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社交電商玩法升級 雲集微店還能將分銷模式玩出什麼花樣?

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已經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而和它沐浴在同一流量池的雲集微店被傳擬明年初赴美IPO,計劃籌資10億美元最高估值100億。社交電商背靠微信在各自在模式上大顯神通,社交電商的玩法越來越多,隨著這樣的新電商迅速拔起,拼多多今後不再孤獨。

雲集微店和拼多多一樣成長速度極快,已在2017年實現收支平衡,預計2018年實現盈利。這三年中雲集微店賦能產業鏈,為B端將流量成本降到最低,然而高效擴張的背後卻是雲集涉及傳銷的模式疑雲。大量流量泡沫,在雲集微店迅速崛起時會被擠破嗎?將上市的雲集微店會還能在互聯網環境下將分銷模式玩出什麼花樣呢?

分享經濟成為主流 電商模式創新潮催生雲集微店

1、分享經濟成為主流

在互聯網流量逐漸衰退的電商下半場,微信生態中培養出的社交電商完成耀眼逆襲。這些電商無一例外利用了微信方便分享的特性實現裂變增長。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電商用戶規模已達到4.73億人,增長率為13.2%,整體增速放緩的同時,社交電商成為增長主力。消費者通過分享的方式,參與拼團、分銷和社群裂變,商戶通過平臺的渠道更新獲得了大量廉價流量。拼多多,成立兩年多時間已有3億活躍用戶,去中心化的分享經濟成為當下主流。

2、分銷模式助力雲集微店迅速崛起。

在雲集微店成為店主,能將商品信息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直接發給朋友,朋友通過鏈接購買後店主可獲得佣金;朋友成功購買後可再邀請其成為自己線下的新店主,之後還可獲得新店主平臺上購物的銷售佣金。佣金為產品銷售額的5%至40%不等。

而成為雲集微店的店主要繳納365元的平臺費,之後才可以邀請新店主,當兩級以內的新店主共計滿100人可成為導師,之後邀請的每一位新店主,導師都能得到150元/位的培訓費和15%的銷售佣金。全體團員達1000名可以成為合夥人。

這種分銷模式幫助雲集微店迅速擴展規模,自2015年5月上線以來,雲集微店連續兩年爆發式增長,年銷售額增速超過500%。雲集微店“516”活動銷售額破4億元。並在今年5月獲得鼎暉投資領投的1.2億美金B輪融資,同行業內還有網易推手、環球捕手等等。

3、雲集因涉嫌傳銷曾被開958萬元罰單。

因這種拉人頭交會費的營銷模式類似傳銷,杭州濱江區市場監督局給雲集微店開出一張958萬元的“組織策劃傳銷”罰單。另外,在2017年8月,雲集微店的所有公眾號被微信封殺。雲集微店雖然就將有爭議的店主地推體系調整為店主和服務團隊兩部分,並積極改革,將分銷嚴格限制在三級以內,優化產品和服務,但是成就雲集微店的模式卻是其最容易被刺痛的軟肋。除此之外雲集微店還有諸多難言之痛。


社交電商玩法升級 雲集微店還能將分銷模式玩出什麼花樣?


雲集微店存在諸多難言之痛

1、集中發貨,規模化後物流倉儲成為難點。

雲集微店作為S2B2C的社交電商,和拼多多的C2B模式有所不同。拼多多隻負責通過社交裂變的方式幫助商家引流,而發貨還是由商家自己發貨。而云集商店是將B端商品聚集在自家平臺上,集中儲存和發貨,當規模不斷擴大自建倉儲和物流將是必然趨勢。而後程發力需要大量時間和經濟投入。從現在的信息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雲集微店是由中國郵政提供相關服務,這或是雲集微店作為自建物流倉儲在尋求過渡,但是如果堅持改模式,長期來說,化零為整的集中集貨再化整為零發貨的模式將大大降低效率並增加成本。


社交電商玩法升級 雲集微店還能將分銷模式玩出什麼花樣?


