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具有客家風情的洛帶古鎮

洛帶古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洛帶鎮是一個客家古鎮,於三國時期建鎮,相傳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而得名“落帶”,後因“落”“洛”同音,後人取鎮名為洛帶。唐宋時,洛帶隸屬成都府靈泉縣,排名東山“三大場鎮”之首。洛帶鎮的出名是近年來的事,吸引人之處則是生活在這裡的客家人、特色的美食以及濃郁的客家風情。​

具有客家風情的洛帶古鎮

洛帶古鎮洛帶鎮俗名甑子場,是成都東山五場之一。這裡依山傍水,背靠龍泉山,面臨成都平原。洛帶鎮歷史悠久,相傳漢代既成街,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興市鎮內黃家河自東向西繞鎮而去,狀如一帶水流洛洛。洛帶鎮是成都東山客家人聚居之地。至盡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是清朝前朝“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潮從一東福建遷移而來的客家人。客家人的勤勞,誠樸的性格在曠無人煙,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墾荒務農,世代創業。使得洛帶古鎮至今保留著客家人的鄉音、鄉貌、鄉情、鄉風。有人把洛帶稱為西蜀客家第一鎮,一點也不為過。​

洛帶鎮內傳說眾多、古蹟遍地。場鎮老街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廣東、江西、湖廣、川北四大客家會館、客家博物館和客家公園坐落其中,又被人們稱為“客家名鎮、會館之鄉”。

如今居住在鎮上的2萬多居民中,有90%以上的居民為客家人,至今仍講客家話,沿襲客家習俗。全鎮幅員面積20平方公里,以老街為中心,而洛帶鎮周圍十幾個鄉(鎮、街道辦)還聚居著約50萬客家人,約佔當地人口總數的八成以上。

據考證,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國中原一帶,因社會變動及戰爭等原因,曾有5次大規模的南遷,於中國南方逐漸形成客家民系,成為漢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至清末民初,奠定了客家人分佈的基本範圍。主要分佈在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人口數達5000萬以上,佔漢族人口的5%。

四川是中國5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數量在200萬以上,其中多數是清初廣東、福建、江西一帶老移民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東山區域,學術界統稱“東山客家”。至今仍有150餘萬人能講客家語言,並保持客家的風俗習慣。

這個小鎮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成都壩子最大的一方客家文化“碼頭”,來自廣東、湖廣、江西、川北等地的客家人,經過許多代,依然保持各自的傳統、語言、習慣,成為川人中的特色一族,而且,還保存了帶有客家人風格的建築———客家會館。尚保存的會館有:廣東會館、川北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等,其中廣東會館規模最大,也最能代表會館建築特徵。洛帶鎮的三條街道將小鎮組成一片樹葉狀。客家人講究飲茶,這裡喝茶的講究絲毫不遜於成都市區的大茶樓。小天井似的院子,假山、枯石、盆景、植物,古樸的建築,斑駁的樹影,幾杯香茗,三五老友,十幾張桌子,或喝茶、或聊天、或打牌,很是悠閒。

當地客家人的傳統習俗是"火龍節",據說其舞龍燒龍的傳統源自江西籍劉姓客家人,定居洛帶之後,將這一傳統引入了洛帶及周邊地區,至今劉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帶鎮寶勝村,以扎龍舞龍為業,最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舞龍程式:接龍、祭祖、迎龍歸巢、殺雞出龍、舞龍點睛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