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名家古玩書畫交易鑑別狀況——到底在哪了才能買到真正的古玩書畫

古人書畫知多少,收藏投資幾多難。真假難辨人與鬼,紛紛擾擾數百年。

對於所有的古玩古董藝術品收藏者來說,古玩名人書畫是最深奧,最高規格的收藏品,同時也是最難鑑別真假,最難學習書畫鑑別方面知識,最耗費時間的一門知識。除了非常專業的從小就學習字畫方面的人以外,門外漢看字畫猶如霧中花,水中鏡,學習門檻的確是很高。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鑑別書畫真偽既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也是一項複雜的技術。要想判清真假,鑑別者不但要修養深,見識廣,而且要懂得多種學科知識,多聽多看,增加眼力。這門學科精深無止境,往往搞了一輩子鑑定的專家也有走眼的時候,但懂得一些簡易的方法,可以在購買時對明顯的偽作加以判別。? 書畫真偽固然應予判明,但也不必過於苛求,。一般原則是以佳者為真,劣者為劣,而不必以真者為佳,偽者為劣,因真偽之分很難確定。還應以合理者為真,不合理者為偽,歷來書畫名家均有代筆,其代筆之佳者就是本人也分辨不出,何況局外人,而且又經過了幾百數十年。還有代筆的作品優於本人的,如乾隆的書法作品出自張得天之手,陸潤癢的書法作品多由朱孔陽代筆,他們二人水平均高於本人,只是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狀元。所以,在判別真偽時應注意掌握以精妙、合理為真,以粗劣,不合理為偽的原則。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用一些技術手段來判別真偽比較準確,而且不需要什麼工具,這裡介紹一些基本常識。

1、看絹? 絹發明很早,用作書畫工具也很早,但絹的耐久性比較短,不如紙容易保存。不管你怎麼用心收藏,單是空氣自然侵蝕,就能使它糟脆。絹存放百年之後,柔韌性完全失掉。宋初之絹橫豎皆是單絲,但橫絲稍寬,像似雙絲。到宋代中葉,橫豎一樣,但絲較前稍微粗一些,顏色與深色藏經紙差不多。到元代技術略有進步,但橫豎仍是單絲,絲細而紋理稀疏。明初豎絲為單絲,橫絲變為雙絲,絲質粗細均勻,密度齊整,較前代大有進步。到清代初葉,橫豎絲都變成雙絲,以前的單絲不再使用。

明以前之絹傳到今天,其表面上絕無亮光,絲上絨毛因多年使用,已完全退掉,其顏色內外相同。作偽者如果用新絹,從橫豎絲的單雙即可判明,如若特別單雙絲,遠看相似,但表面的亮光及絲上絨毛無論用什麼辦法也不能退淨,變得與舊絹相同,而且顏色內外不同。這些是絹的特性,掌握得好,真偽一目瞭然。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2、看紙? 紙比絹情況複雜。宋代以前的紙有許多種,但今天所能見的主要是棉紙和麻紙。棉紙類似現在的宣紙,麻紙紋理粗疏。兩種紙最多的原料成分還是絲,棉紙絲短,麻紙絲長且均,不像後來造紙雜質多。從紙來鑑別,方法也很簡單,取一塊舊紙,沾上水,用針挑,如系宋紙,就會有很多長絨,而且無論如何破碎,都可裝裱,宋代以後的紙破碎了則不可能裝裱。如果使用顯微鏡分辨,就更容易了,真者其表面不平,好像剝去一層膜皮,如蟲蝕之狀,而且有一層若隱若現的白灰,顏色無論如何深淺,所有厚薄,裡外凸凹,均為一致。偽造的紙因為染了顏色,所以紙厚的地方顏色則深,薄的地方則淺;裡面淡,外面深,凸則色深,凹則無色。因質地不同,著色程度必有差異,用高倍放大鏡一看就會發現破綻。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3、看墨色? 墨色由於時間長久,會有一些特徵,宋代及宋以前作品,其墨色上會出現一層白霜,細看則無,剝刮也不褪去。墨色之內有一層莓苔,似隱似理,剝刮不退。偽作是用香灰吹散,使之粘附於墨色之上,如果一經擦拭,墨色就顯得黑亮,與自然生成的大為不同,至於彩色更不能仿,宋和宋以前的繪畫,顏色均勻,已泌入紙絹之內,將纖維完全染透。元明時代的繪畫雖然次於宋代,但也深入裡面。新作或仿作的繪畫,其墨跡或顏色均在表面,輕浮而不沉著,光亮而不濃重,雖然用燻舊法處理,但仍會露出新作的痕跡,新舊放在一起比較,真偽就明顯了。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4、看圖章? 圖章看似不起眼,但它能分出書畫的真偽。唐宋作品蓋有圖章的很少,不像後來,沒蓋章不算完卷。宋以前均用銅章,偶而也用象牙、犀角作章。明初王冕開始用花乳石作名章,明中葉以後才有青田、壽山、昌化等各種石章。作偽者不明此理,為了容易刻,一律用石章。印章由於用料不同,印跡會有不同,從中可分辨真偽。宋以前用水印,用水調朱塗,使之厚重。南宋以後漸用蜜印,以蜜調朱,使之濃附於上。元代開始用油朱調艾,到乾隆時才開始用八寶印泥。作偽者一概使用八寶印泥,結果會露出破綻。另外,元以前印不精,也沒奇異式樣,作偽者往往憑空想象,反而畫蛇添足。

