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為了愛,他選擇留在安化大山——記“為中國而教”項目志願者

編者按:2014年,安化縣與“為中國而教”志願者教師項目達成合作。截至目前,累計有64名志願者先後在安化縣大福鎮、奎溪鎮、南金鄉和古樓鄉等11所邊遠山區學校支教,為山裡的孩子送去了知識和希望。

目前,仍有15名志願者在崗,他們或是今年剛來的支教老師,或是已在安化支教了一年。他們無償紮根偏遠山區支教兩年,都源自同一個想法,緩解鄉村師資難,為渴望知識的孩子做些事。

近日,記者走進部分志願者的支教學校,記錄下他們的故事。

为了爱,他选择留在安化大山——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

兩年前,作為“為中國而教”支教老師,龐曉曉第一次來到安化縣南金鄉將軍完小。兩年後,作為將軍完小的正式老師,龐曉曉為了愛,選擇了留下。

除了知識,給孩子更多的是陪伴

龐曉曉是山東泰安人,懷著對教育的執著,2015年從哈爾濱體育學院畢業後,他毅然加入了北京“為中國而教”公益機構,開始了農村偏遠山區的支教之路。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他在陝西永壽縣一所農村小學支教。同年8月,根據機構和偏遠學校教育需要,他被調到安化縣南金鄉將軍完小。

为了爱,他选择留在安化大山——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

將軍完小教師少,龐曉曉剛來便擔任了學校三年級班主任、語文老師和體育老師。他的班上只有16名學生,還都是寄宿生,這也讓他充當起“父親”的角色。

家長常年在外打工,讓這些孩子少了些陪伴,多了份敏感。於是,除了知識,龐曉曉給予他們更多的是陪伴。課堂上,他為他們創造快樂。鄉村的體育課很簡單,一根細繩打個圈,便成了上課的道具。手拉手穿繩是龐曉曉專門為學生設計的運動,幾個學生一組手拉手圍個圈,身體依次穿過細繩,很是考驗彼此間的配合。手拉手之間,學生的親密度上來了,班級的凝聚度也更濃了。

生活上,龐曉曉為學生帶去關懷。他和學生住一棟宿舍樓,常常照顧他們的起居。學生想家了,亦或建議改成: “抑或” 錯別字系統標註有什麼心事,他便成了傾訴對象。龐曉曉的手機是學生與父母聯繫的渠道,與父母視頻聊天,成為了他們最開心的事。這也讓龐曉曉有更多的時間家訪,與學生父母溝通,反饋學生在校情況。

為了留下,考教師卻遭遇車禍

2017年7月,龐曉曉的支教結束了,但他卻申請留下。“一年真的太短了。每次孩子們問我是不是教完這學期就要走,我都不忍回答。學校也希望我能留下來,經過思考,我決心再申請一年支教。”談到為何要延長支教時間,龐曉曉這樣說。

同年,龐曉曉參加了安化縣特崗教師考試。考試是五月的一個星期三,考場設在東坪鎮。考慮到學校至東坪有60多公里盤山公路,只有早上6時多的一趟班車,同事建議他提前一天坐車進城。可他不想因為外出考試,耽誤學生學習,便堅持考試前一天上完所有課後,找同事借了輛摩托車。

为了爱,他选择留在安化大山——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

當天,龐曉曉考試十分順利,考慮到下午還有兩節寫作課,他午飯也沒吃,又騎著摩托車往學校趕。因山路崎嶇,在騎行至南金鄉三龍村時,他與一輛迎面而來的面的車相撞,摩托車失控掉下了10米高的山崖,導致右手多處骨折、開裂,頭部、身體也多處外傷,住進了醫院。

即使在住院,龐曉曉也始終記掛著學生。臨近六一兒童節,他不想缺席他們的節日,又臨近期末,他更不想缺席考前複習的重要階段。於是,僅休養了半個月,他便回到了學校。

由於右手受傷,龐曉曉沒辦法板書,也沒辦法批改作業,但他卻堅持上課,不能寫字便把知識點反覆多說幾次,對照書本一個個指著學生劃重點。作業則先讓學生互相檢查,他再來檢查,若還有錯,便叫學生去辦公室單獨輔導。

儘管如今傷口早已痊癒,但在龐曉曉的右手小拇指處,還是留下了17針疤痕。

大山深處,是愛讓他選擇堅守

兩年來,龐曉曉只回過四次家,如今選擇留下,他已經把安化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為什麼留下?他說,因為他愛學生,愛他們在課堂上求知的眼神,愛他們一聲聲“龐老師”的呼喚。

農曆二月十六是龐曉曉的生日。今年的生日恰逢週日,當天,龐曉曉沒對任何人提起,包括下午返校的學生。在外支教,他習慣了一個人,也習慣了不過生日。

當天晚上開完例會後,突然有幾個學生來找他,要他去教室。當踏進教室的那一刻,眼前的蛋糕,黑板上的“祝老師生日快樂”,讓這個大男孩差點落下淚來。

“我知道,我的愛,也換來了他們的愛。”龐曉曉說。

龐曉曉是“為中國而教”駐安化地區的項目督導,為此,他經常要去到其他支教學校瞭解情況。去年,在古樓鄉中學,他結識了當地老師姚喜群,兩個年輕人年紀相仿,相處之後互生好感,日前兩人訂了婚約,這份愛,更成了龐曉曉堅守在安化大山的後盾。

當年,龐曉曉剛執教的16名學生如今已上五年級。因師資力量有限,將軍完小沒有開設六年級,這學期結束,他們將去南金完小就讀。

不能將孩子們送入中學,龐曉曉有些遺憾:“如果有更多老師願意來山村,願意留下,就好了。”

为了爱,他选择留在安化大山——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

“每年秋季開學,學校的教師流動性很大。很多年輕老師不願意來,來了也留不住。曾經待得最久的一名老師也只有五年,而龐老師作為外鄉人願意留下來,我們都很感動。”將軍完小的校長蘇雨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