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生態生活——不合群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有時我們突然換一個環境,會有不適應的感覺,比如換工作、轉學、搬家等等。但正常人會很快適應這種環境,並且融入進去。有的人就是適應不了,如果在團體中,會被定義為融不進圈子,甚至還會做出一些非常規的舉動,這種情況被稱作——適應性障礙。

之前寫過的很多心理疾病的表現都可以包含在適應性障礙裡面,比如抑鬱、焦慮、情感混亂等。其實很多引起適應性障礙應激反應的事件,聽起來都是很常見的事,但對於患者而言就像晴天霹靂,比如父母離婚、去外地就學、經濟問題、社會地位改變、至親去世等等。

生態生活——不合群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正常人都會很快恢復過來,或者有清楚的意識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怎樣才是正確的,換句話說,即使再悲傷,心裡還是有個度。

而適應性障礙患者就是不能適應,拿未成年人舉例,適應性障礙在兒童身上的表現為行為退化,比如尿床、吮吸手指、言語幼稚等。

生態生活——不合群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適應性障礙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現為品行障礙,比如好好的孩子突然學會逃學、厭學、打架、鬥毆等等。而且不是說應激源的刺激強度較輕,病情就會較輕,這都是和患者的承受能力有關。

幸好,適應性障礙發病急緩,只要給予恰當的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而且預後良好。但是要注意的是是影響障礙會表現抑鬱、焦慮等常見的心理疾病表現方式,治療時要與這些常見的心理疾病進行區分,找準應激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