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新青年走進鄉村,帶領一代人重返鄉土社會|返鄉導師薛晉文

新青年走進鄉村,帶領一代人重返鄉土社會|返鄉導師薛晉文

薛晉文,男,山西呂梁人,1977年6月生,山西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院長、影視藝術系主任、教授。中組部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高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山西省高校“131工程”領軍人才,山西省文宣系統“四個一批人才”。著有《當代農村電影的創作與傳播研究》、《中國農村題材電視劇研究》、“鏡苑系列”三部曲等專著;在《新華文摘》《文藝研究》《現代傳播》等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在《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山西晚報》發表隨筆、散文若干篇。

按:

2月6日,著名作家李輝、著名編輯作家葉開以及資深媒體人丘眉正式發起“返鄉畫像”,呼籲創新“書寫”故鄉。

張新穎、梁鴻、白巖松、梁永安、孫良好、薛晉文、張欣、汪成法、趙普光、譚旭東、趙建國、嚴英秀、劉海明、陳曉蘭、曾英、唐雲、徐兆壽、胡智鋒、辜也平、楊位儉、劉廣遠、呂玉銘、龐秀慧、晉超、張德明、金進等與李輝共同成為《返鄉畫像》首批“返鄉導師”!帶領首批近20所高校學生,共同推動“鄉”裡青年知識分子的報告!

從導師李輝開始,《頭號地標》將陸續推送丘眉與各位導師的對話,以對《返鄉畫像》的作者作出廣泛的書寫指導。

丘眉:您跑了全國的多少個縣城?您認為目前區域文化仍然較為凸顯的是哪個區域?最叫您遺憾的是哪個區域?

薛晉文:我從小在晉西北呂梁山腳下的農村出生和成長,上大學後也沒有真正離開村裡,父母至今都在農村居住,逢年過節都會回村小住,對農村的基本情況非常熟悉。這麼多年大概跑過一百多個縣城,區域文化較為突顯的是西北區域、西南區域和中原地區。最遺憾的是三晉大地的區域文化在當下沒有獲得很好的凸顯和傳播,在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區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滯後,將區域文化和時代文化進行有效對接和銜接不夠理想。

丘眉:您將怎樣推動您的故鄉的區域文化的傳承與更新?又將怎樣推動更為廣泛的區域文化的傳承與更新?

薛晉文:首先,文化傳承應該做好選擇題,面對幾千年來留存下來的三晉傳統文化,我們既不能良莠不分,也不應照單全收,更不能撿到籃子裡都是菜,區域文化傳承不但要釐清精華和糟粕內容,而且還要有選擇、有層次、有緩急地予以傳承。其次,文化傳承創新要做好應用題,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需要我們有世界眼光和改良思維。未來世界的較量,歸根到底是文化發展質量的較量,是文化軟實力的大比拼,我們的文化創新既要著眼於創造可供別人參鑑的模式,又要不斷改良和塑造我們的文化魅力,揚長避短和革故鼎新,而不是在評頭論足中原地踏步,從根本上講,區域文化的傳承是為了創新,文化的創新是為了應用和傳播,這是傳統文化舊幫維新的文化自覺。區域文化創新應找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價值的“契合點”,文化創新應拿捏好內容和形式之間的“引爆點”,文化創新應琢磨好大我和小我之間的“鏈接點”。再次,文化傳承和創新應做好綜合題,一方面,我們在主觀層面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既要從心底裡相信我們的傳統文化優勢和巨大力量,又要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既要對區域文化的家底如數家珍,又要對區域文化的魅力和模式充滿自信,從而以堅如磐石的文化定力,做好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工作。同時,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還需要我們具備精益求精的匠心、苦心孤詣的決心,以及淡泊名利的素心。傳承創新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唯有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方可成就文化創新的博大氣象,唯有苦心孤詣者方可看到無限風光在險峰,也唯有淡泊名利者方可修成正果。

丘眉:您會以怎樣的標準來甄選您所指導的《返鄉畫像》書寫學生?您希望他們從怎樣的細點切入?

薛晉文:我的主要標準是看學生對農村和基層社會有沒有感情,如果沒有真情實感,畢竟強扭的瓜不甜;看學生有沒有問題意識和良好的思考習慣,思想性是甄選學生的重要標準,因為當今信息時代和網絡時代,知識已經不是問題,獲取農村和基層社會的信息很容易做到,但是,對特定時代農村和基層社會的問題探究,需要有思想的學生去承擔,需要將思想的觸角伸入進去,沒有足夠的思維敏銳性,難以讀懂中國的鄉土社會。我希望學生能夠從細節和細微處發現鄉村,能夠從中國農民當下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切入,發現農村、農業和農民與大時代的複雜關係。

丘眉:您怎麼理解當下的“鄉愁”?

薛晉文:我理解的鄉愁應該是一種精神寄託和民族根性,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特有的精神家園和魂靈棲息港灣,而不是簡單的對鄉土社會的迴歸,也不是回到物質貧乏時代的封閉自足。人作為有理想、有信仰和有情懷的高級動物,在吃飽和穿暖後,應該有一種牽掛、有一種寄託、有一方心靈的聖地,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有一根長長的風箏線握在手中,無論飛得有多高和多遠,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這種鄉愁猶如黑暗中的燈塔和航標,能夠照亮你前行的道路,猶如大地慈母的懷抱,無論在得意還是失意時候,都能夠敞開懷抱去接納你和撫慰你。

丘眉:您怎麼看待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群體的現狀?青年知識分子返鄉,深入報告“鄉愁”,您認為對於區域文化以及鄉村振興將會產生怎樣的推動力?

