不開一個人。這個人便是張光茹,馮喆的結髮妻子。

影星馮喆演過的電影作品不多,從香港投奔祖國之後的十幾年時間裡,馮喆出演過的電影作品只有不多的十幾部。但這些作品的誕生,不僅僅讓我們記住了一個馮喆,也讓我們在多年以後,仍然為中國電影失去的這位偉大的演員而唏噓不已。

馮喆的夫人張光茹,原名張啟真,1930年生於四川省宜賓市。張光茹是一個演戲的天才,9歲的時候張光茹被母親送到重慶的“三慶會”學戲,主攻京劇旦角。張光茹的命很不好,民國時唱戲的屬於下九流,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張光茹12歲時學成上臺唱戲,可是沒唱幾場就被當地的一個軍官看上了,張光茹的母親迫於軍官的淫威和生活的困窘,只好讓張光茹委曲求全嫁給他做了小妾。好在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軍官便失勢了。早已不堪忍受的張光茹趁機離開了軍官,跑回老家宜賓繼續唱戲。

張光茹在宜賓唱戲沒多久,又被本地的一個風流公子陳三少爺看上了。張光茹的陳三少爺的瘋狂追求下沒多久便敗下陣來,與之住到了一起。沒想到陳三少爺很快又另尋新歡,把張光茹踢到了一邊。又氣又惱的張光茹為了洩憤,竟然揮刀將自己的左手食指剁掉了。由此可見,張光茹還真是一個烈性女子。

1946年,張光茹在重慶遇到了中華劇藝社社長應雲衛。得以加入中華劇藝社,跟隨劇團前往上海。在上海,張光茹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馮喆。

馮喆比張光茹大整整10歲,1920年生於廣東佛山。馮喆家境顯赫,祖上多人做過朝廷巨宦。馮喆的母親韋瑤珊是武漢大茶商韋捷成的女兒,從小接受西方教育,就讀於上海教會學校,後與馮喆的父親馮建統一起留學美國。馮喆的在家中排行第二,妹妹馮琳是香港影星。馮喆天資聰慧,曾專修過大提琴,抗戰前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學生,因日本侵華被迫中斷學業。一腔熱血的馮喆此後積極投身民族抗日救亡運動,通過出演進步話劇和電影宣傳抗日。

1946年,已經加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的馮喆與張光茹相識的時候,馮喆已經是用黃金結算收入的著名影星了。兩個人的相識,緣於馮喆無意中看到了張光茹演出的名劇《棠棣之花》。不知道為什麼,身邊一直不乏追求者的馮喆卻看上了似乎還沒長開的張光茹。那一年,張光茹16歲,馮喆26歲。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馮喆與妻子張光茹的結婚照

張光茹與馮喆的結合遭到了馮家的反對,但馮建統與韋瑤珊對此卻也無可奈何。但是這件事還是給張光茹造成了心理陰影,以致於此後她的性格逐漸變得無法捉摸。馮喆與張光茹兩人最初的感情是非常融洽的,張光茹在幾段感情受挫後初次感受到愛情的甜蜜,除了馮喆身邊偶爾出現的追求者讓她感到不快之外,她還是很滿意的。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馮喆在成都

1952年末,馮喆在參加完電影《南征北戰》後隨隊前往朝鮮戰場體驗生活。在走上戰場、生死未卜的時候,馮喆希望能夠和張光茹有一個孩子。然而,這個正常的要求卻出乎意料地遭到了張光茹的拒絕。這讓馮喆十分難過,兩人之間也第一次產生了嫌隙。

1953年4月,馮喆從朝鮮戰場回來後兩個人又重歸於好。張光茹也懷了孕,但是緊接著張光茹的情緒又開始出現反覆,她沒有根據地指責馮喆在朝鮮期間與金日成的秘書亂搞男女關係。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地大吵大鬧。並且重新開始了因懷孕而終止的基本功訓練。高強度的練功很快造成了張光茹的流產,馮喆也失去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做父親的機會。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馮喆電影《南征北戰》

1956年,張光茹離開話劇舞臺,向組織上打了報告準備返回成都去。冷戰已久的馮喆極力進行勸阻,卻無濟於事。在兩人都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張光茹離開上海回到了成都做回老本行。而馮喆則繼續留在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做他的電影演員。

張光茹走了以後,馮喆終於有時間和精力繼續他的電影事業了。在這段時間裡,馮喆先後出演了《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記》等影片。如果在這段時間裡,馮喆和張光茹都能夠進行一下反省,重新正確面對他們之間出現的感情危機,或許就不會再有後來的悲劇了。只可惜,突然發生的一件事,徹底使得兩人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了。