5、看題跋? 古書畫有題跋者,大多出自各帶名賢之手,名賢珍惜名聲,必須對要題跋的畫有深切瞭解後,方肯下筆。因此,對有名賢題跋的書畫,如能證明其所題跋為真,就不必查作品真偽如何,一般是真跡無疑。古代名人書畫無題跋已有收藏價值,如果再偽作題跋,被人發現後豈不破壞原作的價值,沒人幹此蠢事。所以題跋是假作品必偽,題跋若是真跡,作品必真。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6、看收藏和鑑賞圖章? 從收藏和鑑賞圖章中也可辨出真偽。數百年以前的書畫能流傳到現在,全靠各代收藏家保存,否則早已損毀。按過去習慣,收藏者必定在自己收藏的字畫上蓋上自己的圖章,以滿足佔有慾。所以古代書畫每經過一個人收藏,就蓋上一次圖章。為炫耀起見,收藏者還邀請當代名賢蓋有鑑賞圖章,以增高作品聲價。年代愈久,圖章愈多。過去中國社會動盪不定,絕無數百年一直富裕的。也就是說沒一件書畫在一人一姓之手保存數百年的。即使是帝王所存,每易一代也多蓋一次圖章。因此,如果是數百年前的書畫而沒有著名收藏家或鑑賞家圖章,必為偽作。作偽者也懂得這個道理,偽造書畫的同時,也偽造許多著名收藏家和鑑賞家的圖章。如果證明書畫的收藏和鑑賞圖章是假的,即可斷定作品也是假的。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除上述幾種主要方法外,根據作偽手段的不同,還可以採用幾種鑑別措施。有些作偽者為防止揭裱時陰汙,其新添款的墨跡必用礬水圈住。在鑑別時用眼看不出,可用舌尖輕舐,如感到有澀味,則是新添的,可判定為假畫。將新畫染上舊色時,黑紅二色必須在未染之前用礬水圈住,有同樣方法也可試出真偽。如系舊畫揭層,最上層顏色必淡,仔細審視,必有不合理的飛白處,或有新添的墨跡,筆跡也必有深淺不同的重複處。如果是下層,表面必有浮毛,顏色也必淡,如有填補,也會露出上述破綻。如果用舊紙仿作,墨跡必然浮而不沉,只會在表面,未入紙絹之內。真品用刀刮,將紙刮盡墨跡方無,而新作稍刮就露出白絲痕,筆道輕處能夠刮掉。還可用顯微鏡觀察,新作墨跡均在表面,毫未入紙內,古代舊紙完全採用絲料,製造時並未加重力壓平,年代久遠,絲的彈性自然鬆動,所以舊紙最吃墨,要想仿製得與舊作相同,是萬不可能的。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收藏書畫,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鑑別真偽和怎樣欣賞作品這兩個問題。收藏書畫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鑑賞書畫;鑑賞一詞包括鑑定和欣賞兩個意思。名家字畫收藏,提高眼力務必要做到以下“五多”。

1.多看原作

通過多看名家作品的真跡,瞭解畫家學習期、成熟期、巔峰期、衰退期等各個時期的用紙、用墨、用色、筆法、印章、落款等特點。

2.多備一些字畫工具書

學習字畫鑑定,有關的字畫工具書必不可少,這些工具書可以幫助收藏者查到名家的印章與落款等有關信息。

古玩字畫:鑑定名人書畫鑑別真偽!

3.多瞭解作偽的手法

要提高自己辨別真偽的能力,就要多瞭解作偽者的手法。傳統的作偽形式主要有摹本、臨本、造本、仿本、假畫、真跋、改添款等幾種。現代的制偽已將高科技手段引入。因此,學鑑定的人要緊跟市場的發展,因為制偽者也在“與時俱進”。

4.多作比較

鑑定真偽關鍵在於比較,沒有比較也就談不上鑑定。所以,平時遇上贗品,可以拿真跡與之比較,從中尋找到作偽的“蛛絲馬跡”。

5.多請教專家

凡精於此道的都可以稱之為專家。由於字畫涉及面太廣,僅以近現代為例,畫壇上流派就有海上畫派、嶺南畫派、京津畫派、金陵畫派、長安畫派、浙派等,每個畫派涉及畫家多則上千、少則數十人,要全面瞭解這些畫家的藝術風格和創作規律幾乎不可能,即使精於此道的專家一般也只能侷限於某一時期的部分畫家。因此,在請教專家時要有所選擇。這樣才能有針對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