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中央環保督察組冒雨巡查:廣東水環境治理仍需加力

不事先打招呼、不許地方陪同、不讓被督察的地方安排車輛,這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外出巡查的要求。

5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東省,開始為期一個月的督察“回頭看”。直接關係老百姓生產、生活的水環境治理和改善問題,是此次“回頭看”的重點。

冒雨直奔增步村

當晚23時51分,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一位工作人員給記者發來一條短信:“明早八點出發去看現場。”除此之外,沒有透露任何信息。6日一早,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副主任劉長根帶著督察辦、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的工作人員和3名記者,分別乘坐兩輛小車從駐地出發。

車行半路,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的工作人員又給記者發來一張電子地圖,“我們第一站目的地”。

地圖上顯示的是廣州市白雲區石井河與增埗河的河口地帶。這裡是廣州市和佛山市的界河。劉長根介紹,近年來,這一段河流水質持續惡化,治理效果差。

中央环保督察组冒雨巡查:广东水环境治理仍需加力
中央环保督察组冒雨巡查:广东水环境治理仍需加力

《廣東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進展情況的報告》承認,“廣佛跨界河流、練江、茅洲河、新興江等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力度雖大,但成效不明顯”。

8時40分許,督察組的車輛在增埗河河口下游的富力桃園大橋上停了下來。此時,外面正下著大雨。督察人員打著傘查看地圖,簡單商量幾句後,便直奔橋下的增步村。

沿著河岸行走,臭味撲鼻而來。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從石井河以及增埗河上游漂來的各式生活垃圾正順流而下,河水發黑發臭。

“下大雨時,雨水又排出不去,汙水和垃圾都能衝到家裡來。”增步村一位村民說。

督察人員在現場巡查時還發現,儘管廣州已連續下了幾天大雨,5日還出現了暴雨,但增埗河岸的雨水管蓋緊閉,也沒有雨水流出。掀開一個井蓋,裡面也沒有流水。“水都從地面流到了河裡,還夾帶著各種垃圾。”劉長根說。

中央环保督察组冒雨巡查:广东水环境治理仍需加力

聞訊趕來的廣州市環保局、水務局有關官員承認,這一帶雨汙排水系統不分。但督察人員發現,路面的井蓋上,分明印有“汙水”“雨水”的字樣,形同虛設。

6日深夜,廣州市水務局給記者提供了一份《石井河水環境治理情況》(下稱《報告》)的報告。報告顯示,白雲區石井河流域大小河涌共有65條,直接流入石井河干流的一級支湧有19條。流域內12個街道,183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約170萬人,其中常住人口約50萬人,流動人口約120萬人。生活汙水、企業廢水排放量大,相當一部分汙水未經處理達標就近排放。

石井河口為省級考核斷面,2017年河口斷面水質為劣Ⅴ類,氨氮、總磷、溶解氧超標。按照廣東省政府的要求,2019年水質達到Ⅴ類,任務艱鉅。

中央环保督察组冒雨巡查:广东水环境治理仍需加力

2008年至2018年5月石井河口斷面水質狀況。資料來源:廣州市水務局

改變末端截流治汙模式

報告稱,經現場摸查,石井河現狀汙水管網相當一部分是雨汙合流制管,管理不到位導致部分汙水通過合流管同雨水一起輸送至管網末端,再通過排水口直排河涌,影響河涌水質;部分城中村內部雨汙管網混亂,汙水管網建設不健全。石井河片區內需進一步實施雨汙分流,精細化汙水收集“毛細血管”。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由於源頭生活汙水收集不到位,當地採取的是生活汙水直排河涌,再從河涌中抽水進入汙水管渠,再輸送到汗水處理廠的辦法。但一方面是汙水處理能力有限,一方面汙水管渠治汙的辦法已被證明是失敗的。

去年4月,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反饋督察情況時說,“深圳市在茅洲河等流域汙染治理中,大量採取箱涵截汙,導致清汙不分、雨汙不分,截汙效果大打折扣。”

廣州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廣州市正在建設石井汙水處理廠二期和石井淨水廠二期,新增汙水處理能力30萬噸/日,到2020年石井河流域汙水處理能力將達到約82萬噸/日。

同時,改變末端截流的治汙模式,開展源頭治理,以19條支湧為主的消除黑臭工作,建設汙水管網約1758公里(含主幹管、截汙支管和城中村納管),尤其要加快推進在建的12條城中村截汙納管工程實施進度,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汙分流,儘早發揮工程效益。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反饋督察情況時說,“2013~2014年,廣東省對廣佛交界河流汙染問題實施掛牌督辦,但在水質繼續惡化的情況下解除省級掛牌,工作流於形式。”

中央环保督察组冒雨巡查:广东水环境治理仍需加力中央环保督察组冒雨巡查:广东水环境治理仍需加力

督察發現,2016年全省69條主要河流124個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由2013年的85.5%,下降為77.4%。廣州市每天仍有47萬噸生活汙水直排流溪河或其支流。

“此次督察‘回頭看’,重點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督察組組長張寶順說,還要“重點檢查列入督察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查處、整治情況;重點督辦人民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立行立改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