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熊出沒在臺灣播出之後,一位臺灣媽媽在網上發帖問:"為什麼現在的迪士尼動畫配音一嘴的大陸腔?"

就算《探險日記》確實是高清畫質,但相信絕大多數的"大陸媽媽"可不會把它當做是迪士尼的動畫——畢竟我們作為看著《熊出沒》從稚嫩到成熟的"老觀眾",壓根沒想過《熊出沒》和迪士尼是一回事,總覺得一個是"土特產",一個是"洋貨"。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熊出沒之變形記》)

但是實際上,對於除了中國以外,甚至是"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的觀眾來說,一個製作精良的《熊出沒》和《迪士尼》的區別很可能並沒有我們眼中的那麼大——都是進口的3D兒童動畫。只要質量夠好,世界各國的兒童可不在乎你是哪國出產的,《熊出沒》和《小公主蘇菲亞》這種正統迪士尼出身的動畫其實也沒那麼明顯的差距。

但是笑話畢竟是笑話,裡面的信息量頂多就是"哦,原來臺灣同胞也看熊出沒啊!",就和"原來臺灣人也喜歡《我們不一樣》!"一樣算不得新鮮事。但是小編很快又想起了今年年初自己觀看《熊出沒之變形記》時那獨特的觀感:今年的熊出沒好像很"國際"啊。

首先在《變形記》中,製作組狠狠地惡搞了一把"特朗普",把他變成了收高利貸的蒼蠅頭子"特靠譜",那個髮型簡直就是神還原。但是這種惡搞看起來又是沒有明顯政治傾向的,感覺就是單純地惡搞了川普那多變的髮型和作風而已。而當麻小兄弟操著滑溜溜的河南話認真地對特靠譜說"欠債還糖,天經地義"時,又土又洋的效果令人捧腹。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特.....靠譜??)

還有那個簡直可以和納雅比美的外國美女貝絲。她在《變形記》裡是顏值擔當,一位大馬哈魚的研究學者。但是說句心裡話,《變形記》的總體節奏是有點問題的,而最大的問題就是貝絲的戲份加入導致劇情的分散。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不加人貝絲的效果可能比加入要好很多。這個很明顯的問題編劇不可能不知道,但還是加入了這個外國美女人物。這就很令人玩味了——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納雅地位的大危機啊!)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大興安嶺美麗的秋天,大馬哈魚神聖的洄游之旅,金髮碧眼的外國美人......導演真明白我們都想看啥!)

——特別是當小編知道,這位美女原來就是《破產姐妹》的演員貝絲·比爾,而她也恰好是《變形記》的海外推廣大使的時候......請問有沒有人能計算一下《破產姐妹》和《熊出沒》的受眾群體有多大的重疊?《熊出沒之變形記》比起以往的劇場版好像有一種刻意地要接近"國際"的審美傾向。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破產姐妹中的原形)

那麼貝絲幫助熊出沒獲得它想要的國際聲望了嗎?必須得說,今年的熊出沒也不負眾望:在今年5月的法國戛納電影節上,《熊出沒》系列動畫片和最新劇場版當場又簽下了十餘個國家——至此,《熊出沒》的覆蓋範圍已經覆蓋了60多個國家。與此同時,《變形記》又再一次在多個國家奪得高票房,話題熱度一步步提升。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熊出沒在各個國家播出......)

如果你對於《熊出沒》的關注更早的話,你還會看到更多這樣的消息:《熊出沒》簽約SONY TV進軍拉美,《熊出沒》入圍韓國釜山電影節,《熊出沒》奪下土耳其季度票房冠軍......好吧,這些或許都還算不上是"特別發達"的國家,但就連偉人都說過,要農村包圍城市,在征服發達國家的觀眾之前先征服第三世界,有什麼毛病嗎?

為什麼會有“《熊出沒》是中國版迪士尼”的說法?

(展位上也有其他的國漫哦)

原來,在我們還在吃瓜的時候,我們熟悉的《熊出沒》已經一點一點地,長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在此,小編也祝願《熊出沒》和所有努力著的國產動畫,都在進軍國際市場和征服世界觀眾的道路上一番風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