薛晉文: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群體總體上而言呈現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和勇於擔當的精神風貌。但也有一小部分青年知識分子存在著信仰缺失、價值迷失,甚至西方月亮總比東方圓的亞健康思維,小資情調有餘,吃苦耐勞精神不足,在視野和情懷方面存在偏差。在傳統文化堅守、民族文化汲取、改革文化認同、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定力不夠,知行合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實踐品格有所欠缺,對中國歷史、中國國情、中國社會的把握和體悟有待深入。

知識青年返鄉、深入報告鄉愁,我認為是新時代新青年對鄉村新發現的一次偉大實踐,也是新時代一種創造性的上山下鄉實踐活動,在未來的鄉村振興歷史上或許能夠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青年實踐和青年經歷,決定他們的成年之路,影響著他們成年後的價值判斷和行動指向。他們走進鄉村,能夠帶領一代人重返鄉土社會歷史的變遷現場,尤其能夠親眼目睹脫貧攻堅戰略之下的農村變革現場,親歷農村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實際行動參與鄉村振興。鄉村建設最終是人的建設,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犧牲和貢獻,所以,知識青年的到來給鄉村帶來了新的空氣、新的視野和新的發現,有助於以文化發現的方式參與鄉村振興,有助於在民間和政府決策之間架起一道彩虹橋,知識青年的敏銳眼光、創新發現、問題導向、把脈會診、藥方策略,能夠為鄉村振興起到智庫、參謀和助手的作用。同時,能夠帶領全社會重新審視農村、關注農村和參與農村社會建設。引導全社會形成一種注重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和深入人民的務實風氣。

丘眉:您會推薦相關文本給所有參加《返鄉畫像》的作者嗎?為什麼?

薛晉文:推薦相關文本是導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比如,我會推薦學生重新閱讀魯迅的系列鄉土文學作品,推薦學生閱讀《呂梁英雄傳》《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人生》《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厚土》《古船》《中國在梁莊》等優秀鄉土作品。因為前人的鄉村題材實踐和創作成果,能夠為學生返鄉提供參考和借鑑,有助於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鄉土和社會人生。

返鄉導師薛晉文推薦書單:

新青年走進鄉村,帶領一代人重返鄉土社會|返鄉導師薛晉文

《人生》

路遙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出版

《人生》是路遙創作的第一部經典長篇小說,它的發表標誌著路遙的文學之路開始步入巔峰,也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學史的地位。它發表於1982年,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這是真正奠定路遙創作基礎的作品。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象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衝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新青年走進鄉村,帶領一代人重返鄉土社會|返鄉導師薛晉文

《厚土》

李銳著,北嶽文藝出版社,2016年出版

李銳著的《厚土》為“晉軍崛起文學檔案”系列圖書中的一種,本書收錄從80中期的《厚土》開始,到80年代末的一些隨筆為止。本書新增了李銳的影像資料、李銳印象記以及李銳的創作年表。《厚土》是李銳的成名作,這是一部將農村文化形態試圖變作素材、成為血液裡的有機成分並且追求一種更高的文學體現的經典之作。

新青年走進鄉村,帶領一代人重返鄉土社會|返鄉導師薛晉文

《平凡的世界》

路遙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出版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一部小說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下,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新青年走進鄉村,帶領一代人重返鄉土社會|返鄉導師薛晉文

《白鹿原》

陳忠實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

《白鹿原》是中國近六十年的巔峰之作,十五年經久不衰。本書集家庭史民族史於一體,以厚重的歷史感和複雜的人物形象而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文學中不可多得的傑作之一。全書濃縮著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在從清末民初到建國之初的半個世紀裡,一陣陣狂風掠過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變動都震盪著它的內在結構:打亂了再恢復,恢復了再打亂,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陳忠實先生在這裡,人物的命運是縱線,百回千轉,社會歷史的演進是橫面,愈拓愈寬,傳統文化的興衰則是全書的精神主體,以至人、社會歷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共同推進了作品的時空,在我們眼前鋪開了一軸恢宏的、動態的、極富縱深感的關於我們民族靈魂的現實主義的畫卷。正如陳忠實在開篇引用巴爾扎克語所,“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新青年走進鄉村,帶領一代人重返鄉土社會|返鄉導師薛晉文

《中國在梁莊》

梁鴻著,臺海出版社,2016年出版

作家梁鴻在其生命困頓匱乏之時,重返故鄉,探訪梁莊生活內部的駁雜與豐沛,敘述梁莊生命個體的遷徙與流轉,作者多年深入鄉村,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家鄉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記錄了一個鄉村的變遷史。作者以紀實手法呈現了農村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真實記錄了中國傳統鄉村在當今社會的迷茫與困惑,記錄了中國的轉型之痛、鄉村之傷,提出瞭如何在政治、文化與現代化進程中保留美好的事物。

文|丘 眉 出品|頭號地標

人文指導 | 葉開(中國頂級文學編輯)

新美學孤獨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