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脫歐法案難產,英國人在糾結什麼?

脫歐法案難產,英國人在糾結什麼?

英國下議院將於6月12日對《退出歐盟法案》(以下簡稱“脫歐法案”)進行投票。

自2017年3月29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向歐盟遞交脫歐信函以來,英國的脫歐之路並沒有隨之變得平坦。

根據歐盟法律,雙方需要在兩年內,即2019年3月29日前完成脫歐談判。但目前英國脫歐進程緩慢,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國政府和議會內部聲音不統一,在諸如邊境、關稅等問題上分歧嚴重。

1

關稅成爭議焦點

此前,英國內政大臣賽義德·賈維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英國政府內部正在就脫歐方案進行討論,已取得不錯進展,將在6月28日歐盟峰會前拿出一份脫歐方案,既不會在移民問題上妥協,也不會完全退出歐洲關稅同盟,儘可能在脫歐之後與歐盟保持無摩擦的貿易關係。

2016年的脫歐公投後,英國議會在脫歐問題上形成了“硬脫歐派”和“軟脫歐派”。“硬脫歐派”希望在政治和經濟上完全與歐盟脫離,“軟脫歐派”則希望英國在政治上脫離歐盟但在經濟上與歐盟保持同步,支持英國繼續留在歐洲關稅同盟和歐盟單一市場中。

特雷莎·梅一直是“硬脫歐派”的代表。

現階段,英國是否留在歐洲關稅同盟內是最大的爭議點。特雷莎·梅希望英國退出歐洲關稅同盟。但反對的聲音指出,英國一旦脫離歐洲關稅聯盟,愛爾蘭共和國和北愛爾蘭將成為歐盟與英國的經濟邊界。南北愛爾蘭若出現硬性邊界,兩地的人員和物資將無法自由流通。

歐盟曾提出將北愛爾蘭設為共同監管區,該提議被指變相把北愛爾蘭從英國分裂出去,進行“脫歐兩制”。對此,特雷莎·梅堅決反對,稱“沒有任何一位首相會同意這樣做”。

特雷莎·梅帶領的保守黨堅持英國應該完全退出歐洲關稅同盟,並對此提出兩個備選方案:一是英國與歐盟建立“新關稅夥伴關係”,經英國境內口岸運往歐盟的貨物由前者“代收關稅”,英愛邊界不設海關征稅設施;二是“極限簡化”,英國和歐盟作為完全分開的兩個關稅區,藉助技術手段最大限度簡化海關程序,維持英愛邊界貨物自由流通。

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斯與特雷莎·梅在“新關稅夥伴關係”方案上存在意見分歧,戴維斯認為,“代收關稅”可能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歐盟或以此為藉口迫使英國留在歐洲關稅同盟內。

據BBC報道,英國環境大臣邁克爾·戈夫也對“代收關稅”方案表示嚴重懷疑,戈夫認為該方案實際上是讓英國為歐盟擔當收稅人,並確保履行歐盟定下的規則,這不僅在法規上難以實現,更有“喪權辱國”之嫌。

2018年5月31日,戴維斯為打破談判僵局,提議給予北愛爾蘭“雙重身份”,即北愛爾蘭可與英國其他地區、歐洲聯盟自由貿易,並在北愛爾蘭設立緩衝區,以避免設置有形邊境。

但第二天唐寧街十號發表聲明稱,不會接受任何把北愛爾蘭和英國其他地區區別對待的方案。

2

負面影響持續

脫歐給英國經濟帶來了持續的負面影響。

據彭博社統計,2016年6月23日英國政府舉行脫歐公投後,緊張的政治局勢引發了經濟的不確定性,英鎊的走勢也如脫歐進程般一波三折。6月23日後的2個月內,英磅指數下跌近14%,由6月23日的777.6下跌至8月15日的669.4。政府10年期債券收益率也下跌近60%,由6月23日的1.37%下跌至8月22日的0.56%。

此後,英鎊蹣跚回升。截至2018年6月6日英磅指數回升至680.2,政府10年期債券收益率回升至1.34%。

此外,為了監測英國經濟在英國脫歐進程中的表現,彭博社通過對就業率、英磅指數、債券收益率、住房價格四個維度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得出脫歐晴雨指數,數值越高表明英國經濟越健康。

據彭博社脫歐晴雨表顯示,脫歐晴雨指數2016年7月6日達到最低-12.3,截至2018年6月6日指數回升至42.7,屬於良好狀態。

不過,部分經濟指標向好還不能代表英國經濟的復甦向好。今年年初,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表示,受到英國脫歐影響,英國企業投資表現疲軟,不及市場預期。英國2017年的經濟增速為1.8%,觸及五年來最低水平,並且落後於其他七國(G7)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英國2018年GDP增速將為1.5%,落後於歐元區1.9%的增速。

5月22日,馬克·卡尼表示,英國在脫歐公投後保持了接近2%的GDP增長率,但如果將英鎊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考慮在內,英國經濟規模實際上是縮水了2%。

在更微觀的層面上,2016年脫歐公投後,英國每戶家庭的年收入減少了900英鎊,這對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3

企業多手準備

由於脫歐法案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不少企業不得不採取相應措施,抵禦風險。

據彭博社報道,受脫歐影響,倫敦“金融之都”的地位已受到了挑戰。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正棄倫敦而去,在法蘭克福建立新的總部。多家位於倫敦的金融機構表態,要削減倫敦的機構經營規模,並轉移到歐洲大陸。

歐洲銀行監管機構歐洲銀行管理局(EBA)決定將於2019年3月英國脫歐前把總部從英國倫敦遷往法國巴黎。總部位於倫敦的監管機構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也將落戶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英國脫歐事務部官員指出,若英國2019年脫歐前無法與歐盟達成任何協議,屆時英國與歐洲相連的港口將會關閉,而英國當地或很快出現糧食、藥物和汽油短缺問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如果英國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大量貨物需要開始接受海關的查驗,這可能引發拖延,因此不少企業開始囤聚物資,以應對屆時可能出現的海關癱瘓。

畢馬威顧問馬克·威爾斯曾統計,貨物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堆滿英國的倉庫,“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在英企業下單量較以往超出15%至20%”。

同時,企業囤貨推升了英國倉儲市場行情。據英國房地產和資本管理機構仲量聯行統計,製造業和物流企業需求增加,致使倉庫租金兩年內上漲大約15%。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外匯首席投資官羅傑·哈勒姆分析稱,如果英國無法在2019年3月前與歐盟之間達成貿易協議,而是改用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將可能影響到出口和商業投資,這意味著英國經濟接近陷入衰退。哈勒姆預測到2019年底,英鎊兌美元將跌至1.15美元,英鎊兌歐元則將達到平價。

匯豐銀行分析師多米尼克·邦寧(Dominic Bunning)表示,若英國2019年脫歐前無法與歐盟達成任何協議,除了會影響到英國在貿易服務方面的待遇,也會影響到公民權利、航空旅行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