2、分銷模式好感度低,難以樹立起好的品牌形象。

雖然雲集微店是有產品的,但是分級模式,交會費,佣金提成的方式和傳銷如出一轍,並且存在相關監管機構認定傳銷而被罰款的歷史記錄。雖然雲集微店在被罰款後積極更改規則,但是小修小補本質未變。大眾始終對這種模式還是有一定的疑慮,比如非常正規化的保險行業,也因為涉及分銷模式削減了大家的對保險產品的好感度。財力雄厚時間悠久的保險行業都沒能扭轉的刻板印象,雲集微店也是很難在這種印象下樹立好的品牌形象。

3、缺少主動購買,存在流量泡沫。

雲集微店的本質還是微商。但微商要保持一個光鮮的朋友圈,除了推銷自己的產品,大部分微商還會自己管理庫存並負責發貨。而云集微店用平臺幫助店主們解決了瑣碎的雜事,店主只需專心推銷,而在這種系統下,店主的親朋好友都是知道店主要通過他們獲取佣金,所以雲微集店店主賣的不是貨,而是賺錢機會。羊毛出在羊身上,目前,絕大部分品牌80%的貨都由店主內部部消化,能賣給終端消費者的最多20%。2018年1月,改制徹底完成後,雲集公佈了新的數據:平臺上的註冊店主超過300萬,其中90%以自購為主。這樣大量的流量中其實很多都存在泡沫,有主動購物需求的人並不會找到雲集微店購物。

4、盈利模式簡單容易被替代,團隊形式易出現集體跳轉平臺問題。

雲集微店的模式並非獨門秘訣,也沒有技術含量,模仿起來非常快。由於雲集微店收到傳銷處罰後更改了規則,限制了分銷級數,這就意味著大量店主的利潤被削減,底層店主賺不到錢。這時候如果團隊要跳轉平臺,雲集微店也是無可奈何的。在2017年底,雲集微店四大店主就集體離開雲集,帶著他們各自的社群成員,加入了起盤不到三個月的達令家。

這是雲集史上最劇烈的一次店主流失危機。隨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如果稍有管理不善,再出現集體跳轉平臺不是沒有可能。

除此之外雲集微店和拼多多一樣極度依賴微信平臺,而拼多多通過一系列的電視廣告營銷希望引導用戶到自家app,現在拼多多依然無法離開微信,那雲集微店如果離開微信還能走多遠?同時消費升級背景下,雲集微店採用集中採購的形式,缺乏商品監管,品質存疑。

儘管雲集微店面臨諸多風險,但是目前雲集微店是微信上第二大的社交電商,在分銷電商領域取得了頭部地位,規避相關風險雲集微店有機會實現規模突破。

規避風險守好頭部地位 雲集微店或可實現規模突破

1、相對於低價獲取流量,雲集微店分銷裂變更有價格優勢。

雲集微店模式下,店主專心分享產品,專注銷售。流量並不是由低價帶來的,這種分銷裂變帶來大量客觀的流量。許多店主並不是關心商品便不便宜而是對下級店主有一種榜樣作用,併為了維持自身收入而習慣性的在平臺購買。因此雲集微店可以利用這一優勢擴大sku數量,並精選產品,提高產品品質。讓雲集微店上的店主享受到真正的實惠,提高其對平臺的忠誠度。

2、加強營銷引導觀念,分銷並非全是傳銷。

雲集分銷的商品都是平臺自有商品,實際上平臺為商品質量做背書。和以往的微商產品相比,這種模式增加了用戶對產品質量的信任,但是消費者對於分銷模式還是會有戒備心理。如果雲集加強品牌營銷,引導消費者的觀念,告訴大家分銷並非全是傳銷,線下的產品也有層層代理商,娃哈哈的發展就是因為在全國建立了分銷體系建設。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相信不斷的滲透觀念,會對消費者起到一定作用。

3、不缺錢現金流充裕,在分銷模式下實現了盈利。

雲集模式是快速實現盈利的,在沒有資金的壓力下,雲集應該不斷優化品牌形象,提升平臺供應鏈服務能力,探索行業新方向,對技術創新進行迭代。豐富產品品類,發展旅遊、教育、汽車、保險等新業務,逼近零售第三極,不僅僅只做一家社交電商公司,而要樹立起遠大目標,朝科技公司方向發展。


社交電商玩法升級 雲集微店還能將分銷模式玩出什麼花樣?


雲集微店模式雖然備受爭議,但是面世不到四年就將要上市,說明雲集找對了風口,抓住了機遇。在現有優勢下,雲集微店應該要規避相關風險,積極擴大規模,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在穩定自身業務的同時將觸角伸向伸向更多領域形成競爭壁壘,將分銷模式的優點發揮大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