一天,馮喆在去百貨公司購物的時候,在路上遇到一位美貌女子。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馮喆一直尾隨著她走到了派出所,原來這位美貌的女子是一位警察。在人人警惕性極高的特殊年代,這位美女警察直接把這件事情捅到了馮喆工作的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某些別有用心的領導藉此事打壓馮喆,對他做出了調往與天馬廠合併的峨眉電影製片廠,開除黨籍降兩級工資的處理。1961年,馮喆揹著天馬廠的處分離開上海來到成都,與正在舞臺上奮鬥的張光茹重逢。已經幾年未見丈夫的張光茹對於馮喆的到來異常興奮,然而在不久之後,當她得知馮喆來到峨眉廠的真正原因時,重新又恢復了原來的冷漠態度。

從1961年到1966年的5年多時間裡,馮喆與張光茹兩人同在成都,卻依然過著分居的生活。張光茹一如既往地在川劇舞臺上奮鬥,而馮喆則迎來了他電影事業上的巔峰。頂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出演了生命中最後的兩部經典影片——《金沙江畔》和《桃花扇》。在那段時間裡,人們經常看到離開片場的馮喆,形單影隻地流連在峨影廠宿舍附近大大小小的酒館裡。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馮喆最後一部電影《桃花扇》

1966年,在鋪天蓋地的大字報中,馮喆的噩運降臨了。他被打成“黑線人物”、“特嫌分子”,峨眉電影製片廠內部無休無止的批鬥,使得馮喆開始招架不住。他甚至在一天深夜跑到張光茹的住處,希望能夠和她重新複合。然而在川劇團也開始遭遇到不公正待遇的張光茹,偏執地把自己的遭遇與馮喆聯繫到了一起。利令智昏的張光茹不僅沒有對馮喆加以安撫,反而找到天馬廠造反派。把從前馮喆與同事談論形勢的情況和盤托出。天馬廠的造反派如獲至寶,再次把馮喆抓起來批鬥,打的馮喆七孔流血、幾次昏厥,方才罷休。

經過此事,馮喆徹底對張光茹死了心。他不再去找張光茹,也不再為自己做任何辯解。每天機械地接受峨影廠造反派的批鬥和審查。一位暗戀馮喆很久的小學教師,偷偷地找到馮喆。兩人開始秘密約會,只可惜不久便被群眾舉報。小學教師被送到農村改造,馮喆遭受到了堪稱提檔升級的批鬥和毆打。

1969年4月,馮喆與峨影廠的一批牛鬼蛇神被送到大邑大地主劉文彩的莊園進行勞動改造。在勞動隊,臂帶黑箍的馮喆白天參加勞動,晚上接受批鬥。原本就不胖的馮喆,很快就開始變得形銷骨立,慘不忍睹。

1969年6月2日凌晨,起床做飯的廚子發現馮喆自縊於勞改隊的廚房裡。當人們七手八腳的把馮喆從樑上放下來的時候,才發現馮喆早已魂歸西天。他的衣兜裡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馮喆的絕筆:天不收我,人收我。

有關馮喆之死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有人傳說曾親眼看到6月1日晚上批鬥馮喆的時候,馮喆與造反派頭目發生激烈爭吵。造反派頭目舉起一隻三腳凳向馮喆的頭部恨恨地砸了下去。

據說死後的馮喆面容祥和,全無上吊者面部變形、舌頭外伸之症狀。

總之,曾創造出高營長、李政委、侯朝宗等光輝銀幕形象的影星馮喆確實是死了。死的時候孑然一身,年僅49歲。

馮喆之死,也許真的與張光茹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馮喆在文革中遭遇坎坷與磨難之時。張光茹並沒有盡到一個妻子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兩個人能夠同舟共濟,相互幫助。即使馮喆最後難以逃脫死亡的噩運,起碼也不會如此悽慘地離世。在這一點上,張光茹是有責任的。

馮喆死後,張光茹安然地度過了文革中的歲月。她沒有再婚,仍然一心一意地奮鬥在藝術舞臺上。1993年6月28日,張光茹也走完了她的一生。張光茹死後,沒有與馮喆合葬。她的骨灰一半葬於宜賓白塔山父母身旁,一半放入成都磨盤山公墓。而馮喆的骨灰,則安葬於廣州銀河革命烈士公墓。

是非功過,任人評說;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馮喆骨灰安放儀式(馮喆胞妹馮琳前排居中)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1978年7月13日,峨眉電影製片廠為馮喆平反,並舉行追悼大會。馮喆的骨灰由其胞妹馮琳安葬於廣州銀河革命公墓。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辰100週年、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活動中,馮喆被國家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在“中國電影百年百星”評選活動中,馮喆名列其中。

電影往事:張光茹的性格多變與馮喆的悲情人生

馮喆電影《沙漠追匪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